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义田记

范文正公,苏人也,平生好施与,择其亲而贫,疏而贤者,咸施之。

方贵显时,置负郭常稔之田千亩,号曰义田,以养济群族之人。日有食,岁有衣,嫁娶凶葬,皆有。择族之长而贤者主其计,而时共出纳焉。日食人一升,岁衣人一,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妇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数,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岁入给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给其所聚,沛然有余而无穷。屏而家居代者与焉;仕而居官者罢其给。此其大也。

初,公之未贵显也,尝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为西帅,及参大政,于是始有禄赐之入,而终其志。公既殁,后世子孙修其业,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虽位充禄厚,而贫终其身。殁之日,身无以为敛,子无以为丧,唯以施贫活族之义,遗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车羸马,桓子曰:“是隐君之赐也。”晏子曰:“自臣之贵,父之族,无不乘车者;母之族,无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无冻馁者;齐国之士,待臣而举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为隐君之赐乎?彰君之赐乎?”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桓子。予尝爱晏子好仁,齐侯知贤,而桓子服义也。又爱晏子之仁有等级,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远之贤。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晏子为近之。观文正之义,贤于平仲,其规模远举,又疑过之。

呜呼!世之都三公位,享万锺禄,其邸第之雄,车舆之饰,声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门而入者,岂少也哉!况于施贤乎!其下为,为大夫,为士,廪稍之充,奉养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义满朝廷,事业满边隅,功名满天下,后必有史官书之者,予可无录也。独高其义,因以遗于世云。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嫁娶凶葬,皆有 赡:资助
B.屏而家居代者与焉    俟:等待
C.此其大也   较:情况
D.于是齐侯以晏子之觞而桓子    觞:劝酒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缣是双经双纬的粗厚织物之古称,也可以指双丝的细绢。古时多用作赏赠酬谢之物,亦用作货币或纸张。
B.三公是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明清时期,三公逐渐成为虚衔,为勋戚文武大臣加官、赠官。
C.卿是古时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汉以前有六卿,汉设九卿,北魏在正卿下还有少卿。以后历代相沿,清末始废。
D.廪稍指公家按时供给的粮食。廪指米仓,可指储藏的米。“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中的“廪”即指仓中之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义田对族人的日食岁衣、婚丧嫁娶、家居或居官都有分门别类的养济之法,体现出范文正公设置义田悉心尽力,慎重其事。
B.范文正公对设置义田早有此志,于是入朝为官之日起就开始施行,他去世后,子孙们能够承其志把义田办下去,仁义之行得到发扬光大。
C.文章第五段写大小官吏多得厚禄,却供一人享受,不施予同族和族外人,反衬出范文正公自奉简朴以供养他人的高义。
D.范文正公俸禄丰厚却不以之自奉,反而以禄赐之入置义田千亩养济群族,实践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主张。
【小题4】把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族之人操瓢囊为沟中瘠者,又岂少哉?况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0-08 04:43: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喜迁莺   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小题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C.“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D.“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小题2】下列诗句中的“鹤”,与“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相同的一项是(  )
A.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诗经·小雅·鹤鸣》)
B.闻鹤唳而心惊,听胡笳而泪下。(南北朝·庾信《哀江南赋》)
C.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D.夜鹤晓猿时复闻,寥寥长似耿离群。(宋·林逋《山中寄招叶秀才》)
【小题3】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

叶梦得

秋色渐将晚,霜信报黄花。小窗低户深映,微路绕敧斜。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徙倚望沧海,天净水明霞。

念平昔,空飘荡,遍天涯。归来三径重扫,松竹本吾家。却恨悲风时起,冉冉云间新雁,边马怨胡笳。谁似东山老,谈笑静胡沙

注①此词为作者退居太湖边的卞山时所作。②东山老:指东晋名臣谢安,曾隐居东山,故名。他是历史著名的以弱胜强战例——淝水之战的总指挥。③胡沙:即“胡尘”,指代北方各民族发动的战争。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上片开头四句写秋色渐浓,金黄的菊花传报了霜降的消息,小窗低户掩映在菊花丛中,小路曲曲折折。
B.“为问山翁何事?坐看流年轻度,拚却鬓双华”运用反问:隐居山野的老人到底在想什么心事呢?
C.“徙倚”写作者为了排遣心事,走出低户小屋,沿着曲折小路,来到太湖边上,流连不舍地凝望湖上的碧波。
D.下阕写作者望湖兴叹,想到往昔飘泊奔波,走遍天涯海角。“归来”二句,从天涯飘泊归来,重扫院内小路,守护自家松竹。
E.“却恨悲风时起”句,写作者怨恨悲风不时吹起,飞行在云间的新雁给人们带来边境的消息,边疆的战马都在怨恨胡人。
【小题2】结合全词具体分析这首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郭子仪
子仪有功高不赏之惧,中贵人害.其功,遂使盗于华州掘公之先人坟墓。公裨将李怀光等 怒,欲求物捕其党。及公入奏,对扬①之日,但号泣自罪。因奏曰:“臣领师徒,出外征伐, 动经岁年,害人之兄杀人之父多矣。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今构隳辱,宜当其辜。 但臣为国之心,虽死无悔。”由是中外翕然莫测。
公子弘广常于亲仁里大启其第。里巷负贩之人,上至公子簪缨之士,出入不问。他日, 子弟焦列启谏。公三不应。于是继之以泣曰:“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以贵以贱,皆 游卧内,某等以为虽伊霍不当如此也。”公笑而谓曰:“尔曹固非所料。且吾官马粟者五百 匹,官饩者一千人,进无所往,退无所据,向使崇垣扃.户,不通内外,一怨将起,构以不臣, 其有贪功害能徒,成就其事,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诸子皆伏。
永泰元年,仆固怀恩②卒,诸蕃犯京畿。子仪统众御之。至泾阳,而虏已合。子仪率甲 士二千出入。虏见而问曰:“此何人也?”报曰:“郭令公。”回纥曰:“令公在乎?怀恩 谓吾,天可汗已弃四海,令公殂谢,中国无主,故某来。今令公在,天可汗在乎?”子仪报 曰:“皇帝万寿无疆。”回纥皆曰:“怀恩欺我。”子仪使谕之。回纥曰:“令公若在,安 得见之?”子仪出。诸将皆曰:“戎狄不可信也,请无往。”子仪曰:“虏有数十倍之众, 今力不敌,奈何?但至诚感神,况虏乎?”诸将请选铁骑五百为从,子仪曰:“此适足为害 也。”乃传呼曰:“令公来。”初疑,皆持兵注目以待之。子仪乃数十骑徐出,免胄劳之曰: “安乎?久同忠义,何至于是?”回纥皆舍.兵降马曰:“是吾父也。”
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谮毁百端。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选自《太平广记·器量》,有删节)
注①对扬:指臣下向君上进言。②仆固怀恩:唐朝将领,后叛变。
【小题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贵人害.其功     害:妒忌
B.向使崇垣扃.户     扃:关闭
C.回纥皆舍.兵降马曰 舍:休息
D.前后连罹.幸臣程元振等 罹:遭遇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其有节夫义士,刃臣于.腹中者众    龟玉毁于.椟中
B.大人功业已成,而.不自崇重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则.九族齑粉,噬脐莫追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D.天下以其.身存亡为安危者殆二十年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
(2)时方握强兵,或临戎敌,诏命征之,未尝以危亡回顾。
【小题4】从文中哪些地方可见郭子仪器量之大?请加以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