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
陶潜、谢眺诗皆平淡有思致,非后来诗人怵心刿目雕琢所为也。老杜云:“陶谢不枝梧,《风》《骚》共推激。紫燕自超诣,翠驳谁剪剔”是也。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①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今之人多作拙易语,而自以为平淡,识者未尝不绝倒也。梅圣俞《和晏相诗》云:“因今适性情,稍欲到平淡。苦词未圆熟,刺口剧菱芡。”言到平淡处甚难也。所以《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处,则善矣。
(宋·葛立方《韵语阳秋》)
乙
《漫斋语录》曰:“诗用意要精深,下语要平淡。”余爱其言,每作一诗,往往改至三五日,或过时而又改。何也?求其精深,是一半功夫;求其平淡,又是一半功夫。非精深不能超超独先,非平淡不能人人领解。朱子曰:“梅圣俞诗,不是平淡,乃是枯槁。”何也?欠精深故也。郭功甫曰:“黄山谷诗,费许多气力,为是甚底?”何也?欠平淡故也。有汪孝廉以诗投余。余不解其佳。汪曰:“某诗须传五百年后,方有人知。”余笑曰:“人人不解,五日难传;何由传到五百年耶?”
(清·袁枚《随园诗话》)
注 ①组丽:华丽。
【小题1】文中“《风》《骚》”分别指《诗经》中的《国风》,
创作的《离骚》。
【小题2】在甲乙文中□□和□□两词,容易被人误解为“平淡”。
【小题3】与乙文画线句意思最接近的一项是( )
【小题4】甲乙两文对“平淡”的理解不一致,加以分析。
【小题5】两文都写到了梅圣俞的诗,但论证方法不同,请指出并辨析其作用。
甲文
。
乙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