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国古代经典中,《周易》产生的历史渊源至为悠久,可追溯至传说中的伏羲时期。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周易》由原始的八卦符号演变为六十四卦,直到西周初期卦辞、爻辞才编定完成。《周易》经文的形式和内容确定之后,其象征意蕴与卜筮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凸显,同时也逐渐渗透和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道德文化观念,但尚未形成一定的体系。真正促使《周易》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的,则是《易传》(《十翼》)的出现,这也标志着《周易》经典最终完成。从汉代开始《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是有其内在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的。

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极具示范意义。特别是从唐代开始,《易》为“六经”之首的地位从未受到任何挑战。随着儒家经典范围不断拓展和扩大,从“七经”“九经”“十二经”,再到“十三经”的最终形成,《周易》便自然从“六经”之首转而升擢为群经之首。

《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对后来儒道两家将其作为自身的经典并屡屡援《易》立说有着直接的影响,自不待言。《周易》在汉代位列儒家经典之首,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权威地位,魏伯阳以《易》说丹,王弼以老解《易》,又进一步强化了《周易》在后世道家、道教中的经典性质。对于《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之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日》指出;“又《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总目》的立场,旨在批评历史上《易》立论的现象有损于《周易》作为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但是,“易道广大,无所不包”,《周易》在儒道两家发展的历史脉络中也获得了相应于典范意义的影响力,已经深入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领域,《总目》从一个侧面揭示了《用易》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地位根深蒂固的重要事实。

《周易》有着最为悠久的成书史、传播史,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长河中,随时随地可见《周易》及易学思想泛起的层层涟漪。值得注意的是,在《四库全书》所收录的经、史、子,集四部文献中,《周易》位于经部之首,相较于经部其他类文献,《易》类文献数目最多,这应是《周易》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的核心地位的绝佳范例。不仅如此,《周易》被儒家奉为群经之首,也被道家尊为“三玄”之冠,又曾为佛教众多高僧大德所倚重和阐扬,更足以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之诠释方向的廷展性和丰富性。

《周易》“综合百家,超越百家”,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享有远远高于其他经典、其他学术的尊崇地位。如果立足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我们对“《易》为之原”及《周易》在其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与体现的包容意义,或许会有新的体认。

(摘自2018年04月14日《光明日报》,有删节)

【小题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汉代天人之学的繁盛不仅提高了《周易》经典的历史地位,对于后世统治者政治与文化策略的操作也极具示范意义。
B.兼具儒道思想体系的《周易》在汉代取得了文化和政治上的绝对的权威地位,所以它被位列于儒家经典之首。
C.被儒、道、佛诸家尊奉或倚重,说明《周易》自身内含的天道与人事的诠释方向具有其延展性和丰富性。
D.对作为经典的《周易》在中国思想史上极具兼容并包的思想特色,《四库全书总目》的评价简明而中肯。
【小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由《周易》产生的悠久的历史渊源起笔,然后层层论述《周易》被尊崇为群经之首的历史地位及其原因。
B.文章论述的重点不在《周易》的历史地位本身,而在揭示其雄冠群经之首的内在而深刻的理论与现实依据。
C.文章强调《周易》位于《四库全书》经部之首,《易》类文就相较于经类其它文献数目最多,它应是处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中核心地位的最好范例。
D.文章引用“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意在批评历史上援《易》立论的现象有损《周易》儒家经典的本来面目。
【小题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易》在所有中国古代经典中,产生的历史渊源最为悠久,据史记载可以追溯到传说中的伏羲时期。
B.《周易》作为经典最终完成的标志,是它从占筮之书转为义理之学,从趋向巫术占卜功用转向探讨伦理教化功能。
C.儒道两家将《周易》作为自身经典并常常援《易》立说,是《周易》及易学的思想体系兼具儒道互补包容的格局直接影响的结果。
D.从汉代开始,《周易》就被尊崇为群经之首,自此以后,它的“六经”之首的地位就从来没有受到过任何挑战。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现代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3 11:43: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老街汤王

刘建超

老街最明显的建筑就是钟鼓楼。钟鼓楼是用以报时和报更之楼,晨钟暮鼓。钟鼓楼所悬挂的大钟与距其30里外的名寺白马寺所悬挂的大钟同时铸造,因铸造参数相同而产生共鸣,有了“东边撞钟西边响,西边撞钟东边鸣”的奇特景观。

