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长卿,字次公,扬州人。以外祖朱巽任为秘书省校书郎。仁宗方权听天下事,嘉其年少敏占对,欲留侍东宫,辞以母疾。诏迁官知楚州粮料院。郡仓积米五十万,陈腐不可食。主吏皆惧法,毋敢轻去,长卿为酌新旧均渫之,吏罪得免。通判河南府。秋,大雨,军营坏,或言某众将叛,洛中哗然。长卿驰谕之曰:“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推首恶一人诛之,留宿其所,众遂定。知和州,民诉人杀弟,长卿察所言无理,问其资,曰:“上等也。”“家几人?”曰:“惟此弟尔。”曰:“然则汝杀弟也。”鞫之,服,郡人神明之。历开封盐铁判官、江东淮南河北转运使、江浙荆淮发运使。岁米至八百万,或疑其多,长卿曰:“吾非欲事羡赢,以备饥岁尔。”议者谓楚水多风波,请开盱眙河,自淮趣高邮,长卿言:“地阻山回绕,役大难就。”事下都水。调工数百万,卒以不可成,罢之。时又将弛茶禁而收其征,召长卿议,长卿曰: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乃条所不便十五事,不从。改陕西都转运使。逾年,知庆州。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长卿凿百井,皆及泉。泥阳有罗川、马岭,上构危栈,下临不测之渊,过者惴恐。长卿访得唐故道,辟为通涂。加集贤院学士、河东都转运使,拜龙图阁直学士、知定州。熙宁元年,河北地大震,城郭仓庾皆隤,长卿尽力缮补。神宗知其能,转兵部侍郎,留再任。明年,卒,年六十六。

(节选自《宋史•孙长卿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B.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C.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D.本祖宗榷茶/盖将备二边之籴/且不出都内钱/公私以为便/今之所行不足/助边籴什一/国用耗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宫,太子所居之宫,后来又可借指太子,这与中宫可借指皇后是同样道理。
B.漕,指漕运,古代利用水道将粮食运往京城或其他指定地点的一种运输方式。
C.城郭,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后来泛指城或城市。
D.兵部,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武官的选用和兵籍、军械、屯田等事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长卿有勇有谋,及时化解危机。营房因秋雨被毁,有人造谣惑众,城中哗然。他赶去安抚士兵,斩杀首恶,并在军营中留宿,终使众人心安。
B.孙长卿明察秋毫,断清诬告案件。有人上诉弟弟被人所杀,他察觉此人所言不合情理,通过询问,断定此人正是杀弟凶手。经审问,此人认罪。
C.孙长卿讲求实效,反对不切实际。议论的人请求开通盱眙河,从淮河通到高邮,他却认为工役大难以成功。最终工程无法完成,他也被罢免。
D.孙长卿心系百姓,为民开辟通途。泥阳罗川、马岭一带山上的栈道下临深渊,路过的人惴惴恐惧。他寻访到唐朝时的故道,将它开辟为通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雨败屋庐,未能葺,汝辈岂有欲叛意,得无有乘此动吾军者邪?
(2)州据险高,患无水,盖尝疏引涧谷汲城中,未几复绝。
(3)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1-04 07:44:1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李)宗详字昌武,七岁能属文,耻以父任得官,独由乡举,第进士,授校书郎。明年,献文自莽.迁秘书郎、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先是,后苑陪宴,校理官不与,京官乘鸟不得入禁门。至是,皆因宗谔之请复之,遂为故事。真宗即位,拜起居舍人,预重修《太祖实录》。素德二年,召为翰林学士。是秋,将郊,命判太常大乐、鼓吹二署。先是,乐工率以年劳迁补,至有抱其器而不知声者。宗谔素晓音律,遂加审定,奏斥谬滥者五十人。因修完器具,更署职名,条上利病二十事,帝省阅而赏叹之。时诸神祠坛多阙外逋之制,因深堑列树以表之,营葺斋室,旧典因以振起。属契井遣使来贺承天节,诏宗谔为馆伴使,自郊劳至饮饯,皆刊定其仪。大中祥符初,从射泰山,改工部郎中。二年,始建昭应宫,命副丁谓为同修宫使。三年,知宙官属祀汾阴后土,命为经度制置副使,同权河中府事。礼成,优拜右谏议大夫。尝侍宴玉宸殿,上诮曰:“闻卿至孝,宗族颇多,长幼雍睦:朕閑守二圣基北,亦如鉀之保守门户也/又曰:“翰林,清华之地.多有故事.卿父子为之,必用知也。”宗谔尝著《輪林杂记》,以纪国朝制度,明日上之。宗谔究心典礼,凡创制损益,靡不与闻。修定皇亲故事、武举武选入官资叙、阁门仪制、臣僚导从、贡院条贯,余多栽正。五年,迎真州圣像,副丁谓为迎奉使。五月,以疾卒,年四十九。帝甚惮之谓宰相曰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宗谔方期大用不幸短命深可惜也既厚赙其家以白金赐其继母又录其子若弟以官焉

