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吕大防,字微仲,其先汲郡人。大防进士及第,调永寿令。县无井,远汲于涧,大防行近境,得二泉,欲导而入县,地势高下,众疑无成理。大防用《考工》水地置泉之法以准之,不旬日,果疏为渠,民赖之,号曰“吕公泉”。迁著作佐郎、知青城县。故时,圭田[注]粟入以大斗而出以公斗,获利三倍,民虽病不敢诉。大防始均出纳以平其直,事转闻,诏立法禁。青城外控汶川,与敌相接。大防据要置逻,密为之防,禁山之樵采,以严障蔽。韩绛镇蜀,称其有王佐才。哲宗即位,召为翰林学士、权开封府。元祐元年,拜尚书右丞,封汲郡公。三年,吕公著告老,超拜大防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提举修《神宗实录》。大防见哲宗年益壮,日以进学为急,请敕讲读官取仁宗迩英御书解释上之,置于坐右。又摭乾兴以来四十一事足以为劝戒者,分上下篇,标曰《仁祖圣学》,使人主有欣慕不足之意。大防立朝挺挺,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凡八年,始终如一。宣仁后崩,寻改永兴军。未几,左正言上官均论其隳坏役法,右正言张商英、御史周秩、刘拯相继攻之,夺学士,知随州,贬秘书监。言者又以修《神宗实录》直书其事为诬诋,徙安州。兄大忠自渭入对,哲宗询大防安否,且曰:“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大忠泄其语于章惇,惇惧,绳之愈力。绍圣四年,遂贬舒州团练副使,安置循州。至虔州信丰而病,遂薨,年七十一,谥曰正愍。 
大防身长七尺,眉目秀发,声音如钟。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每朝会,威仪翼如,神宗常目送之。
(选自《宋史·吕大防传》,有删节)
[注]圭田,古代卿、大夫、士供祭祀用的田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B.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C.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D.执政欲迁诸岭南/朕独令处安陆/为朕寄声问之/大防朴直/为人所卖/三二年可复相见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迁、权、夺在文中分别是指官职提升、暂时代理官职和削除官职。
B.告老,古代官员因年老辞去职务,与之意思相近的还有“致仕”、“下车”等。
C.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高官之死。吕大防曾被封为汲郡公,故称之。
D.谥,古代帝王或高官死后的封号。吕大防为官清正,仕途遭忧,故谥“正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大防有经世致用之才。他采用水地置泉之法,为永寿县百姓成功解决了汲水不便的问题。
B.吕大防有公正为民之心。他主政青城时,改革旧弊,统一粟米出入的量具,还百姓以公平。
C.吕大防精心辅佐皇上。他摘录乾兴以来四十一事,编成《仁祖圣学》一书,使哲宗自感不足。
D.吕大防为官有劣迹。他曾经毁坏役法,还在主修《神宗实录》时直书其事,有污神宗圣明。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进退百官,不可干以私,不市恩嫁怨以邀声誉。
(2)自少持重,无嗜好,过市不左右游目,燕居如对宾客。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30 10:15:5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俞充字公达,明州鄞人。登进士第。熙宁中为都水丞,提举沿汴淤泥溉田,为上腴者八万顷。检正中书户房,加集贤校理、淮南转运副使,迁成都路转运使。茂州羌寇边,充上十策御戎。神宗遣内侍王中正同经制,建三堡,复永康为军,因诈杀羌众以为中正功,与深相结,至出妻拜之。中正还阙,举充可任。召判都水监,进直史馆。中书都检正御史彭汝砺论其媚事中正,命遂寝。河决曹村,充往救护,还,陈河防十余事,概论“水衡①之政不修,因循苟且,浸以成习。方曹村决时,兵之在役者仅十余人,有司自取败事,恐未可以罪岁也”。加集贤殿修撰、提举市易,岁登课百四十万。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诏听之。擢天章阁待制、知庆州。庆阳兵骄,小绳治辄肆悖,充严约束,斩妄言者五人于军门。闻有病苦则巡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以故,莫不畏威而怀惠。环州田与夏境犬牙交错,每获必遭掠,多弃弗理,充檄所部复以时耕植。慕家族山夷叛,举户亡入西者且三百,充遣将张守约耀兵塞上,夏人亟反之。充之帅边,实王珪荐,欲以遏司马光之入。充亦知帝有用兵意,屡倡请西征,后言:“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今师出有名,天亡其国,度如破竹之易。愿得乘传入觐,面陈攻讨之略。”诏令掾属入议,未及行,充暴卒,年四十九。