与老街与钟鼓楼齐名的是距钟鼓楼百米的“马一鲜羊肉汤馆”。汤馆的主人叫马善明,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据说马家羊肉汤馆的创始人就是明朝万历年间,在钟鼓楼打更的一个马姓更夫。老街的冬季干冷,马更夫便架起锅台,煮些肉汤填肚子驱寒。慢慢地,煮汤煮出了功夫。南来北往的人也常到他的锅台边讨碗汤喝,有的就告诉他一些煮汤的配料。马更夫索性辞去公差,开了家羊肉汤馆。马更夫的汤鲜香味美,名声传遍豫西,被赞为“马一鲜”。

老街人爱喝汤,早上以喝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为主,晚上多喝丸子汤、豆腐汤。老街人每天要是不喝汤,就同犯了烟瘾一样没着没落的。在各种各样的鲜汤中,老街人大多还是喜欢喝羊肉汤,而羊肉汤馆里马一鲜又是汤中头一绝。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五点准时开张,150碗汤卖完就打烊,一天也就个把钟点的生意。马一鲜羊肉汤馆每天的生意有限,因此,老街人要喝马一鲜的汤,也得起早不能贪睡。外地人只是知晓马一鲜的名气,能喝上一碗马一鲜羊肉汤的极少。

马一鲜的羊肉汤馆每天只做一只羊的生意。一只羊,150碗汤。马一鲜羊肉汤讲究炖功,还有独家的汤料配方,出锅的羊汤浓郁鲜香,不带膻味,色白如玉,稠似乳汁。站在钟鼓楼上能闻到羊汤的鲜香,这羊汤才算炖好。马家几代单传,到马善明,一气养下三个儿子,马老大,马老二,马老三。老街扩建,生意多了,各式各样的汤馆也开得多了,竞争也来临了。三个儿子都长大成人,老祖宗的这点手艺传给谁,让马善明有些为难。

老祖宗的东西总得传下去。马善明把三个儿子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你们哥仨我谁也不向。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三天后看结果。谁中,谁就接手咱家的生意。

马善明把生意交给儿子,每天和老伴儿到钟鼓楼上喝茶养神。

三天过去,马善明坐在堂屋里,三个儿子把各自经营所得全放在案桌上。马老二和马老三的收入明显比马老大的多。

马善明摇着蒲扇,说,这三天的生意我和你妈都有数。要说汤炖到了工夫,还数老大,只有老大炖的汤我们在钟鼓楼上嗅到了香味。老二老三,你哥俩炖的汤都还没有达到咱老马家的味道,你俩的收入却比老大的多。你哥俩给我说道说道。

老二吭哧说,汤没有炖到工夫,可是省了一些煤钱。汤快见底的时候,又来了一拨儿客人,汤不够了,我就又兑了两瓢水,人家客人也没有说啥。

老三侃侃而谈,我看了看咱这街上的几家汤馆,他们给碗里配的肉都比咱的少,我就把每碗汤都减少了几片肉。咱这也是公平竞争嘛。

马善明没再说啥,摇摇扇子,大家就散了。

马善明给三个儿子分家,其实就是分那一缸老汤。

三个儿子每人抱着一只瓦罐,站在那只大瓦缸前。马善明神情严肃,面对着一缸老汤,好似面对着列祖列宗的神灵。马家的这缸老汤不知流传了多少代。反正到马善明接过大勺时,就遵循着煲汤的家训。每天锅里的汤煮到火候了,要起出第一瓢汤倒入这瓦缸里,再从这瓦缸里盛出一瓢老汤兑入锅里,锅里的汤立马鲜香四溢。而这缸老汤如何养煨,只有马善明自己清楚,自己操作。

马善明用一只大瓢轮流给三个儿子的瓦罐里分汤,剩下最后半瓢汤,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说,祖宗留传下来的家业我都分给你们了。是生是灭,你们自己闯荡吧。说罢,将那半瓢汤倒入了老大的瓦罐里。

