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在我国西南地区,公路常建造成“之”字形,主要原因是( )
A.为了降低线路坡度
B.地形因素影响和制约交通线路建设
C.为了通过更多的山村
D.为了增加山区线路密度,有利于经济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多选题 更新时间:2017-11-24 05:07:3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虚线表示拟建的公路线)。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图示区域典型的自然植被类型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温带落叶阔叶林
D.针阔混交林
【小题2】若在甲、乙两城镇之间修建一条公路,有A线和B线两个方案,B线方案与A线方案相比,主要的有利条件是
A.线路较短,工程量小
B.坡度较平缓,跨越的等高线少
C.不用修大型桥梁,又少占耕地
D.连接多个居民点,社会效益大
【小题3】图示区域的开发,有以下四种方案,较为合理的是
A.山上植茶树,山下种水稻
B.山上修梯田,种荔枝,山下种蔬菜、花卉,养奶牛
C.山上营造水源林,山下种小麦
D.山上修梯田,建水库,山下发展企业化种植园
同类题2
读我国某村落分布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影响M地村落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C.河流
D.湖泊
【小题2】图中所示地区村落的分布特点是( )
A.顺应地势,呈团聚型分布
B.环绕湖泊,呈多边形状分布
C.沿河流呈带状分布
D.沿道路呈带状分布
同类题3
读甲、乙两个地区的乡村聚落形态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在甲、乙两个地区乡村聚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作用尤为突出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河流
D.交通
【小题2】甲图乡村聚落形态最有可能分布在( )
A.南方丘陵山区
B.北方平原地区
C.青藏高原地区
D.荒漠地区
同类题4
某校地理研究学习小组搜集、绘制了一些地理资料。根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山区和平原地区修筑同等级铁路每千米工程量和造价的比较表(20世纪90年代)。
材料二 西藏地区主要城镇分布示意图。
(1)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 A、B两种地形中,
(填字母,下同)为平原,
为山地。修路的技术要求高和易出现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
(2)试述交通线路在A、B地区形态的差异。
(3)根据材料二,分析图中城镇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其分布的最主要自然因素。
同类题5
读“日本国内运输结构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公路运输是日本的主要运输方式,原因是( )
A.铁路运输不发达
B.日本地形以平原为主
C.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水平高
D.汽车运费低廉
【小题2】水运在货运中所占的比重明显比客运中所占的比重大,主要原因是( )
A.日本为发达国家,旅客多选择航空旅行
B.日本水运以海运为主,主要是原料的进口与产品的出口
C.水运运量大,运费低,速度快
D.水运受气候等自然条件影响大,影响了旅客出行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