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①。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②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③。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陈情表》省略)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二子:赐、兴。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改嫁。②烝烝:zhēng,热切的样子。③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B.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C.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D.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代臣民上书言事分为“上书”、“上疏”和“上封事”,其区别在于“上书”是臣民向皇帝进言所采用的最常见的形式,“上疏”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上封事”则是向皇帝进谏带有机密性文书。
B.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文中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言辞恳切,表达情感委婉畅达。
C.文中所提“皋陶”是古代传说中的人物,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D.古代任职授官很有讲究,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封”用于爵位,“徙、迁、调”是一般的官职调动,“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当时李密只有几岁,祖母刘氏因为过度思念,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李密侍候在祖母身边,夜里不脱衣睡觉。
B.“周门人方之游夏”“数使吴,有才辩”“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等表现出李密有才干。
C.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摘自本文画线句子)
(2)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搞自《鸿门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30 06:49: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文言文阅读。
羊祜,字叔子,泰山南城人也。世吏二千石,至祜九世,并以清德闻。武帝受禅,以佐命之勋,进号中军将军,加散骑常侍,改封郡公,邑三千户。固让封不受,乃进本爵为侯。
帝将有灭吴之志,以祜为都督荆州诸军事。祜率营兵出镇南夏,开设庠序,绥怀远近,甚得江汉之心。每交兵,刻日方战,不为掩袭之计。将帅有欲进谲计者,辄饮以醇酒,使不得言。祜出军行吴境,刈谷为粮,皆计所侵,送绢偿之。每会众江、沔游猎,常止晋地,若禽兽先为吴人所伤而为晋兵所得者,皆送还之。
祜与陆抗对境,使命常通。抗遗祜酒,祜饮之不疑;抗疾,求药于祜,祜以成药与之,抗即服之。人多谏抗,抗曰:“岂有鸩人羊叔子哉!”抗每其边戍曰:“彼专为德,我专为暴,是不战而自服也。”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吴人翕然悦服,称为羊公,不之名也。
祜寝疾,乃举杜预自代,寻卒,时年五十八。帝素服哭之,甚哀。南州人征市日闻祜丧,莫不号恸,罢市。巷哭者相接。吴守边将士亦为之泣。祜立身清俭,被服率素,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家无余财。赐去城十里外近陵葬地一顷,谥曰成。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选自《晋书·羊祜传》,有删节)
羊祜不附结中朝权贵,荀勖、冯紞之徒皆恶之。从甥王衍尝诣祜陈事,辞甚清辩;祜不然之,衍拂衣去。祜顾谓宾客曰:“王夷甫方当以盛名处大位,然败俗伤化,必此人也。”及攻江陵,祜以军法将斩王戎。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时人为之语曰:“二王当国,羊公无德。”
(选自《资治通鉴·晋纪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B.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C.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D.吴主闻二境交和/以诘抗/抗曰/一邑一乡不可以/无信义况/大国乎臣不如此/正是彰其德/于祜无伤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的禅让制度,最早记载于《尚书》之中,但其真实性一直存在争议。后来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庠序,指古代的地方学校,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孟子·滕文公上》:“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
C.谥,谥号,主要指古代历史上社会地位相对较高人物,在其去世之后朝廷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其有美谥、平谥、恶谥三种,美谥如成、灵、炀等。
D.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礼记·曲理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这种不同规定反映的是古代等级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羊祜在边境德名素著。他出镇南夏时,开办学校,安抚百姓,取军粮送绢偿还、打猎非己不取,深得百姓之心。
B.羊祜在朝中嫉恶如仇。他对堂甥王衍,也并不赞赏,甚至直言其败坏风俗、损伤教化。还依照军法斩了王衍的堂弟王戎。
C.羊祜对战时讲究信义。和吴人交战,预先与对方商定交战的时间,从不搞突然袭击。对于主张偷袭的部将,羊祜用酒将他们灌醉,让他们什么也说不出来。
D.羊祜去世后许多人都哀悼他。司马炎亲着丧服痛哭,南州百姓在集市之日听闻羊祜死讯,罢市痛哭,街巷悲声相属,吴国守边将士也为之落泪。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襄阳百姓于岘山祜平生游憩之所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
(2)衍,戎之从弟也,故二人皆憾之,言论多毁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醮。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曰: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以闻。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何如?”密曰:“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 “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官无中人,不如归田。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后卒于家。
(节选自《晋书·李密传》)
(注)①醮,jiào,古时称妇女出嫁。②烝烝,zhēng,淳厚。③谯周:人名。④游夏:孔子学生子游、子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B.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C.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D.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表,古代臣子向君主奏事陈情的一种文体,李密的《陈情表》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
B.“泰始初”中的“泰始”是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是年号纪年,“癸丑”是干支纪年。
C.征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古代任职授官用词不同,意义也可能不同。如“擢、右迁、升”是升官,“黜、罢、除”是降官。
D.服阕指守丧期满除服,《仪礼·丧服》所规定的丧服,由重至轻,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五个等级,称为五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密幼年丧父,母亲再嫁,年仅几岁的他热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致忧思成疾。
B.李密在祖母去世后,服孝期满,到晋朝廷任洗马的官职,实现“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夙愿。