(节选自《宋史•李昉传附次子宗愕》,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宗谔方期大用/不幸短命/深可惜也/既厚赙其家/以白金赐其继母/又录其子/若弟以官焉
B.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宗谔方期大用/不幸短命/深可惜也/既厚赙其家/以白金赐其继母/又录其子若弟以官焉
C.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迆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宗湾方期大用/不幸短命,深可惜也/既厚賻其家/以白金賜其继母/又录其子若弟以官焉
D.国朝将相家能以声名自立/不坠门阀/唯昉与曹彬家尔/宗谔方期大用/不幸短命/深可惜也/既厚赙其家/以白金赐其继母/又录其子若弟以官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A.父任是古代进人仕途的一种方式,即凭借父荫而任官职。古代的大臣可以举荐他的儿子或者弟弟等担任官职。
B.斋室指斋戒叫的居室,斋戒指古人在祭祀或进行重大活动前,沐浴更衣,不喝酒,不吃荤,洁净身心,以表示虔敬。
C.郎中是官职名称,唐宋时期中央有六个部.每一个部有若千个司,每一个司的长官是侍郎,侍郎的副手就是郎中。
D.贡院是开科取士的场所,始设于唐代,既有地方贡院,也有中央贡院。贡,有通过考试选拔人才贡献给皇帝或国家的意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宗谔才华横溢,以文自荐。他早在孩童时期就能下笔成文,考中进士之后,他又把自己的诗文呈献给皇帝以自荐,受到了皇帝的提拔。
B.李宗谔锫通音乐,裁汰庸员。他掌判太常寺大乐署、鼓吹署后,凭借自己的音乐造诣,辨别出一批滥竽充数的乐工并大加清理,直接罢免五十人。
C.李宗谔积极建言,兴利除弊。他在太常寺任职期间,向皇帝逐条陈述二十件事情,他的建议事关太常利弊,因此到得皇帝赞许嘉叹。
D.李宗溽为人孝敬,通晓典制。他至亲至孝,连皇帝都有所耳闻;著有记录本朝制度 的《翰林杂记》,参与朝廷创立制度。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属契丹遣使来贺承天节,诏宗谔为馆伴使,自郊劳至饮饯,皆刊定其仪。
(2)翰林,清华之地,多有故事,卿父子为之,必周知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琛谨确不尚浮华,起家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少帝景平中,太皇太后崩,除大匠丞。后为彭城王义康右军骠骑参军,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十五年,出为义举太守。初,义康请琛入府,欲委以腹心,琛不能承事刘湛,故寻见斥外。十九年,徙东阳太守,欲使琛防守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固辞忤旨,废黜还家积年。
琛及前西阳太守张牧, 并司空竟陵王诞故佐,诞待琛等素厚。三年,诞据广陵反,遣客陆延稔赍书板琛为征南将军,牧为安东将军,琛子前尚书郎宝素为谘议参军,宝素弟前司空参军宝先为从事中郎。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会延稔先至,琛等即执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世祖曰:“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愧,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忽以今月二十四日中获贼诞疏,欲见邀诱。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要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臣母年老,身在侍养,辄遣息宝素、宝先束骸诣阙。”世祖遣诛琛使其日亦至,仅而获免。上嘉之,召琛出,以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司马。
太宗泰始初,与四方同反,兵败,奉母奔会稽,台军既至,归降。宝素与琛相失,自杀。琛寻丁母忧,服阕, 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顾琛》,略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B.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C.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D.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驸马都尉,官名,汉代置驸马都尉,掌管副车之马。
B.诣阙,阙是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可指赴朝廷。
C.辇毂,皇帝的车驾,既可指代天子,也可指代京城。
D.服阕,指古代服丧期间为哀悼死者要穿上丧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琛思虑周全,处事严谨。太祖曾在宴会上问顾琛,武库中兵器的数量有多少,顾琛唯恐失言,如实回答,太祖十分高兴。
B.顾琛不畏权贵,忠于本心。彭城王刘义康召请顾琛入自己的官署,是想把他当作心腹委用, 但顾琛不肯违心顺承敬奉刘湛, 所以不久就被疏远排斥。
C.顾琛尽忠职守,深受皇帝赞赏。刘诞叛乱,想要邀约诱骗顾琛,顾琛当时就擒住刘诞的使者陆延稔,将他斩首,派两个儿子把其首级送给世祖。
D.顾琛十分孝顺,亲侍母亲。太宗泰始初年,顾琛反叛朝廷,起兵失败后,他侍奉年老的母亲逃往会稽, 后又为母亲守丧,服丧期满才出仕任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
(2)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要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宜中,字与权,永嘉人也。少甚贫,而性特俊拔。既入太学,有文誉。宝祜中,丁大全以成里婢婿事权幸卢允升、董宋臣,因得宠于理宗,在台横甚。宜中与黄镛等六人上书攻之。大全怒,削其籍,拘管他州。司业率十二斋生,冠带送之桥门之外,大全益怒,令自后有上书者,前廊生看详以牒报检院。由是,士论翕然称之,号为“六君子”。宜中谪建昌军。