老大留在原处,老二老三在西关、涧西开了新生意,一时间,马家羊汤红遍了洛城。

老街人的嘴刁,只要是老辈留下的东西,都能品出个名堂。对汤的品尝更是刁钻到了极致。你的汤少放了什么作料,熬得不够火候或者煨过了头都能品出,对店家一一道来。马家三兄弟的羊汤红了几年,老街人的口味又开始找感觉,还是喝马老大的汤感觉更适口更有回味。渐渐地,老街人就只喝马老大的汤,每天喝汤的人排成长队,马老二马老三的生意则只能勉强维持。

马家弟兄闲时聚在一起谈论生意,马老大总是要教导两个弟弟做生意要诚信、要周到、要对得起过世的父亲。两兄弟便垂着头,狠劲吸烟。

马老太太临终前,把老大叫到跟前,说,老大,你厚道,为人诚实,你的汤好还因为你爹在分家的时候,多给了你半瓢老汤根啊。把祖宗留下的生意打点好,不难。把弟弟带好,不给马家丢份也是正理啊。

马老大把两个弟弟带到钟鼓楼上,用手指着远处自己家铺子的招牌,说,明天开始,你们每人掌勺一天,看咱有没有本事弘扬马家的生意。

马老大在钟鼓楼上喝茶,每天都闻到自家铺子里飘来的香味。

一个月后,马老大把老二老三叫到一起,重新分自己的那一罐老汤。

【小题1】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街汤王》描绘了老街这一特定环境里生存的市井人物风情,现代和古老和谐互动,鲜活而安详。
B.作者极尽铺陈能事,写名吃羊汤“马一鲜”的来历、发展,突出了老街汤王美味、广受欢迎、一汤难求。
C.为保住招牌,使“老字号” 得以传承,马善明煞费苦心、精心考验之后,半碗汤根终于倒给老大。
D.结尾处,老大像马善明一样在城楼上摇蒲扇静观,两次特写互相映照,丰富了故事内容,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小题2】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长得脸宽口阔、慈眉善目,犹如一尊活佛。
(2)马善明脸上挂出了几丝凄惨。
【小题3】汤王的老汤有什么特殊意义?读罢本文你有什么感想?请结合文本和当今社会现实对此加以分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俄罗斯世界杯的精彩程度要远胜于前两届,也更具有话题性,其中,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VAR视频助理裁判,他送出的几粒点球,都给球队带来了起死回生之效。

本届世界杯赛大放异彩的VAR技术,是由国际足联投票决定的。事实上,VAR视频裁判只是一种极弱的人工智能产品,它不过是世界杯引入“高科技裁判”的起点。类似技术早就在其他运动中引入了,但正是考虑到足球比赛的丰富性、趣味性才一直没有在世界杯实行。即便是现在的VAR录像也没有完全放开,他们只针对点球判罚、进球的有效性、红黄牌的合理性进行辅助判罚,而且只有主教练有权利开启VAR视频录像。显然,国际足联对于VAR助理裁判还是有所顾虑的。因为这么一来,裁判失去了挑战极限的机会,他们有可能变得漫不经心,跑动会变得懒散——实在不行,咱就去回看录像。同时,比赛中球员、教练、裁判的争执画面也会大大减少。

世界杯应该包罗万象,不应仅止于冷冰冰的进球和数据统计。只有那些插曲或者花边,渗透着对人性的拷问、对极限的挑战,才让世界杯盛会更加立体而多元,才能给球迷、媒体留下无数话题。当然,比赛还是需要公平、公正的。AI(人工智能)裁判除了公正,也可能给球迷们带来更新的乐趣,目前这事谁也说不准。

(摘编自康斯坦丁《人类在学着与AI共存》)

材料二:

随着中、美两国的人工智能公司聚集更多的数据和人才,由庞大数据所带动的良性循环逐渐成形,这些公司的领先幅度会持续扩大到无法超越的地步,而这些龙头企业将会把全球消费者的财富揽入怀中。与此同时,工厂内的人工智能自动化,将会大量破坏发展中国家具有的优势——大量廉价劳动力的存在。由机器人操作的工厂,可能会搬到更靠近大型市场所在的地点,让日本和新加坡发展高收入、科技导向经济体的路径消失无踪。结果就是全球的贫富不均持续扩大,而且目前没有任何已知的方法可以消弭这种落差。

