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秋蕊香

[北宋]张耒

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①。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

别离滋味浓于酒,著人瘦。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

(注)①该词是张耒离许州任后,为一女性友人而作。②金兽:铜香炉,铸成兽形。③著人:使人。
【小题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帘幕疏疏风透,一线香飘金兽”两句写闺房的幽雅芳美,环境越是美好,越透露出别离的凄清。
B.“朱栏倚遍黄昏后,廊上月华如昼”句,虚写一遍一遍地倚栏凝望,实写一个月白风清的良夜,主人公形单影只,欲语难诉。
C.“此情不及墙东柳,春色年年如旧”是说柳叶只枯黄萎落于一时,春风一吹,柳色如故。而人一离别,各自天涯,难以再续旧情。
D.张耒与黄庭坚、秦观、晃补之都出自苏轼门下,被合称为“苏门四学士”。
【小题2】该词上阙寓情于景,请从“动”与“静”的角度赏析其中蕴含的情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20-01-04 07:44:0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文后各题。
行路难
贺 铸
缚虎手,悬河口,车如鸡栖马如狗。白纶巾,扑黄尘,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作雷颠,不论钱,谁问旗亭美酒斗十千?
酌大斗,更为寿,青鬓长青古无有。笑嫣然,舞翩然,当垆秦女十五语如弦。遗音能记秋风曲,事去千年犹恨促。揽流光,系扶桑,争奈愁来一日却为长。
(注)①秋风:指汉武帝刘彻的《秋风辞》。刘彻率群臣祭祀后乘船泛舟,时值秋风萧瑟,其触景生情写下《秋风辞》,表达人生易老的感叹。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和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缚虎手,悬河口”使用借喻手法,前句写勇士,比喻有军事才能的人;后句写谋士,比喻有政治才干的人,最终与“车如”句形成鲜明对比。
B.“白纶巾”三句正面表现文中人物的抱负,“白纶巾,扑黄尘”描写人物白衣进京的风尘仆仆,“不知”句化用李白诗句,表现了词人对自己能否功成名就存在疑惑。
C.“衰兰送客”两句中,词人用兰花衰枯来衬托内心离别的愁绪,“天若”句设想奇伟,意境高远,有力地烘托出词人艰难的处境和凄苦的情怀。
D.“作雷颠”三句通过形象的动作描写刻画了词人不趋名利,纵酒放歌、借醉起舞的狂放情态,表现了词人不为恶劣环境所困的洒脱、旷达之情。
E. 这首词根据文意的需要,十分注重转韵,全词每两三句转韵一次,加之词句长短参差,读起来抑扬顿挫,节奏鲜明,音乐性强,使人有一咏三叹之感。
【小题2】请结合词的下阕,简要解说作者是如何使用抑扬手法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两首诗,按要求作答。

窦园醉中前后五绝句①

陈与义

海棠脉脉要诗催,

日暮紫绵②无数开。

欲识此花奇绝处,

明朝有雨试重来。

春寒③

陈与义

二月巴陵日日风,

春寒未了怯园公④。

海棠不惜胭脂色,

独立蒙蒙细雨中。

注①此诗作于1125年北宋时期。②紫绵:最名贵的海棠品种。③此诗写于1129年,当时南宋朝廷正风雨飘摇。④园公:作者借居岳州时的自号。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春寒未了怯园公”一句中的“怯”字,描绘出漂泊异乡的诗人对料峭春寒难以忍受的畏惧。
B.《春寒》后两句,诗人用类似于刻画松、梅、菊、竹的手法来写海棠,说它傲然“独立”于风雨中,哪怕有损于自己美丽的“胭脂色”,海棠的风骨和雅致得到充分的表现。
C.古代诗词中的花草很多具有象征含义,比如牡丹是豪华富贵的象征,莲花是高雅纯洁的象征;桂花是阖家团圆的象征。这两首诗中的海棠都是坚强不屈精神的象征。
D.苏轼有《海棠》诗云:“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以海棠幽寂喻自己贬官遭际。而陈与义笔下的海棠也是他流亡时的写照。
(2)这两首诗用了什么相同的修辞手法咏海棠?请指出并分别举例。
(3)请简要分析诗人在两首诗中通过写海棠所表达的不同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