大全既窜,丞相吴潜奏还之。贾似道入相,复为之请,有诏六人皆免省试令赴。景定三年,廷试,而宜中中第二人。德祐元年二月,宜中上疏乞正似道误国之罪。似道行时,以所亲信韩震总禁兵,人有言震欲以兵劫迁者,宜中召震计事。伏壮士袖铁椎击杀之,以示不党于似道。

时宜中与留梦炎分列左右丞相,都督军马而不出督。御史王熗奏言:“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丞相不出督,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宜中愧,始与梦炎。上疏乞行边。而熗子乃嗾京学生伏阙上书,数宜中过失数十事。书上,宜中竟去,遣使召之,不至。其后罢熗,命临安府捕逮京学生。召之亦不至。太皇太后自为书遗其母,使勉谕之。宜中始乞以祠官入侍。

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陆秀夫奉二王入温州,遣人召宜中。宜中至温州。益王立,复以为左丞相。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二王累使召之,终不至。至元十九年,大军伐占城,宜中走暹,后没于逞。

(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七十七》,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B.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C.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D.十月壬寅/始造朝/寻为右丞相/然事已去矣/已而/常州破兵/薄独松关/邻邑望风皆遁/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戚里,原指帝王外威聚居的地方,文中借指帝王外戚,表示陈宜中显赫的身份。
B.司业,古代学官名,主管世子学业教育,隋以前国子监设司业,掌管儒学训导。
C.省试,科举中的礼部试,在京城举行,由尚书省的礼部主持,明清时称“会试”。
D.廷试,古代科举制度,会试通过后,由皇帝亲自策问,在殿廷上举行的考试,又称“殿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宜中性情耿直,抵忤权贵。当时丁大全因得到理宗宠信,非常骄横,陈宜中等人上书皇帝,批评攻击丁大全,因此被削职,并被拘押到其他州府。
B.陈宜中公私分明,揭发罪臣。贾似道曾请求让陈宜中还朝并免省试直接赴任,但陈宜中依然请求惩治贾似道误国之罪。
C.陈宜中知错就改,而受非议。他统率军队却不外出督战,受到御史王熗指责,感到惭愧,请求赴边督战,但王煸儿子依然指责他。
D.陈宜中善于计谋,行为果敢。他以商量事情为由召贾似道心腹韩震,暗中安排壮士在衣袖中藏铁锤将其击杀,以表明自己没有与贾似道结为同党。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盖大敌在境,非陛下自将则大臣开督。今丞相不出督,不知国家尚堪几败邪?
(2)宜中欲奉王走占城,乃先如占城谕意,度事不可为,遂不反。

同类题4

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賜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贲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籍没,光升堂拜其妻如母,抚其子如昆弟,时人贤之。改直秘阁、开封府推官。交趾贡异兽,谓之麟,光言:“真伪不可知,使其真,非自至不足为瑞,愿还其献。”又奏赋以风。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寞为继嗣者乎此患巨之但人不敢及耳光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光见韩琦等曰:“诸公不及今定议,异日禁中夜半出寸纸,以某人为嗣,则天下莫敢违。”琦等拱手曰:“敢不尽力。”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B.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C.帝沉思久之/日/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D.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即《左传》,相传为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B.“甫冠”指刚刚20岁。古代男子20岁行加冠礼,束发戴冠,表示已成年。古代表示年龄的词语还有“总角”“豆蔻”“耄耋”等。
C.“昆弟”指兄弟,这里指司马光抚养庞籍的儿子,待他像自己的兄弟一样。成语“琴瑟和鸣”便特指兄弟情深。
D.“故事”有多种含义,文中的意思是先例,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生性聪慧颖悟,不喜华靡。七岁时,就能说出《左氏春秋》的大意;“闻喜宴”独不戴花,体现了他与众不同的胆识和品性。
B.司马光做事坚持原则,见解独到。在异兽和日食事件中,他设譬引喻,据理劝谏,朝廷最终听从了他的意见。
C.司马光为人忠厚笃诚,重情重义。在庞籍因事获罪后,他连续上书主动承担罪责,庞籍死后他又善待其家人。
D.司马光为臣鞠躬尽瘁,尽职尽忠。在关乎国嗣的问题上,他与范镇等人一起劝说天子为国家长远考虑早立储君。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
(2)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三年,吕公著告老,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年七十一,谥曰正愍。 
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
[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B.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C.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D.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
B.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
D.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吕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
B.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
C.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
D.吕大防为官有劣迹。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
(2)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