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红线传

袁郊

红线,潞州节度使薛嵩青衣。时军中大宴,红线谓嵩曰:“羯鼓之音调颇悲,其击者 必有事也。”乃召而问之,云:“某妻昨夜亡,不敢乞假。”嵩遽遣放归。

时至德之后,两河未宁,以釜阳为镇,命嵩固守,控压山东。杀伤之余,军府草创。

朝廷复遣嵩女嫁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男,男娶滑州节度使令狐彰女,三镇互为姻娅。田承嗣 患热毒风,遇夏增剧。每曰:“我若移镇山东,纳其凉冷,可缓数年之命。”乃募军中武勇十倍者得三千人,号“外宅男”,而厚恤养之。常令三百人夜直州宅。卜选良日,将迁潞州。

嵩闻之,日夜忧闷,计无所出。红线曰:“主不遑寝食,意有所属,岂非邻境乎?”嵩曰:

“我承祖父遗业,一旦失其疆土,即数百年勋业尽矣。”红线曰:“易尔,不足劳主忧。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今一更首途,三更可以复命。”嵩大惊曰:“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红线曰:“某之行,无不济者。”再拜,倏忽不见。

嵩常时饮酒,不过数合,是夕举觞十余不醉。忽闻晓角吟风,一叶坠露,红线回矣。

嵩曰:“事谐否?”曰:“不敢辱命。”又问曰:“无伤杀否?”曰:“不至是。但取床头金合为信耳。某子夜前三刻,即到魏郡,凡历数门,遂及寝所。见田亲家翁正于帐内,鼓趺酣眠,枕头露一七星剑。剑前一金合。遂持之以归。既出魏城西门,见晨飙动野,斜月在林。忧往喜还,顿忘于行役;感知酬德,聊副于心期。所以夜漏三时,往返七百里,入危邦,经五六城,冀减主忧,敢言其苦?”

