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访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

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之以申其志。

性爱鹅,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羲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赠耳。”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诣门生家,见棐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

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

(节选自《晋书·王羲之传》)

【小题1】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B.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C.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D.会稽有孤居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亲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
【小题2】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厢:古代庙堂东侧的厢房。后泛指正房东侧的房屋。文中指正房东侧的房屋。
B.门生:原指转相传授学业者,亲授业者为弟子,转相传业者为门生。晋、南北朝时指世家豪族的依附人口。
C.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今日的“引言”“前言”,多用来交代写作文章的缘由、目的或介绍作者情况。序的种类很多,有诗序、书序、赠序等。“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D.《道德经》:又名《老子》,记录了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的学说。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
【小题3】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
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集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
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
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深感遗憾。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7:43: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殷仲堪,陈郡人也。祖融,太常、吏部尚书。父师,骠骑谘议参军、沙阳男。仲堪能清言,善属文,每云三日不读《道德论》,便觉舌本间强。其谈理与韩康伯齐名,士咸爱慕之。冠军谢玄镇京口,以为长史,厚任遇之。仲堪致书于玄曰: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玄深然之。领晋陵太守,居郡禁产子不举,久丧不葬,录父母以质亡叛者,所下条教甚有义理。父病积年,仲堪衣不解带,躬学医术,究其精妙,执药挥泪,遂眇一目。居丧哀毁,以孝闻。服阕,孝武帝召为太子中庶子,甚相亲爱。复领黄门郎,宠任转隆。帝尝示仲堪侍,乃曰:“勿以己才而笑不才。”帝以会稽王非社稷之臣,擢所亲幸以为籓捍,乃授伸堪都督荆益宁三州军事、荆州刺史。将之任,又诏曰:“卿去有日,使人酸然。常谓永为廊庙之宝,而忽为荆楚之珍,良以慨恨!”其恩狎如此。及在州,纲目不举,而好行小惠,夷夏颇安附之。桂阳人黄钦生父没已久,诈服衰麻,言迎父丧。府曹先依律诈取父母卒弃市,仲堪乃曰:“律诈取父母宁依驱詈法弃市。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今钦生父实终没,墓在旧邦,积年久远,方诈服迎丧,以此为大妄耳。比之于父存言亡,相殊远矣。”遂活之。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佐史咸服之。后,桓玄将讨佺期。仲堪急召佺期。佺期率众赴之,直济江击玄,为玄所败,走还襄阳。仲堪出奔酂城,为玄追兵所获,逼令自杀,死于柞溪。
(节选自《晋书.殷仲堪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B.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C.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D.愿节下弘之以道德/隐心以及物垂/理以禁暴/使足践晋境者必无怀戚之心/枯槁之类莫不同渐/天润仁义与干戈并运/实所期于明德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服阙”指守丧期满除服。在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往往是按照亲疏远近来严格制定的。
B.夷,原是古代我国北部各民族的统称,后也可泛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国家。一般与华夏即中国相对而言。
C.衰麻,指古代丧服,衰衣麻绖。古代用麻做的丧带,系在腰上或头上,在头上为首绖,在腰为腰绖。
D.弃市为古代死刑的一种,指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我国古代的死刑还有车裂、腰斩、枭首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殷仲堪事亲至孝,以此闻名。父亲患病多年,他悉心照顾,睡觉不脱衣物,自学医术,还不慎弄瞎了一只眼睛,父亲去世后,哀伤过度,凭孝心闻名于世。
B.殷仲堪深受恩宠,被委重任。在任太子中庶子、黄门郎时,得皇帝恩宠;后被作为社稷大臣出掌三州军事,即将赴任,皇帝下诏后悔让他离开自己。
C.殷仲堪富有才学,得到器重。他能清谈,擅长写文章,喜读《道德论》,精于谈理,为当时士人所羡慕;后被冠军将军谢玄所用,担任长史,受到器重。
D.殷仲堪治理有方,成效显著。担任晋陵太守时,他针对当地实情颁布了一系列有义理的法规教令;荆州刺史任上,他着力施行小恩小惠,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原此之旨,当以二亲生存而横言死没,情事悖逆,忍所不当。
(2)又以异姓相养,礼律所不许,子孙继亲族无后者,不听别籍以避役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魏舒,字阳元,任城樊人也。少孤,为外家宁氏所养。宁氏起宅,相宅者云:“当出贵甥。”外祖母以魏氏甥小而慧,意谓应之。舒曰:“当为外氏成此宅相。”久乃别居。身长八尺二寸,姿望秀伟,饮酒石余,而迟钝质朴,不为乡亲所重。从叔父吏部郎衡,有名当世,亦不之知,使守水碓,每叹曰:“舒堪数百户长,我愿毕矣!”舒亦不以介意。不修常人之节,不为皎历之事,每欲容才长物,终不显人之短。性好骑射,著韦衣,入山泽,以渔猎为事。唯太原王乂谓舒曰:“卿终当为台辅,然今未能令妻子免饥寒,吾当助卿营之。”常振其匮乏,舒受而不辞。年四十余,郡上计掾察孝廉。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于是自课,百日习一经,因而对策升第。入为尚书郎。时欲沙汰郎官,非其才者罢之。舒曰:“吾即其人也。”襆被而出。同僚素无清论者咸有愧色,谈者称之。累迁后将军钟毓长史,毓每与参佐射,舒常为画筹而已。后遇朋人不足,以舒满数。毓初不知其善射。舒容范闲雅,发无不中,举坐愕然。莫有敌者。毓叹而谢曰:“吾之不足以尽卿才,有如此射矣,岂一事哉!”转相国参军,封剧阳子。府朝碎务,未尝见是非;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文帝深器重之,每朝会坐罢,目送之曰:“魏舒堂堂,人之领袖也。”迁宜阳、荥阳二郡太守,甚有声称。为冀州刺史,在州三年,以简惠称。武帝以舒清素特赐绢百匹。迁尚书,以公事当免官,诏以赎论。山涛薨,以舒领司徒。舒有威重德望,禄赐散之九族,家无余财。陈留周震累为诸府所辟,辟书既下,公辄丧亡,佥号震为杀公掾,莫有辟者。舒乃命之,而竟无患,识者以此称其命达。以年老,每称疾逊位。舒为事必先行而后言,逊位之际,莫有知者。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太熙元年薨,时年八十二。帝甚伤悼,赗赙优厚,谥曰康。