论曰:俞充制军禁暴,足为能臣,而希时相之意,倡请西征,使其不死,边陲之祸,其可既乎?

(选自《宋史•俞充列传》)

(注) ①水衡:官名,掌水军舟船器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B.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C.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D. 夏酋秉常为母梁所戕/或云虽存而囚/不得与国政/其母宣淫凶恣/国人怨嗟/实为兴师问罪之秋也/秉常亡/将有桀黠者起/必为吾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军:宋代行政区划名,与州、府、监同隶属于路。也指军队的编制单位。
B. 檄:古代上级发给下级的公文,最早写在木简上,多用以征召、晓谕或声讨。
C. 传:古代驿站或驿站的车马,也指过关津、宿驿站和使用驿站车马的凭证。
D. 掾属:古代佐治的官吏。汉代时人员由主官自选,魏晋以后改由吏部任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俞充政绩突出。任都水丞时,将淤泥地改造成八万顷良田;任成都路转运使时,解决了羌民寇边的问题,后经王中正举荐得以升迁。
B. 俞充尽职尽责,能力很强。黄河决堤,他不仅前往救护,后来还就河防之事上书朝廷;在提举市易任上,增加了朝廷的财税收入。
C. 俞充善于治军,恩威并施。他严格约束庆阳骄兵,对病苦死伤者关怀备至,没有谁不畏惧他的威严而又感念他的恩德。
D. 俞充帅边有功。他恢复了边境的耕植,设法让举户入西的叛民返回,多次倡请西征,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当赐钱,充曰:“奏课,职也,愿自今罢赐。”
(2)闻有病苦则巡抚劳饷,死不能举者出私财以周其丧。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富弼,字彦国,河南人。初,母韩有娠,梦旌旗鹤雁降其庭,云有天赦,已而生弼。少笃学,有大度,范仲淹见而奇之,曰:“王佐才也。”以其文示王曾、晏殊,殊妻以女。
仁宗复制科,仲淹谓弼:“子当以是进。”举茂材异等,授将作监丞、签书河阳判官。通判绛州,迁直集贤院。康定元年,日食正旦,弼请罢宴彻乐。执政不可,弼曰:“万一契丹行之,为朝廷羞。”后契丹果罢宴,帝深悔之。
时禁臣僚越职言事,弼因论日食,极言应天变莫若通下情,遂除其禁。庆历二年,为 知制诰,纠察在京刑狱。会契丹屯兵境上,遣其臣萧英、刘六符来求关南地。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夷简因是荐弼。欧阳修引颜真卿使李希烈事,请留之, 不报。弼即入对,叩头曰:“主忧臣辱,臣不敢爱其死。”帝为动色,先以为接伴。英等入境,中使迎劳之,英托疾不拜。弼曰:“昔使北,病卧车中,闻命辄起。今中使至而君不拜,何也?”英矍然起拜。
河朔大水,民流就食。弼劝所部民出粟,益以官廪,得公私庐舍十余万区,散处其人,以便薪水。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率五日,辄遣人持酒肉饭糗慰藉,出于至诚,人人为尽力。山林陂泽之利可资以生者,听流民擅取。死者为大冢葬之,曰“丛冢”。明年,麦大熟,民各以远近受粮归,凡活五十余万人,募为兵者万计。帝闻之,遣使褒劳,拜礼部侍郎。弼曰:“此守臣职也。”辞不受。前此,救灾者皆聚民城郭中,为粥食之,蒸为疾疫,及相蹈藉,或待哺数日不得粥而仆。自弼立法简便周尽,天下传以为式。弼为相,守典故,行故事,而傅以公议,无容心于其间。当是时,百官任职,天下无事。
六年三月,以母忧去位,诏为罢春宴。故事,执政遭丧皆起复。帝虚位五起之。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英宗立,召为枢密使。后请老,加拜司空,进封韩国公致仕。元丰六年八月,薨,年八十。
