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字君瑜,世居关中。少举进士,授扶沟县主簿。民狃悍猾,务不直以乱治,亡所尊畏,侮慢骄狠。公至,不能耐,绳以国律,无所借宥。久之,恶少相教敕避去,曰:“是不如他人,慎无犯,入即齑汝肉矣。”令尝间语公,谓寰内之治,难以比诸外,当少宽,取无事以去;不尔,忽失虑,中其奇,安可悔?公曰:“用法有内外之异,非朝廷所以待天下之意也。愚职在奉助,惟知以殉公为称,不知其余矣。”

改知虹县。虹俗尚杂恶,昧利而嗜讼。公初来,谒守。守视公少年,易之。撼以虹治,留公假州局。公曰:“奉诏书,不敢私自免,试往临之。苟有可以上关,愿府无见爽相庇赖,事不枝柱,政无难为矣。”守颌之,曰:“然。”既至,严肃闭默,众莫测其端涯。但密记奸桀,疏捕几辈,白府逐他所。自是一境平静,以善誉闻。

富人责租,使其奴殴逋者。公曰:“奴罪当然,教之者主耳。”并录之。主惧,匿不出;捕急,其徒计赂人代焉。至廷下,公曰:“是富人耶?衣冠则尔,其质乃贱隶。”袒视之,肤革皲瘠,果其家役仆也。杖去,直得其主而坐之。自是强宗大姓,俯首蹑地,谓神为公矣。

移绵州罗江县,蜀人柔良畏事,索摩抚,公易虹治,一用清简。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蠹,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见感注入谢

以功迁除屯田郎中,宰相方将汲用,而公送病至不起,享年五十二。呜呼!公为人器宇傥荡,望之魁崛伟人也。喜大节,善论议,于世务纤悉无不该究,听之灼灼,皆可立施用者。与人款曲,接以恩决,无一不相能,故死之日,上下威嗟悼之。

(选自《全宋文》卷一一○七,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B.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C.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D.居甿不识/追胥之扰尽力田事/新黉舍/聚良子弟/置师教之亲/为讲说/义训使循服/其父兄感泣入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中,关中是指“四关”之内,即东潼关(函谷关)、西散关(大震关)、南武关(蓝关)、北萧关(金锁关)。四面都有天然地形屏障,易守难攻,从战国时起就有“四塞之国”的说法,所以汉代张良用“金城千里”来概括关中的优势劝说刘邦定都关中。
B.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元、明、清时,进士经殿试后,及第者皆赐出身,称进士。且分为三甲:一甲3人,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C.文中“迁”是指官职调动。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表示升职;“迁除”、“迁谪”表示削职降职等。
D.屯田郎中职责掌天下屯田之政令,屯田郎中虽为尚书省工部四司之一,但久已有名无实,各地军事区域进行屯田时,皆由各地长官主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石公执法严厉。石公没有听从县令的建议,认为朝廷立法应天下无别,治理京城近处不应与外地不同,执法不可宽松。
B.石公赴任不退缩。虽然虹县习俗邪恶,难以治理,石公毅然赴任,他希望如有政务需要禀报,州府不要庇护自己的差失。
C.石公秉公执法。有富人催租伤人,为逃避治罪,他的党羽谋划收买别人来替他顶罪,被石公识破,最终被抓捕到案,依法治罪。
D.石公待人和善。他对人殷勤应酬,以恩善待人,能和人们和睦相处,在他去世后,人们都嗟叹悼念他,表达哀思。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未逾时,县事已告无所设。簿书凝然,械杻积,庑下徒吏,偃居门宇终日。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11:47: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范忠贞传
戴震(清)
范承谟,字觐公。大学士文程之次子。年十七,选充侍卫。康熙七年,授都察院副都御史,巡抚浙江。时吴三桂王云南、耿精忠王福建、尚可喜王广东,号三藩王;骄骞未易控抑,朝廷一示宽大,恐急激生变。承谟至浙,以固民心为本,劾奏吏之为民害者;及得民间豪滑,除之,务使民安静乐业。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以故悉民疾苦,设施拯恤。八年,嘉、湖二府水灾,疏请漕粮积逋概行停止;户部核漕粮无豁免例,圣祖特旨下部再议,卒宽恤免征。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
朝廷知承谟曲体民隐,抚民如食疾子;而福建边疆重地、海氛未靖,迁兵部右侍郎,总督福建军务。承谟至闽,疏言“闽人活计,非耕即渔。自禁海已来,徙边海之民居,内以台塞为界;民田废弃二万余顷,亏减正供至二十余万。请听民沿边采捕,十取一以充渔课;其所入可接军饷”。又陈军屯有五便,请使受饷之士卒垦辟荒地;六年后,始裁其饷。
是时吴三桂反于云南,承谟密上封事,言“功令钱粮考成太重及盗案处分太严,致有司专务催科,共相讳盗,图苟免参劾,请因时制宜,以宽广得民”。会闽藩阴与吴三桂连结,谋逆已成。承谟觇其言貌异常,乃密檄诸道,将以谒新总督为名,各率健儿前至,用折逆谋。事未集而闽藩反,诈执承谟,承谟仰天大骂,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贼进水浆,承谟绝食,八日不死。而巡抚刘秉政已为精忠所得,遣说承谟降;承谟令两卒扶持下床,秉政且进且揖,承谟奋足蹶秉政仆地。骂曰:“诸逆旋当受诛,我先褫其魄。”
既而,王师破仙霞关,精忠降,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同时死者,自幕客至隶卒五十三人。承谟居械所三载,冠御赐冠、衣辞母时衣,每朔望奉”时宪书”置上几,北面拜跪。及死时,贼夜至,承谟起索冠,贼夺而掷之;承谟以械拉掷冠者头,乃整衣望阙九叩首,竟被害。天子震悼,赐谥”忠贞“。
(选自《戴震文集》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听民沿边采捕    听:允许
B.承谟觇其言貌异常  觇:暗中察看
C.诸逆旋当受诛 旋:立即
D.趣遣人刺承谟以灭反状  趣:通“趋”,奔赴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劾奏吏之为民害者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十取一以充渔课 木欣欣以向荣
C.乃密檄诸道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贼夺而掷之  倚歌而和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B.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C.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D.浙东诸郡田/硗确积逋/年久/承谟请蠲免得诏/行巡与父老童稚相接语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承谟在浙江,勘察荒田,奏请免赋,赈灾扶民,漕粮免征,百姓安居。
B.范承谟在福建,针对禁海政策造成的农田废弃及朝廷各级官员以催收赋税为务等事屡次上书言事。
C.耿精忠将范承谟囚禁起来,派刘秉政前去劝降,刘秉正被范承谟踢倒在地,并遭受斥骂。
D.范承谟被关押时,常戴御赐冠帽,每月月初便把“时宪书”放于几案上,最后从容自尽。
【小题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承谟在浙四载,前后疏奏,天子悉俞其所请;民无负累,以得安其新业。
(2)耿精忠素惮承谟威望,杀之重民之怒,乃械系承谟,置守者三十二人。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选古文小品序廖燕
①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
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
③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
④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①小品: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大自然。 ③照乘:能照亮车辆的宝珠。
【小题1】可填入文中第①段方框处的虚词是()。
A.也B.哉C.耳D.矣
【小题2】概括第②段的内容。
【小题3】对第③段画线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两个“耳”字,显示了作者对“照乘”和“匕首”的轻视。
B.两个“而”字,这里表转折,引出作者的独到见解和发现。
C.两个“而已”,干脆坚决,鲜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追求。
D.这句话与第②段中的“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相呼应。
【小题4】本文说理多用比喻,请以第④段为例做简要赏析。
【小题5】请分析这篇序文是否做到了“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南山集》目录序