嵩乃发使遗承嗣书曰:“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头边获一金合,不敢留驻,谨却封纳。”专使星驰,夜半方到。见搜捕金合,一军忧疑。使者以马挝扣门,承嗣遽出,以金合授之。捧承之时,惊怛绝倒。明日遣使赉缯帛三万匹、名马二百匹,以献于嵩曰:“某之首领,系在恩私。便宜知过自新,不复更贻伊戚。专膺指使,敢议姻亲?所置纪纲仆号为外宅男者,本防它盗,亦非异图。今并脱其甲裳,放归田亩矣。”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三百人夜州宅 直:同“值”,值守
B.主不寝食    遑:闲暇
C.不复更贻伊  戚:亲戚
D.聊于心期    副:符合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军中的宴会上,红线告诉薛嵩她从羯鼓声中听出了打鼓者内心的悲伤。经询问,事 实果然不出红线所料。
B.田承嗣本无异心,红线盗盒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处境危险,为打消薛嵩的疑虑以防不 测,他送礼赔罪并解散了“外宅男”。
C.为了维护地方的稳定与安宁,朝廷采用了让节度使结为儿女亲家的方式来调解他们之 间可能存在的矛盾。
D.薛嵩的“日夜忧闷,计无所出”与红线的“胸有成竹、不辱使命”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红 线形象的性格特点。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乞放某一到魏郡,看其形势,觇其有无。
(2)不知汝是异人,然事若不济,反速其祸,奈何?
【小题4】红线是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8 05:46: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京兆王愉,字宣德,太和二十一年封,拜都督、徐州刺史。以彭城王中军府长史卢阳乌兼长史,州事巨细,委之阳乌。宣武初,为护军将军。帝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中书监。为纳顺皇后妹为妃,而不见礼答。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顺皇后召李入宫,毁击之,强令为尼於内,以子付妃养之。岁余,后父于劲以后久无所诞,乃表劝广嫔御。因令后归李於愉,旧爱更甚。
愉好文章,颇著诗。时引才人宋世景、李神俊、祖莹、邢晏、王遵业、张始均等,共申宴喜。招四方儒学宾客严怀真等数十人,馆而礼之。所得谷帛,率多散施。又崇信佛道,用度常至不接。与弟广平王怀,颇相夸尚,竞慕奢丽,贪纵不法。於是宣武摄愉禁中推案,杖愉五十,出为冀州刺史。
始愉自以职求侍要,势劣二弟,潜怀愧恨,颇见言色。又以妾屡被顿辱,内外离抑。及在州,谋逆。愉遂杀长史羊灵引及司马李遵,称得清河王密疏,云高肇谋为杀害主上。遂为坛於信都之南,柴燎告天,即皇帝位。赦天下,号建平元年,立李氏为皇后。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愉知事穷,携李及四子数十骑出门,诸军追之,见执以送。诏征赴京师,申以家人之训。愉每止宿亭传,必携李手,尽其私情。虽锁絷之中,饮赏自若,略无愧惧之色。至野王,愉语人曰:“虽主上慈深,不忍杀我,吾亦何以面见至尊!”於是歔欷流涕,绝气而死,年二十一。后灵太后令愉之四子皆附属籍,追封愉临洮王。
(选自《北史》,有删改)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B.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C.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D.愉在徐州纳妾李氏/本姓杨/东郡人/夜闻其歌/悦之/遂被宠嬖/罢州还京/欲进贵之/托右中郎将赵郡李恃显为之养父/就之礼迎/产子宝月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指晋升或调动官职,也指贬谪、放逐,有左迁、右迁之说。
B.赋,我国古代文体,是韵文和散文的综合体,如《阿房宫赋》《二京赋》等。
C.幸,封建时代称皇帝亲临,又特指皇帝对妃嫔媵嫱等的宠爱。
D.诏,是古代天子下达给百姓的一种文体,有遗诏、表诏、密诏、手诏、口诏等。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愉忠于爱情,对李氏始终如一。元愉爱妾李氏虽遭顺皇后的殴打虐待,但元愉对她衷心不改;自己因叛逆被抓押回京师,在驿站休息或住宿时总拉着李氏的手。
B.元愉爱好文学,对文人关爱有加。元愉经常招引一些才人在一起宴饮作乐,对儒学宾客也给予很高的礼遇,还常召集儒学宾客住到自己的客馆中。
C.元愉心胸豁达,处乱仍从容镇定。元愉担任徐州刺史期间,把州中大小事务都委托给卢阳乌处理,自己谋乱称帝被抓后依旧坦然自若。
D.元愉追求奢华,对现实生活不满。元愉与弟弟元怀常常相互夸耀,竞相追求奢丽生活,后因求要职不得,权势较低,李氏受辱,最终走上反叛之路。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留爱诸弟,愉等常出入宫掖,晨昏寝处,若家人焉。
(2)宣武诏尚书李平讨愉。愉出拒王师,频败,遂婴城自守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源贺,西平乐都人。贺伟容貌,善风仪。太武素闻其名。及见,器其机辩,赐爵西平侯。谓曰:“卿与朕同源,因事分姓,今可为源氏。”从击叛胡白龙,又讨吐京胡,皆先登陷阵。以功进号平西将军。太武征凉州,以为乡导,问攻战之计。贺曰:“姑臧外有四部鲜卑,各为之援,然皆臣祖父旧人。臣愿军前宣国威信,必相率请降。”帝曰:“善。”乃遣贺招慰,下三万余人。及围姑臧,由是无外虑,故得专力攻之。凉州平,以功进爵西平公。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时断狱多滥。贺上书曰:“窃惟圣制律之意,以不同谋,非绝类之罪,故特垂不死之诏。若年十三已下,家人首恶,计所不及。臣愚以为可原其命,没入官。”帝纳之。出为冀州刺史,改封陇西王。既受除,上书曰:“犯死之罪,难以尽恕。权其轻重,有可矜恤。今强寇游魂于北,狡贼负险于南,其在疆场,犹须戍防。臣愚以为自非大逆、赤手杀人之罪,其坐赃及盗与过误之愆应入死者,皆可原命,谪守边境。是则已断之体,更受生成之恩;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帝喜纳之,已后当死者,皆恕死徙边。久之,帝谓群臣曰:“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复何忧哉!”上书称病乞骸骨,至于再三,乃许之。朝有大议,皆就询访,又给衣药珍羞。太和元年二月,疗疾于温汤。孝文、文明太后遣使屡问消息,太医视疾。患笃,还于京师。三年,薨,日宣王。

(选自《北史·源贺列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徒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B.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C.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联临天下/
D.昔源贺劝朕/宥诸死刑/徙充北藩诸戍/自尔至今/一岁所活/殊为不少/济命之理/既多边戍之兵有益/苟人人如贺/朕临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先:用作敬辞,表示对死去的人的尊称。文中“先圣”指已去世的君王。
B.大逆:封建时代称危害君父、宗庙、宫阙等严重罪行,是“十恶”之一。
C.乞骸骨: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的委婉说法。
D.谧:特指皇帝、大臣死后被朝廷依据生前功绩、品德评定的称号,如“宣王”。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源贺仪表堂堂,声名远扬。源贺相貌伟岸,风度翩翱,太武帝向来听说他的大名,见面后赏识他的机智才干,赐封他为西平候,并且赐姓为源。
B.源贺能征善战,功勋卓著。跟随太武帝征战讨伐,因战功受封赏。攻打姑臧时,源贺招降鲜卑部族三万多人,解除其外援,得以集中兵力攻城。
C.源贺宽厚仁慈,建言献策。源贺上奏请求对罪犯的十三岁以下孩子不予惩罚。请求酌情处理死刑罪犯,免除部分人的死罪,让他们去戍守边境。
D.源贺有威望,受朝廷敬重。源贺退休后,朝廷有重大决策,皇上都派人征询他的意见。生病后,朝廷多次派遣使臣询问病情,命太医给他治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贺为人雄果,每遇强寇,辄自奋击,帝深诫之。
(2)徭役之家,渐蒙休息之惠。刑措之化,庶几在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