(节选自《宋史•富弼传》)
注:①夷简:吕夷简,时任宰相。②前资:已去职的官吏。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B.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C.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D.官吏自前资/待缺/寄居者/皆赋以禄/使即民所聚选老弱病瘠者/廪之/仍书其劳约/他日为奏/请受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旦,即春节,每年的正月初一日。农历每年的第一个月称为正月,旦,为旭日东升,农历的初一日。
B.执政,执掌朝政之意,为执政官。宋代称参知政事、门下侍郎、尚书左右丞、枢密使等为执政官。
C.河朔,泛指黄河以东的广大地区。河,古代特指黄河;朔,在表示方位时指东方,如朔风即东风。
D.虚位,指特意空出职位,表示期待贤能。原为宴席之上空出座位,等待贤者到来,表示尊重。
【小题3】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弼热衷学习,才华横溢。富弼从小就热爱学习,气量大度;被范仲淹认为辅佐帝王的良才;晏殊看了他的文章,很欣赏富弼,并将女儿嫁给他。
B.见识卓越,虑事周详。康定元年发生日食之后,他建议撤除宴会舞乐,执政者未釆纳此建议,而契丹果然不参加宋朝宴乐,令朝廷蒙羞。
C.富弼忠于朝廷,勇于担当。契丹屯兵边境,派遣使者谋取割占宋朝国土,富弼挺身而出,为主分忧,接待应对契丹使者,据理力争。
D.富弼变革创新,救民水火。河朔大水,灾民流离,食宿无着,他一改前人聚民施粥的陈旧方式,调动官、民之资,养生丧死,成效显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朝廷择报聘者,皆以其情叵测,莫敢行。
(2)弼谓此金革变礼,不可施于平世,卒不从命。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乙字仲阳,本吴越王俶支属,祖从北迁,遂为郓州人。父颖善医,然嗜酒喜游。一旦,东之海上不返。乙方三岁,母前死,姑嫁吕氏,哀而收养之,长诲之医,乃告以家世。乙号泣,请往迹寻,凡八九返,乃得所在。又积数岁,乃迎父以归。是时乙年三十余。乡人感慨为泣下,多赋诗咏其事。后七年,父以寿终,丧葬如礼。其事吕君,犹事父。吕君,无嗣,为之收葬行服,岁时享,皆与亲等。元丰中,长公主女有疾,召使视之,有功,奏授翰林医学,赐。明年,皇子仪国公,病瘈疭,国医未能治。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神宗皇帝召见褒谕,且问黄土所以愈疾状。乙对曰:“以土胜水,水得其平,则风自止。且诸医所治垂愈,小臣适当其愈。”天子悦其对,擢大医丞,赐紫衣金鱼。其论医,诸老宿莫能持难。俄以病免。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自以意治之辄愈最后得疾,乃叹曰:“此所谓周痹也,周痹入藏者死,吾其已夫!”已而曰:“吾能移之,使病在末。”因自制药,日夜饮之。居无何,左手足挛不能用,乃喜曰:“可矣!”又使所亲登东山,果得茯苓,其大如斗。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乙为方博达,不名一师,所治种种皆通,非但小儿医也。于书无不窥,他人靳靳守古,独度越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诸书,多识物理,辨正阙误。或得异药,或持异事问之,必为言出生本末,物色名貌,退而考之,皆中。享年八十二,终于家。

