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成都府(节选)

杜甫

曾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

喧然名都会,吹策间笙簧。

信美无与适,侧身望川梁。

鸟雀夜各归,中原杳茫茫。

初月出不高,众星尚争光。

自古有羁旅,我何苦哀伤。

(注)乾元二年(759年),肃宗初立,局势未稳。诗人举家从同谷岀发,艰苦跋涉,终于在年底到达
成都。本诗作于诗人初到成都之时。曾城:即重城。成都有大城、少城,故云。
【小题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写成都城市风貌、物候特征,表现了城市的富庶繁华与气候温和。
B.三四句从听觉角度写城市的声色之娱,喧嚣嘈杂令诗人心生不悦,无所适从。
C.结句诗人联想到自古羁旅之人,将自己置于时间洪流之中,扩宽了诗歌的意境。
D.全诗时空交错,既写城郭、星空等空间景物,也使人觉察到黄昏至月升的时光流逝。
【小题2】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12-31 09:44: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5

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百忧集行
唐杜甫
忆年十五心尚孩,健如黄犊走复来。庭前八月梨枣熟,
一日上树能千回。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
强将笑语供主人,悲见生涯百忧集。入门依旧四壁空,
老妻睹我颜色同。痴儿未知父子礼,叫怒索饭啼门东。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这首七言律诗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当时,杜甫栖居成都草堂,生活极其穷困,只有充当幕府,仰人鼻息,勉强度日。
B.首句不谈忧,而是谈喜;不说老,而忆少。从诗中可以看到他少年生活的一个片断。诗人回忆年少之时,无忧无虑,体魄健壮,精力充沛,真是朝气蓬勃。
C.“即今倏忽已五十,坐卧只多少行立。”诗人虽用“倏忽”二字,然从“十五”至“五十”其间沧桑都是读者可以想见,其间的感慨又可想而知。
D.为了表现百感交集的感慨,强化悲的情怀,诗人使用数字进行对比,例如,“十五”和“五十”的对比,“四壁空”和“百忧集”的对比等。
E. 此诗中诗人不幸的遭遇,切身的体验,内心的痛楚,化为一股股情感激流,回旋跌宕,悲愤呼号,久久不息,正是杜甫作品“沉郁顿挫”风格的体现。
【小题2】“悲”贯穿全诗,也是本首诗歌的情感体现,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