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松滋渡望峡中①

唐刘禹锡

渡头轻雨洒寒梅,云际溶溶雪水来。

梦渚②草长迷楚望,夷陵土黑有秦灰③。

巴人泪应猿声落,蜀客船从鸟道回。

十二碧峰何处所,永安宫④外是荒台。

注:①刘禹锡被贬出京期间,曾担任朗州司马、夔州刺史。多次往返均经松滋渡。松滋渡:在今湖北松滋县西北。②梦渚:云梦泽中的小洲。③秦灰:秦将白起攻楚时,曾火烧夷陵。④永安宫:在白帝城内,为刘备托孤之所。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第一句写作者站在松滋渡,眼前所见的是微微冷雨洒在凌寒的梅花上,意境清冷;第二句写作者望向无边的天际,只见雪花飘扬,雪花化水奔涌而来。
B.第五句“巴人泪应猿声落”化用“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写船客的哀愁。
C.第六句“船从鸟道回”则明从“望”字着墨,以船夫的艰辛和三峡的迂回曲折写百姓之苦。
D.尾联作者因遥望而生联想,由巫山十二峰和永安宫,想到巫山神女和刘备托孤。
【小题2】有评论说这首诗颔联最为精彩,最是体现作者创作风格,请简要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29 11: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注】①本诗是作者贬任偏远地区的朗州司马时所作。汉寿城,朗州古城。②刍狗:古代用茅草扎成的狗作祭品。③石麟:贵族墓前的石兽。④华表:指路的路牌。④才:隐约。⑤东瀛:东海。东瀛变,指沧海桑田的变化。
【小题1】下列选项中对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因不见人烟,所以“对”字组合起来的荒祠、古墓、荆棘、榛莽之类愈多,愈显出古城的荒凉。
B.颔联写“牧竖”“行人”,极大增添了景中的生气。颈联写华表、石碑表现出古城昔盛今衰的景象。
C.这首诗打破了一般律诗起、承、转、合的条框,首颔颈三联浑然一体,极力铺陈汉寿城遗扯的景象。
D.在尾联兴和废的慨叹中,诗人阐明了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朴素辩证观点,强化了全诗的消极思想。
E. 本诗主要寄托诗人贬谪到偏远地区后的凄凉之感、对昔盛今衰的深沉感慨和归隐田园的向往之情。
【小题2】本诗作于杜甫《春望》后约40年。两诗都运用意象,从各自的角度反映了“安史之乱”的影响。请依据诗歌,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