(摘编自《宋史·钱乙传》《钱仲阳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自以意/治之辄愈/
B.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自以意/治之辄愈/
C.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自以意治之/辄愈/
D.哲宗皇帝复召/宿直禁中/久之复辞/疾赐告/遂不复起/乙本有羸疾/性简易/嗜酒/自以意治之/辄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殁”表示死,于“没”,古人用沉没比喻死亡,类似表示死的说法还有崩、卒、不禄、夭折等。
B.“祭”的本义是向神灵、祖上献上供品,举行仪式,后指对已故之人表示追悼、敬意的仪式,祭享指陈列祭品祀神供祖。
C.“绯”本指浅黄色或橙色,可用于代指官服,赐绯就是赐给绯色官服,历史上四、五品官员服绯。
D.中药里草药最多,因此我国古代中药类的书籍多称本草,《神农本草经》《唐本草》即属此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钱乙年幼失恃,身世凄苦。在母亲死后,他的父亲在他三岁时离家远游,多年无音信,吕氏同情他孤苦无依,收养了他。
B.钱乙为人至孝,感动乡里。为寻找生父,历尽艰辛,耗时多年,后按照礼法安葬生父;侍奉养父尽心尽力,乡人深受感动,作诗赞叹他。
C.钱乙通晓病理,精于医道。他曾讲述黄土汤治病的原理,神宗皇帝听后大加赞赏;又谈论医学道理,即使当时年老资深的名医,在辩论时也难不倒他。
D.钱乙博采众长,灵活施治。他广泛涉猎医书,开药方从不标榜某位宗师,治疗疾病时,根据具体情况融会贯通,打破常规,效果显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长公主朝,因言钱乙起草野,有异能,立召,入进黄土汤而愈。
(2)因以法啖之,阅月而尽,由此虽偏废,而风骨悍坚如全人。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参字清臣,郓州须城人。以知盐山县。岁饥,谕富室出粟,平其直予民,不能籴者,给以糟籺,所活数万。

通判定州,都部署夏守恩贪滥不法,转运使使参按之,得其事,守恩谪死。知荆门军,荆门岁以夏伐竹,并税簿输荆南造舟,积日久多蠹恶不可用,牙校破产不偿责。参请冬伐竹,度其费以给,余募商人与为市,遂除其害。

朝廷患边费益广,参建议辇钱边郡,以平估籴,权罢入中法。比其去,省榷货钱千万计。召为盐铁副使,以右谏议大夫为河北都转运使。与安抚使郭申锡相视决河,议不协;又与真定吕溱相恶,二人皆得罪,参移使河东,知荆南。

嘉祐七年,召为三司使,参知政事孙抃曰:“参为主计,外台将承风刻剥天下,天下之民困矣。”乃改群牧使。诏王安石、王陶置局经度国计,参言:“官各有职,臣若不任事,当从废黜。不然,乞罢此局。”从之。

治平初,加集贤院学士、知瀛州,赐黄金百两,帅臣有赐自参始。再迁枢密直学士、知秦州。蕃酋药家族作乱,讨平之,得良田五百顷,以募弓箭手。居镇阅岁,未尝以边事闻。英宗遣使问故,对曰:“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已,不敢妄以寇贻主忧。”以疾解边任,判西京御史台,起知曹、濮二州。神宗久知其才,书姓名于殿柱。以知永兴军,不行,卒,年七十四。