戴钧衡

(1)呜呼!文章之事,岂不难哉!司马子长生汉武之朝,以天授之才,承累世之学,通古今书史之秘,穷天下山水之奇迹,其所遭,极人世万不可堪之境,侘傺抑郁,感愤悲伤,以其所畜,发为文章,遂以雄于天下,传于后世。自后世言文章称大家者,所造虽各有不同,要莫不深得乎子长之义旨。
(2)国朝作者间出,海内翕然推为正宗,莫如吾乡望溪方氏。而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惟先生。先生与望溪生为同里,又自少志意相得,迨老不衰。其学之浅深,文章之得失,知之深而信之笃者,莫如望溪。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而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又秘弗敢出。四方学者,徒耳先生之名,求读其书不可得。文章之遭际,幸不幸固如是耶!
(3)余读先生之文,见其境象如太空之浮云,变化无迹;又如飞仙御风,莫窥行止。私尝拟之古人,以为庄周之文、李白之诗,庶几相似。而其气之逸韵之远,则直入司马子长之室而得其神。云鹗氏尝谓子长文章之逸气,欧阳永叔后,惟先生得之,非虚语也。余又观先生文中自叙,及望溪先生所作序文,知先生生平每以子长自命,其胸中藏有数百卷书,滔滔欲出。向令克成,必有不同于班固、范蔚宗、陈寿诸人者,岂仅区区文字足见其得子长之神哉?惜乎有子长之才,不能有子长之志,仅此区区,而犹厄抑使不得彰行于世,良可悲也。
(4)先生文集名不一,少时著有《困学集》《芦中集》,皆不可复见。今世所仅存者,惟门人尤云鹗刊本,所谓《南山集》是也。里中吴氏藏有写本,较尤本文多且半,余假而抄之。复于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又尤本、吴本未加编次,亦无意例,余乃共取编之。
(5)道光辛丑十二月,宗后学钧衡谨识。

(选自《戴南山先生全集》,有删改)

(注)①《南山集》:戴名世文集名。戴名世,号南山,清代“桐城派”奠基人、文学家,因“文字狱”被杀。②司马子长:司马迁,字子长。③望溪:清文学家方苞,晚号望溪。
【小题1】可填入第(2)段方框中的虚词是(    )
A.而B.其C.辄D.则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穷天下山水奇迹 余乃共取编
B.方氏生平极所叹服者 一二藏书家有其稿者
C.遂以雄天下   复许君处见先生手稿十数首
D.知先生生平每子长自命 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
【小题3】对文中“顾望溪生为显官,身后著作在天下,而先生摧折困抑,垂老构祸以死,著作脱轶,莫为之收”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但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到了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
B.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
C.只是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接近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不为他收集
D.看看方望溪一生为官显要,一生的著述遍布天下,而(戴名世)先生挫折困顿压抑到了老年遭受横祸而死,著作散失,没有谁为他收集
【小题4】下面的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呜呼!以余所见三本,同异如此,此外不可见者,其零散知几何也?
A.第(1)段末尾
B.第(2)段末尾
C.第(3)段末尾
D.第(4)段末尾
【小题5】作者认为戴名世的文章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意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