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题桐庐李明府官舍

崔峒

讼堂寂寂对烟霞,五柳门前聚晓鸦。

流水声中视公事①,寒山影里见人家。

观风竟美新为政,计日②还知旧触邪③。

可惜陶潜无限酒,不逢篱菊正开花。

(注)①此句暗用宓子贱“弹鸣琴,不下堂而单父(地名)治”的典故。②计日:典出《后汉书·羊陟传》,意为计日受俸,指为官清廉。③触邪:弹击奸邪。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三句中“流水声”语意丰富,既指水声,也指鸣琴声。
B.第四句“见”字显示悠然的心境,“影”字尤具缥缈的韵致。
C.颈联对仗工整,语言质朴,内涵丰富,情感表达含蓄而委婉。
D.在李明府治下,桐庐境内政清讼简,安宁和谐,众人竞相赞美。
【小题2】首联是怎样刻画李明府这一人物形象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1 02:43: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长安秋望赵嘏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注:①此诗歌是赵嘏举进士不第后客居长安时所作。②云物:云雾。③南冠:《左传》记载晋侯观于军府,见钟仪,问之曰:“南冠而絷者,谁也?”有司对曰:“郑人所献楚囚也。”后以南冠、楚囚为囚徒的代称。
【小题1】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首联“凄清”二字,既写秋意的清冷,亦指心境的凄凉;既属客观,亦属主观。正是这二字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B.颔联描绘的是秋暮时分的场景,“残星几点”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耳闻与目见相结合,饶有情致。
C.颈联运用了拟物手法,以“静”赋菊,以“愁”状莲,使得这深秋花事不仅形象传神,而且主观色彩浓厚。
D.诗中的景物不仅有广狭、远近、高低之分,而且体现了天色随时间推移由暗而明的变化。全诗意境深远和谐,风格峻峭清新。
E. 这首七言律诗在景物描写方面独具匠心,运用了动静结合、视听结合的多种艺术手法,营造了凄清的气氛,为诗歌抒情渲染了悲凉的氛围。
【小题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裴)仁基少骁武,便弓马。平陈之役,以亲卫从征,先登陷阵,拜仪同,赐物千段。以本官领汉王谅府亲信。谅反,仁基苦谏见囚。谅败,拜护军。
李密据洛口,帝令仁基为河南道讨捕大使,据武牢拒密。仁基见强寇在前,士卒劳弊,得军资,即用分赏。监军御史萧怀静止之,众咸怒怀静。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仁基惧,杀怀静,以众归密,密以为河东郡公。其子行俨,骁勇善战,密复以为绛郡公,甚相委昵。
王世充东都食尽,悉众诣偃师,求决战。密与诸将计。仁基曰:“世充尽锐而至,洛下必虚。可分兵守其要路,令不得东;精兵三万,傍河西出,以东都。世充却还,我按甲。世充重出,我又逼之。如此,则我有余力,彼劳奔命。兵法所谓彼出我归,彼归我出,数战以疲之,多方以误之者也。”密曰:“公知其一,不知其二。东都兵马有三不可当:器械精,一也;决计而来,二也;食尽求斗,三也。我按兵蓄力以观其弊,彼求斗不得,欲走无路。不过十日,世充之首可悬于麾下。”单雄信等诸将轻世充,皆请战。仁基苦争不得。密难违诸将言,战,遂大败。仁基为世充所虏。
世充以仁基父子并骁勇,深礼之,以兄女妻行俨。及僭尊号,署仁基为礼部尚书,行俨为左辅大将军。行俨每战,所当皆披靡,号万人敌。世充惮其威名,颇加猜防。仁基知之,甚不自安,遂与世充所署尚书左丞宇文儒童、尚食直长陈谦、秘书丞崔德本等谋,令陈谦于上食之际,持匕首劫世充,行俨以兵应之,事定,然后辅越王侗。事临发,将军张童儿告之,俱为世充所杀。
(节选自《北史·裴仁基传》,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便弓马 便:擅长
B.超拜护军   超:越级提升
C.简精兵三万 简:挑选
D.以逼东都   逼:逼迫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A.世充首可悬于麾下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始也
B.王世充东都食尽     而彭祖乃今久特闻
C.得军资    纵一苇之
D.我按甲    彼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裴仁基为激励士气,把军用物资分赏给部下,却遭萧怀静制止,这使两人的矛盾激化,并最终导致后者被杀,裴仁基本人叛变。
B.面对王世充的进攻,裴仁基和李密在战术上各有己见,但单雄信等将领支持李密,坚决反对裴仁基的主张,结果因轻敌冒进带来大败。
C.裴仁基父子在战败被俘后,凭借自身的骁勇善战,依然享有很高的名望,但由于得不到王世充的真正信任,便企图劫持王世充而效力于越王。
D.根据文本,可以看出裴仁基性格的多面性:他遇事会“苦谏”“苦争”,不隐瞒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也会因他人的猜忌而采取极端手段。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怀静又阴持仁基长短,欲有奏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