就业市场和整个社会的不稳定,背后是更加个体性质的人性危机——个体丧失了人生目的。许多年以来,人类以工作度日,用时间和汗水换得温饱、居有定所,由此建立了根深蒂固的文化价值观。很多人已经***刘颖教授介绍,办案过程中引入人工智能分析,可以辅助检察官进行证据抓取、要素比对,还可以协助法官根据嫌疑人的成长经历、犯罪记录乃至其生活地区的犯罪率等数据,以判断再犯罪的可能性。但这也会带来一个疑虑:人工智能协助判案有没有正当性?刘颖说,如果人工智能具有完全的自主性,能够承担责任,法律就有可能赋予它法律人格。

在刘颖看来,一旦法律赋予人工智能以法律人格,可能会对当前的人格法、刑事责任制度、知识产权、侵犯责任或劳动法律制度,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如果说人工智能有法律主体资格,那么以后要不要给工厂里进行劳动的机器人制定机器人劳动合同法?人工智能是否要承担刑事责任,作为刑事责任能力的主体?

“在国外,关于人工智能伦理的文本已有不少,而中国还没有成形的文本。”腾讯研究院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首席研究员蔡雄山说,如何让人工智能符合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最大化其好处,是构建普惠人工智能和有益人工智能必须解决的问题。 

(摘编自《人工智能是否拥有独立人格?》新华网)

【小题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俄罗斯世界杯上,VAR视频裁判的引入降低了足球赛场上争执的可能性,使世界杯盛会更加立体多元和公平、公正,也给球迷、媒体留下无数话题。
B.视频裁判是体育运动中极弱的产品,工厂里的人工智能让日本等国发展高收入、科技导向经济体的路径消失,拉大全球贫富差距且无法消弭。
C.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消解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现有优势,短时间内也对人类个体的文化价值观念带来冲击,甚至可能摧毁很多人的人生目的。
D.AI技术在司法领域的使用给办案人员提供了诸多便利,但其协助判案的正当性受到质疑,而目前国内还没有针对AI伦理规范的成形文本。
【小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人工智能技术可以给人类多行业、多领域工作提供大量帮助,可以弥补人类工作的欠缺,但它在许多领域的使用是利弊并存的。
B.目前,人类无法做到对人工智能完全信任和依赖,这与人类通过工作求得温饱、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和人工智能的局限性有关系。
C.目前我国尚不存在机器人劳动合同法,我们还不能确定机器人是否具有法律主体资格,在人工智能伦理问题上,国外有成熟经验可供借鉴。
D.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异常迅猛,但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使其符合人类社会的各种规范和价值,使其好处最大化是我们必须考虑的因素。
【小题3】结合材料,概括人工智能应用的利与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她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終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們眼晴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找吧。小时侯,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几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没有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塍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說话话。奶奶轻轻地碰了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拔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肩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說:“小时侯,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迈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妤热闹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簪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拔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說:“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給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做了,没想到中途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莱。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发看小人书。

奶奶带着父亲来到了老房子。老房子并不住人,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上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細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能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很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就这么多年了。

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本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了?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晴突然定住了。

那里藏着什么?

一只已經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叠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鸫看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只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我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晴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节选自2017年7月日《郑州月报》)