C.文中李密与张华的对话,表现出李密对忠贤兴国、奸佞误国的认识极其深刻。
D.李密常盼望转回朝廷做官,但因写诗抱怨,晋武帝对他很生气,被调到汉中做太守,他因而心怀怨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2)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之子也。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宣帝之代辽东也,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还为校尉,稍迁徐州刺史,封夏阳子。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咸宁二年,并州虏犯塞,奋击破之。五年,大举伐吴,为平南将军,出夏口。太康元年,克江安。以功累迁都督荆州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泰始末,武帝怠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奋女选入为贵人。奋唯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宠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日:“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后卒于官,赠车骑将军,谥曰壮。奋兄弟六人,兄广,弟烈,并知名。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仕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烈字武玄,为将伐蜀。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钟会,名驰远近。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屯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B.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C.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D.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的服装,因此指平民,这里指无官职、穿便服的士兵。
B.稍迁,稍微提升官职;文中与官爵变动有关的词语另有封、累迁、迁、加、赠等。
C.刀笔,古人以笔书于竹简,以刀削除讹误。还可以指主办文书的官吏,又名刀笔吏。
D.椒房,西汉皇后所居殿名,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代称后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奋出身将门,兄弟闻名。他是曹魏时期车骑将军阴密候胡遵的儿子;哥哥名胡广,官位做到散骑常侍、少府;弟弟名胡烈,任泰州刺史时被叛贼杀害。
B.胡奋爱好武事,建功立业。他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宣帝讨伐辽东时,他侍从左右,经常得到宣帝接待;在击破并州胡虏、大举伐吴等战斗中,功绩赫赫。
C.胡奋见地独到,谋思深远。女儿被选入皇宫,他没有高兴反而忧伤;他受到宠爱优待却不以为福,并劝皇后的父亲杨骏不要骄傲自大,认为会招致灾祸。
D.胡奋声名远播,得以善终。胡奋晚年喜好学习,文笔不错,所任过职的地方口碑很好,在边境上独有声威和美誉,死后朝廷赠官职与美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人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2)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奋,字玄威,安定临泾人也,魏车骑将军阴密侯遵之子也。奋性开朗,有筹略,少好武事。宣帝之伐辽东也,以白衣侍从左右,甚见接待。还为校尉,稍迁徐州剌史,封夏阳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过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咸宁二年,并州虏犯塞,奋击破之。五年,大举伐吴,为平南将军,出夏口。太康元年,克江安。以功累迁都督荆川诸军事,迁护军。加散骑常侍。奋家世将门,晚乃好学,有刀笔之用,所在有声绩,居边特有威惠。泰始末,武帝息政事而耽于色,大采择公卿女以充六宫,奋女选入为贵人。奋唯有一子,为南阳王友,早亡。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奋既旧臣,兼有椒房之助,甚见宽待。迁左仆射,加镇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时杨骏以后父骄傲自得,奋谓骏曰:“卿恃女更益豪邪?历观前代,与天家婚,未有不灭门者,但早晚事耳。观卿举措,适所以速祸。”骏曰:“卿女不在天家乎?”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后卒于官,赠车骑将军,谥曰壮。奋兄弟六人,兄广,弟烈,并知名。广字宣祖,位至散骑常侍、少府。广子喜,字林甫,亦以开济为称,住至凉州刺史、建武将军。烈字武玄,为将伐蜀。烈子世元,时年十八,为士卒先,攻杀钟会,名驰远近。烈为秦州刺史,及凉州叛,烈电于万斛堆,为虏所围,无援,遇害。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二十七》)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B.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C.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D.泰始七年/匈奴中部帅刘猛叛/使骁骑路蕃讨之/以奋为监军/假节/顿军硁北/为蕃后继/击猛/破之/猛帐下将李恪斩猛而降/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的服装,因此指平民,这里指尤官职、穿便服的士兵。
B.稍迁,稍微提升官职:文中与官爵变动有关的词语另有封、累迁、迁、加、赠等。
C.子,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D.椒房,西汉皇后的寝宫,以椒和泥涂壁,使温暖、芳香,并象征多子,代称后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胡奋出身将门,兄弟闻名。他是曹魏时期车骑将军阴密侯胡遵的儿子,哥哥名胡广,官位做到散骑常侍、少府;弟弟名胡烈,任秦州刺史时被叛贼杀害。
B.胡奋爱好武事,建功立业。他年轻时就喜欢军事;宣帝训伐辽东时,他侍从左右,经常得到宣帝接待:在击破并州胡虏、大举伐吴等战斗中,功绩赫赫。
C.胡奋见地独到,谋思深远。女儿被选入皇宫,他没有高兴反而忧伤;他受到宠爱优待却不以为福,并劝皇后的父亲杨骏不要骄傲自大,认为会招致灾祸。
D.胡奋声名远播,得以善终。胡奋晚年喜好学习。有文笔犀利、用笔如刀的名声,所任过职的地方口碑很好,在边境上独有声威和美誉,后来在官任上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闻女为贵人,哭曰:“老奴不死,唯有二儿,男入九地之下,女上九天之上!”
(2)奋曰:“我女与卿女作婢耳,何能损益!”时人皆为之惧,骏虽衔之,而不能害。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各题。

(甲)左太冲作《三都赋》,初成,时人互有讥訾,思意不惬。后示张公。张华已见。张曰:“此《二京》可三,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思乃询求于皇甫谧。谧见之嗟叹,遂为作叙。于是先相非贰者,莫不敛衽赞述焉。 

(节选自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

(乙)(左思)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棻入宫,移家京师,乃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藩溷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

……

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节选自《晋书·文苑·左思传》)

(注)①讥訾:嘲讽。②敛衽:整理衣襟,表示恭敬③伧父:晋南北朝时,南人讥讽北人粗鄙,蔑称之为“伧父”。

【小题1】解释下面句中的加点字的意思。
(1)乃著作郎张载(_____________)(2)思自以其作不班、张(____________)
【小题2】下面句子中“以”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梁以此奇籍B.恐以人废言
C.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D.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小题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然君文未重于世,宜以经高名之士。
【小题4】乙文第一段中有一句话和第二段内容形成了呼应,这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小题5】通观甲乙两段选文,说说左思《三都赋》能获得成功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