(节选自《晋书·魏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B.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C.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D.宗党以舒无学业劝/令不就可/为高耳/舒曰/若试而不中/其负在我/安可虚窃不就之高以为己荣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国古代男子二十岁、女子十五岁,不便直呼其名。故另取一与本名涵义相关的别名,称之为字,以表其德。
B.尚书是中国古代官名。尚书令始于西汉,最初由宦官担任,掌文书及群臣章奏;魏晋以后,事实上即为宰相之任。
C.“九族”的说法与封建社会的刑法制度有关,封建社会实行株连法,一人犯法,尤其是犯大法,往往要被灭“九族”。
D.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为“薨”,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和所生育的皇子公主,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魏舒外表愚钝,不修常礼。他年少时不被亲友看重,只有太原王乂了解他,常常在他匮乏时赈济他,他坦然接受而不推辞。
B.魏舒为人坦诚,终被重用。郡中上计掾访察孝廉,他百天自学经籍而通过了答策,做了尚书郎,后又任职长史、太守、刺史等。
C.魏舒技艺精湛,一鸣惊人。他任钟毓的长史时,钟毓因与属下比赛射箭人数不足而让他凑数,他发箭无不射中,满座震惊。
D.魏舒简政爱民,不信邪说。他任冀州刺史时,施政宽大仁惠,取得了很好的声望;后因大胆任用“杀公掾”周震而生病让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至于废兴大事,众人莫能断者,舒徐为筹之,多出众议之表。
(2)时论以为晋兴以来,三公能辞荣善终者,未之有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彬字世儒。少称雅正,弱冠,不就州郡之命。后与兄廙俱渡江,为扬州刺史刘机建武长史。元帝引为镇东贼曹参军,转典兵参军。豫讨华轶功,封都亭侯。愍帝召为尚书郎,以道险不就。迁建安太守,徙义兴内史,未之职,转军谘祭酒。中兴建,稍迁侍中。从兄敦举兵入石头,帝使彬劳之。会周凯遇害,彬素与颇善,先往哭凯,甚恸。既而见敦,敦怪其有惨容,而问其所以。彬口:“向哭伯仁,情未能已。”敦怒口:“伯仁自致刑戮,且凡人遇汝,复何为者哉!”彬勃然数敦口:“兄抗旌犯顺,杀戮忠良,谋图不轨,祸及门户。”音辞慷慨,声泪俱下。敦大怒,厉声日:“尔狂悖乃可至此,为吾不能杀汝邪!”时王导在坐,为之惧,劝彬起谢。彬曰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后敦议举兵向京师,彬谏甚苦。敦变色目左右,将收彬,彬正色口:“君昔岁害兄,今又杀弟邪?”先是,彬从兄豫章太守棱为敦所害,敦以彬亲故容忍之。及敦死,王含欲投王舒,王应劝含投彬。含日:“大将军平素与江州云何,汝欲归之?”应日:“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睹衰厄,必兴愍恻。荆州守文,岂能意外行事!”含不从,遂共投舒,舒果沈含父子于江。彬闻应来,密具船以待之。既不至,深以为恨。敦平,有司奏彬及兄子安成太守籍之,并是敦亲,皆除名。诏日:“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宥之,况彬等公之近亲。”乃原之。卒官,年五十九。

