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和答木庵英粹中35

(金)段成己②

四海疲攻战,馀生寄寂寥。花残从雨打,蓬转任风飘。

有兴歌长野,无言立短桥。敝庐①犹在眼,殊觉路途遥。

(注)①本诗作于诗人北渡之后。英粹中:号木庵,金末著名诗僧,诗人好友。②段成己:金正大七年(1230) 词赋进士,北渡后避居龙门山中。元世祖忽必烈曾降诏起用他,遭到拒绝。③敝庐:故乡居室的谦称。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酬答诗,诗人借此向好友表明自己身处兵戈不息的乱世,选择避居的人生态度。
B.诗人以“残花”“转蓬”自比,“从”“任”两字生动形象地写出其在风雨中随波逐流之态。
C.颈联中“歌长野”与“立短桥”两个画面,一有声一无言,动静结合,令诗人形象立体可感。
D.尾联中诗人觉得“敝庐”“犹在眼”,而“路途”却很遥远,这一对比展现了其复杂心情。
【小题2】有人评价段成己的诗有“陶(潜)之达,杜(甫)之忧”,请结合本诗对此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9 12:46: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截冠雄鸡志

李翱

(1)翱至零口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2)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3)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4)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5)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小题1】高中语文课本与本文文体相同的是《__________》。
【小题2】第(2)段画线句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面对能够“见食命侣”“勇且善斗”的截冠雄鸡,众鸡的态度却是既□又□。(用文中词作答)
【小题4】对“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那些鸡难道不是希望它来呼唤自己来吃食吗?
B.那些鸡难道不是幸亏它的呼唤才过来吃食吗?
C.那些鸡恐怕是希望它来呼唤自己来吃食的吧?
D.那些鸡恐怕是幸亏它的呼唤才过来吃食的吧?
【小题5】试阐明作者写作本文的用意。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卢辩,字景宣,少好学,博通经籍。正光初,举为秀才,为太学博士。以《大戴礼》未有解诂。辩乃注之。其兄景裕为当时硕儒,谓辩曰:“昔侍中注《小戴》,今汝注《大戴》,庶纂前修矣。”节闵帝立,除中书舍人。属齐神武起兵信都,既破尔朱氏,遂鼓行指洛。节闵遣辩持节劳之于邺。神武令辩见其所奉中兴主,辩抗节不从。神武怒曰:“我举大义,诛群丑,车驾在此,谁遗尔来?”辩抗言酬答,守节不挠。神武异之,舍而不逼。孝武即位,以辩为广平王赞师。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及帝入关,事起仓卒,辩不及至家,单马而从。或问辩曰:“得辞家不?”辩曰:“门外之道,以义断恩,复何辞也。”孝武至长安,封范阳县公。历位给事黄门侍郎,领著作,加本州大中正。周文帝以辩有儒术。甚礼之,朝延大议,常召顾问。迁太子少保,领国子祭酒。赵青雀之乱,魏太子出居渭北,辩时随从,亦不告家人。其执志敢决,皆此类也。寻除太常卿、太子少傅,转少师,魏太子及诸王等皆行束情之礼,受业于辩,进爵范阳郡公。自孝武西迁,朝仪湮坠,于时朝廷宪章、乘與法服,皆令辩因时制宜。皆合轨度,多依古礼。性强记默识,能断大事,凡所创制,处之不疑。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累迁尚书令。及建六官,为师氏中大夫。明帝即位,还小宗伯,进住大将军。帝尝与诸公幸其第,儒者荣之。卒,谥曰献,配食文帝庙庭。隋开皇初,以辩前代名德,追封沈国公。