【小题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第一句就写“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看似突兀,其实意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丢了玉簪子的奶奶眼神“茫然而凄切”,这一描写表现了奶奶对玉簪子的重视以及丢失玉簪子的心痛。
C.“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本句运用比拟、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奶奶的勤劳能干。
D.本文多处运用语言描写和细节描写,人物语言朴亲切,细节刻画逼真形象,第一人称叙事显得真实可信。
【小题2】结合全文谈谈玉簪子在文中的作用。
【小题3】小说结尾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在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找不到呢?”试分析玉簪以前找不到原因。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中兴通讯被美国制裁一事引起了很大的轰动,此事虽已发生了一段时间,但热度不减。被奉为中国高科技发展龙头和先驱的中兴,被美国的一纸禁令就扼住了喉咙,戳到了整个行业的软肋。
以集成电路为例。据海关总署数据,截至2017年10月底,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高达2071.97亿美元,同比上涨14.5%。同期,中国原油进口额为1315.01亿美元,中国芯片进口已是原油的1.57倍。2017年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量近3770亿块,同比增长10%,约为同年我国产量的2.4倍,由此可见自给率很低,尤其是在高端领域,中国目前完全依赖进口。另外一组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2016年中国集成电路进口额高达2271亿美元,连续4年进口超过2000亿美元,同时集成电路出口金额仅为613.8亿美元,贸易逆差达1657亿美元。
(数据来自《2017-2022年中国集成电路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材料二:
芯片技术已经发展了几十年,复杂程度不可同日而语。芯片行业的投资非常大,研发周期极长,投资回报率低,投资风险大。而芯片工业是建立在一次次迭代上,每次迭代有收益,然后用收益支持下一次迭代。目前美国芯片的工业水平是依靠过去几十年挣来的钱持续投入达到的。但是我们现在必须直接追到相近的水平才能开始赚到钱。算上通货膨胀,这个投资额是个天文数字。
——国内自研CPU参与工程师 张健
中国有自己的显著优势,比如正在大力实施“中国制造2025”、拥有庞大的市场等。中国在芯片等高技术领域发展速度极快,未来10年到20年,将有望补齐短板,进入第一梯队。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 张平
中国集成电路与国外最高水平的差距由5代缩短到2代,由20年缩短到5年。
——清华大学微电子研究所所长 魏少军
材料三:
未来中国能否破解“缺芯”之痛?专家指出,既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掉以轻心。
在中科院微电子所所长叶甜春看来,中兴事件给中国敲响了一记警钟。现在必须统一思想,摒弃“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做法,痛下决心、坚持不懈把关键技术设备掌握在自己手上,否则会持续受制于人。
得益于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优势、资金优势和市场优势,一些芯片制造、设计公司正逐渐转向中国,半导体行业高端人才也不断向中国汇聚。截至2017年底,我国在建的12寸芯片厂,共有12个公司、15个项目,总计产能为81万片/月,其中51.5万片/月(63.6%)为外资或合资。
在建项目分布如下

(选自《如何破解“缺芯”之痛?》,有删改)
材料四:
4月18日,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CCF YOCSEF)在京举办了一场主题为“生存还是死亡,面对禁‘芯’,中国的高技术产业怎么办?”的特别论坛。
在论坛上,中科院院士、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名誉理事长李国杰强调:“芯片的研发和生产水平反映的是国家整体的科技水平。可怕的不在于差距,最大的问题是我们有没有掌握主动权。”追赶需要时间,但摆脱受制于人的局面不是没有希望。呼吁最多的是,中国对于自主研发元器件的推广利用力度还应进一步加大,要给国产芯片试用和迭代的机会。李国杰,中科院计算所研究员、龙芯处理器负责人胡伟武,中国计算机学会(CCF)秘书长杜子德等均在发言中表达了这一观点。
从长远看,人才的培养和储备是绕不过去的关卡。多位与会人士指出,国内计算机专业过于注重应用,轻视基础教育。从专业设置看,计算机专业对于系统结构和芯片等基础方面的培养能力较弱;从待遇上看,芯片研究人员的收入较从事人工智能等应用类领域研究的低不少;而在人才考核机制上,因为芯片研究领域发论文难,研究人员在各类人才评选中处于劣势。
(《通信世界》杂志2018年第12期)
【小题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集成电路进口金额已连续五年超过2000亿美元,贸易逆差金额巨大。
B.中国有着自身显著的优势,大量芯片企业和高端人才不断向国内聚集,但追赶世界先进水平还需要时间。
C.在“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上,与会专家都认为应该给国产芯片试用和迭代的时间和机会,以摆脱芯片受制于人的局面。
D.我国的计算机专业过于注重应用,而对于基础性较强的系统结构和芯片等方面的教育不够重视。
【小题2】下列对材料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美国政府对中兴通讯的制裁,戳到了中国整个芯片行业的软肋,说明中国在芯片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长期受制于人。
B.美国目前芯片工业水平是建立在一次次迭代的基础上的,每次迭代都有收益,中国如果直接追到与美国相近的水平,那是不可能有收益的。
C.“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的实施将使芯片产业快速发展,未来十年,中国就能达到世界水平,集成电路领域甚至可以实现超越。
D.中国体制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目前我国己经形成一条以上海、成都、合肥、南京为主,涉及10个城市、12个公司、15个项目的芯片产业带。
【小题3】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我国芯片行业的现状如何?通过哪些途径可以改变这些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