(节选自《晋书·王彬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B.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C.彬白/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D.彬回/有脚疾已来/见天子尚欲不拜/何跪之有/此复何所谢/敦日/脚痛孰若颈痛/彬意气自若殊/无惧容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二十岁。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弱冠。
B.中兴,皇帝年号。我国最早的年号纪年法是从汉武帝开始。
C.从,指堂房亲属。如堂兄弟称从兄弟,堂伯叔称从伯叔。从兄,比自己年长的伯叔之子。
D.左右,左右两边。文中指在旁侍候的人,与《游褒禅山记》中的“然视其左右”句里的“左右”意思一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彬少称雅正,不汲汲于权位。先是不接受州郡的任命,与兄廙一起渡江后,面对愍帝征召,他以道路险阻为由没有就任。
B.王彬为人正直,不为强权所动。当听说周凯被害后,主动前往吊唁,非常悲伤。当王敦怒斥他时,他敢于当面为忠良说话。
C.王彬对国忠诚,敢于抗言直谏。当王敦商议向京都进兵时,他苦苦劝谏。当王敦变了脸色,要把他抓起来时,他依然不为所动。
D.王彬能够得到族人信任。他听说王应等人要来投奔自己,就秘密地准备了船等候。后来他们没有来,王彬感到十分痛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乃所以宜往也。江州当人强盛时,能立同异,此非常人所及。
(2)司徒导以大义灭亲,其后昆虽或有违,犹将百世有之,况彬等公之近亲。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第文后各题。
庾敳传
(唐)房玄龄
①敳字子嵩。长不满七尺,而腰带十围,雅有远韵。为陈留相,未尝以事心,从容酣畅,寄通而已。处众人中,居然独立。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太尉王衍雅重之。
②迁吏部郎。是时天下多故,机变屡起,敳常静默无为。参东海王越太傅军事,转军谘祭酒。时越府多俊异,敳在其中,常自袖手。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善《老》《庄》,时人以为王弼之亚。敳甚知之,每曰:“郭子玄何必减②瘐子嵩”。象后为太傅主簿,任事专势。敳谓象曰:“卿自是当世大才,我畴昔之意都已尽矣。”
③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而聚敛积实,谈者讥之。都官从事温峤奏之,敳更器峤,目峤“森森如千丈松,虽礧砢多节,施之大厦,有栋梁之用。”
④时刘舆见任于越,人士多为所,惟敳纵心事外,无迹可间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越于众坐中问于敳,而敳乃颓然已醉,帻堕机上,以头就穿取,徐答云:“下官家有二千万,随公所取矣。”舆于是乃服。越甚悦,因曰:“不可以小人之度君子之心。”
⑤石勒之乱,与衍俱被害,时年五十。
(选自《晋书》卷五十·庾敳(ái)传,有删节)
(注)
①东海王越:司马越,时为东海王,
②何必减:未必比……差。
③礧砢:读léi luǒ,原指树术多节,这里比喻人才卓越。
④间:非难,诋毁。
【小题1】解释下列加横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未尝以事心 (___)
(2)豫州牧长史河南郭象《老》《庄》(___)
(3)人士多为所(___)
(4)不可以小人之度君子之心 (___)
【小题2】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古今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处众人中,居然独立
B.敳在其中,常自袖手
C.敳有重名,为缙绅所推
D.都官从事温峤奏之
【小题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读《老》《庄》,曰:“正与人意暗同。”
(2)后以其性俭家富,说越令就换钱千万,冀其有吝,因此可乘。
【小题4】第①段说庾敳“有远韵”,由全文内容可知,庾敳的“韵”是指他□□□□的风度。
【小题5】对郭象和温峤的评价表现了庾敳对待人才的态度,请对此进行概括并简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索靖,字幼安,敦煌人也。累世官族,父湛,北地太守。靖少有逸群之量,与乡人泛衷、张甝、索永俱诣太学,驰名海内,号称“敦煌五龙”。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拜驸马都尉,出为西域戊己校尉长史。太子仆同郡张勃特表,以靖才艺绝人,宜在台阁,不宜远出边塞。武帝纳之,擢为尚书郎。与襄阳罗尚、河南潘岳、吴郡顾荣同官,咸器服焉。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