(节逸自《北史·卢辩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两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B.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C.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D.永熙二年/平等浮屠成/孝武会万僧于寺/石佛低举其头/终日乃止/帝礼拜之/辩曰/石立社移/自古有/此陛下何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车驾,本来的意思是马驾的车,古代有时也特指帝王所乘的车,常用来借代帝王将相。
B.国子祭酒,古代学官名,晋武帝时设,以后历代多沿用,为国子学或国子监的主管官。
C.束脩,古代礼物,即捆成一捆的十条干肉,也特指人学敬师的礼物,或给老师的酬金。
D.追封,对死后的人,为了追念其生前的种种影响而给的称号,有一定的纪念性意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辩博通经籍,受到大儒称赞。卢辩为《大戴礼》作注释,被当时的大儒卢景裕称费,说他注解的《大戴礼记》差不多汇集了前贤的著述。
B.卢辩直面威逼,守节操不屈服。卢辩奉节闵帝之命到邺城慰劳齐神武,却被神武强迫着去拜见中兴主,卢辩坚决拒绝,神武不得不放弃。
C.卢辩以公废私,坚守为官之道。随从孝武帝去关中时,卢辩来不及回家,就只身骑马跟从,他认为在外为官之道,应该用大义割断私情。
D.卢辩创制典制,受到朝廷重用。孝武帝西迁后礼仪颓败,卢辩因时制宜创制了各种典章制度;因卢辩能断大事,所以升迁,官至尚书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周文帝以辩有儒术,甚礼之,朝廷大议,常召顾问。
(2)帝尝与诸公幸其第,儒者荣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水浒传》序
朝日初出,苍苍凉凉,澡头面,裹巾帻,进盘飧,嚼杨木。诸事甫毕,起问可中?中已久矣!中前如此,中后可知。一日如此,三万六千日何有?以此思忧,竟何所得乐矣?
每怪人言:某甲于今若干岁。夫若干者,积而有之之谓。今其岁积在何许?可取而数之否?可见已往之吾,悉已变灭。不宁如是,吾书至此句,此句以前已疾变灭。是以可痛也!
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然亦何曾多得。有时风寒,有时泥雨,有时卧病,有时不值,如是等时,真住牢狱矣。
舍下薄田不多,多种秫米,身不能饮,吾友来需饮也。舍下门临大河,嘉树有荫,为吾友行立蹲坐处也。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仅老婢四人,其余凡畜童子大小十有余人,便于驰走迎送,传接简帖也。舍下童婢稍闲,便课其缚帚织席——缚帚所以扫地,织席供吾友坐也。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然而毕来之日为少,非甚风雨,而尽不来之日亦少,大率日以六七人来为常矣。
吾友来,亦不便饮酒,欲饮则饮,欲止先止,各随其心,不以酒为乐,以谈为乐也。吾友谈不及朝廷,非但安分,亦以路遥,传闻为多。传闻之言无实,无实即唐丧唾津矣。亦不及人过失者,天下之人本无过失,不应吾诋诬之也。所发之言不求惊人人亦不惊未尝不欲人解而人卒亦不能解者事在性情之际世人多忙未曾尝闻也
吾友既皆绣淡通阔之士,其所发明,四方可遇。然而每日言毕即休,无人记录。有时亦思集成一书,用赠后人,而至今阙如者:名心既尽,其心多懒,一;微言求乐,著书心苦,二;身死之后,无能读人,三;今年所作,明年必悔,四也。
是《水浒传》七十一卷,则吾友散后,灯下戏墨为多;风雨甚,无人来之时半之。然而经营于心,久而成习,不必伸纸执笔,然后发挥。盖薄莫篱落之下,五更卧被之中,垂首拈带,睇目观物之际,皆有所遇矣。或若问:言既已未尝集为一书,云何独有此传?则岂非此传成之无名,不成无损,一;心闲试弄,舒卷自恣,二;无贤无愚,无不能读,三;文章得失,小不足悔,四也。
呜呼哀哉!吾生有涯,吾呜乎知后人之读吾书者谓何?但取今日以示吾友,吾友读之而乐,斯亦足耳。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东都施耐庵序。
【注】本序相传为金圣叹所作。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下执炊爨、理盘槅者 理:料理
B.便课其缚帚织席    课:督促
C.吾友毕来,当得十有六人     毕:全都
D.其所发明,四方可遇 遇:碰到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积而有之之谓     句读之不知
B.某甲于今若干岁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C.非但安分,亦以路遥 故为之文以志
D.吾友读之而乐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从日常生活起居的小事讲起,感慨时光匆匆,生活单调,感觉人生无甚乐趣,并为过往难留而心痛不已。
B.作者与朋友以饮酒、闲谈为乐,谈话内容不涉及国家政治,也不涉及别人的过失。但因所谈传闻无法被证实,所以让作者觉得是浪费口舌。
C.《水浒传》多是作者在朋友散去后写着玩的,还有一半是没有朋友来的时候写的。但因构思已久,所以不必苦思冥想,总会在不经意间产生写作的灵感。
D.这篇序写得含蓄、隐晦,通篇没有一个字涉及《水浒传》的内容。作者用表面的闲适散淡,掩盖《水浒传》的真实写作意图,让读者自己去领会写这本书的用意。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所 发 之 言 不 求 惊 人 人 亦 不 惊 未 尝 不 欲 人 解 而 人 卒 亦 不 能 解 者 事 在 性 情 之 际 世 人 多 忙 未 曾 尝 闻 也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快莫若谈,其谁曰不然?
(2)且未知吾之后身读之谓何,亦未知吾之后身得读此书者乎?吾又安所用其眷念哉!

同类题5

二、阅读下面诗句,完成下列小题。
采薇(节选)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小题1】下列对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中“依依”是“轻柔的样子”,传神地绘出了戍卒当初离家从军的时候,柳枝轻柔、随风摇摆的姿态。
B.“雨雪霏霏”中“雨雪”是“下雨飘雪”之意,“霏霏”形容雨雪盛密的样子,突出寒冬时节天气的恶劣。
C.“行道迟迟_载渴载饥”中的“迟迟”即“缓慢”,整句写出了戍卒回乡途中,忍渴耐饥、动作缓慢的情形。
D.“我心伤悲,莫知我哀”中“莫”是代词,“没有谁”之意,整句传递出戍卒内心无人理解的悲苦和孤独。
【小题2】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柳依依”“雨雪霏霏”八字,刻画了两个典型画面,既有凄美的离别,也有归家的惨淡。
B.“昔我往矣”“今我来思”既暗示了时间的变化,也包含了戍卒所经历的漫长的煎熬和等待!
C.第三句写出戍卒旅途劳顿之忧,举步维艰主要是因为路途遥远、道路泥泞而自己又饥渴难耐。
D.第四句写出戍卒无人能解之悲,有时间的易逝、岁月的沧桑、物是人非的惶恐等复杂的内涵。
【小题3】下列对诗歌表达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运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并借助自然景物和生活场景的描写,写出戍卒心中的凄凉。
B.诗歌托物言志、以景衬情,托美好春景写建功立业之志,以寒冷冬景衬哀伤不尽之情。
C.善于选取典型的物候来暗示季节的变化,以“柳”代春,以“雪”代冬,极富形象性。
D.诗歌多用叠词,如“依依”“霏霏”等,使描写对象更加生动形象,语言更具音韵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