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节选自《宋史》)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B.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C.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D.参无学术/然刚果严深/喜发擿奸伏不假/贷事至即决/虽簿书纤悉不遗/时称能吏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荫,即恩荫,起源于秦时的“葆子”和两汉时的任子制,宋初恩萌扩充了汉唐的门荫法,官员子孙可承恩入学、入仕。
B.榷货,是指由国家垄断经营的货物,宋朝的国家专卖商品主要有茶、酒、盐、矿等日常必需品,价格由国家控制,通常很高。
C.嘉祐,宋仁宗年号。秦始皇首创年号,此后形成制度。明清皇帝大多只有一个年号,后世习惯用年号称呼皇帝,如康熙皇帝。
D.御史台,官署名。御史自秦朝开始被赋予监察郡县军队,纠察弹劾的权力,东汉始置御史台。苏轼遭遇“乌台诗案”,乌台即御史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参心怀百姓,遇到荒年的时候,他让富户拿出粮食平价卖给穷人,还买不起的就送给酒糟米糠,救活了很多人。
B.李参懂得变通,他在荆门改夏季伐竹为冬季伐竹,避免了虫害的损失,又建议暂停入中法,节省了千万的费用。
C.李参敢于直言,朝廷诏令几位大臣设局规划国事,他进言说,官员应各司其职,自己如果不称职,也一样要罢免。
D.李参善于治边,他在秦州任上遇到蕃人酋长家族作乱,他讨伐平定,并加强防备,其后一年边境安定平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都部署夏守恩贪滥不法,转运使使参按之,得其事,守恩谪死。
(2)将在边,期于无事而己,不敢妄以寇贻主忧。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乐黄目,字公礼,抚州宜黄人。淳化三年举进士,补伊阙尉。成平中,徙知壁州,未行,上章言边事,召对,拜殿中丞。久之,直史馆、知浚仪县。俄上言曰:“今朝官以数任除知州,簿尉以两任入县令,虽功过易见,而能否难明。伏见唐开元二年选群官,有宏才通识、堪致理化者,授刺史、都督。又引新授县令于宣政殿,试理人策一道,惟鄄城令袁济及格,擢授醴泉令,余二百人,且令赴任,十余人并放令习学。臣欲望自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上颇嘉其好古。迁太常博士、京西转运使。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父寻卒,上复诏权夺。大中祥符中,使契丹还。就拜起居郎,改陕西转运使,赐金紫。陈尧咨知永兴,好以气凌黄目,因表求解职,不许。尧咨多纵恣不法,有密言其事者,诏黄目察之,得实以闻,尧咨坐罢龙图阁职,徙知邓州。八年,黄目入判三司三勾院。天禧初,马元方奏黄目职事不举,遂分三勾院,以三人掌之。黄目罢任,奉朝请。逾月,拜兵部员外郎、知制诰。黄目属辞淹缓,朝议以为不称职。时以盛度知京府,辞不拜,即迁黄目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度为会灵观判官,两换其任。仁宗升储。明年,徙潭州。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寄任之意。五年,代还,知审官院。黄目以风疾题品乖当注,改知通进。数月,求外任,得知亳州。俄所疾加甚,卒,年五十六。黄目面柔简默,为吏处剧,亦无败事。有集五十卷,又撰《学海搜奇录》四十卷。

(节选自《宋史·乐黄目传》)

注题品乖当:考评政绩不当。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B.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C.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D.臣欲望白今审官院差/知州铨曹注县令/候各及三二十人/一次引见于御前,试时务策一道/如此/则官得其人事/无不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权夺,古代官员居父母丧时,虽然丧服未满,但朝廷强令m仕。
B.金紫,金印紫绶,黄金印章和紫色绶带,后代指高官显爵。
C.奉朝请,诸侯春季朝见天子叫朝,秋季为请;因称定期参加朝会。
D.代还,出任外官的朝臣在一定年限会被其他官员替换而回到京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黄目熟悉古制,上书介绍。乐黄目曾经上书介绍唐朝开元二年选拔官员的事情,在介绍对新任县令的考察时,陈述了朝廷的具体做法以及最终的结果等。
B.乐黄目不计私仇,客观公正。陈尧咨任永兴知军时经常欺凌乐黄目,乐黄目想免除职务没被允许;后来有人密报陈尧咨放纵违法,乐黄目访察后据实上报。
C.乐黄目写文缓慢,朝臣非议。乐黄目写文章比较慢,朝中大臣认为他不称职。此时因为盛度不愿意担任京府知府,就让乐黄目暂代,并两次替换他的职位。
D.乐黄目面目和善,为官认真。乐黄目为人简约、沉静,曾经担任过转运使、知审官院、毫州知州等官职,在官任上处理比较繁多的事务,没有失败的事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丁内艰,时真宗将幸洛,以供亿务繁,起令莅职。
(2)长沙月给,减于荆渚,特诏增之,又谕以寄任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