靖在台积年,除雁门太守,迁鲁相,又拜酒泉太守。惠帝即位,赐爵关内侯。靖有先识远量,知天下将乱,指洛阳宫门铜驼,叹曰:“会见汝在荆棘中耳!”

元康中,西戎反叛,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迁始平内史。及赵王伦篡位,靖应三王义举,以左卫将军讨孙秀有功,加散骑常侍,迁后将军。太安末,河间王颙举兵向洛阳,拜靖使持节、监洛城诸军事、游击将军,领雍、秦、凉义兵,与贼战,大破之,靖亦被伤而卒,追赠太常,时年六十五。后又赠司空,进封安乐亭侯,谥曰庄。

靖著《五行三统正验论》,辩理阴阳气运。又撰《索子》、《晋诗》各二十卷。又作《草书状》,先时,靖行见姑臧城南石地,曰:“此后当起宫殿。”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

(节选自《晋书·索靖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那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B.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C.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D.四人并早亡/唯靖该博经史/兼通内纬/州辟别驾郡/举贤良方正/对策高第/傅玄/张华与靖一面/皆厚与之相结/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守即郡守,为一郡最高行政长官,如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自称滁州“太守”。
B.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而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一种特定字体,始于汉代初年。
C.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其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是西晋的都城。
D.西戎指西部的少数民族,古时中原王朝称四方各部落为东夷、西戎,南狄和北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索靖出身士族,享有盛名。他的家族代代有人做官,父亲索湛当过太守,他在太学读书时跟同乡的四个学生被人合称为“敦煌五龙”,声名卓著。
B.索靖才艺出众,擅长书法。他才艺过人,太子仆张勃都请求皇帝将他从西域调回台阁任职,而他和尚书令卫都以擅长草书知名,两人各有千秋。
C.索靖文武兼备,撰写论著。他多次带兵打仗,总是打败敌人,但在最后一次战斗中因兵败受伤而死,所撰论著涉及阴阳气运、诗歌和书法等内容。
D.索靖历任多职受到器重。他在地方和朝中担任过多种职务,在跟罗尚、潘岳和顾荣同官时受到他们的称赞,皇帝在他死后多次给予追赠和加封。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拜靖大将军梁王彤左司马,加荡寇将军,屯兵粟邑,击贼,败之。
(2)至张骏,于其地立南城,起宗庙,建宫殿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