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循环是自然界基本法则之一,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若该图示意某地热力环流模式,读图可知()
A.A地气压低于B地
B.A地气温低于B地
C.C地气温低于D地
D.C地气压低于D地
【小题2】若A地附近为海洋,B地附近为陆地,此时海陆间近地面空气流动剧烈,仅考虑海陆热力环流,则可能是地方时()
A.2:00
B.8:00
C.14:00
D.20:00
【小题3】若该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则图中代号所对应的水循环环节正确的()
A.①为下渗
B.②为地下径流
C.③为蒸发
D.④地表径流
【小题4】若该图示意海陆间水循环,南水北调工程主要影响图中水循环的哪个环节()
A.①
B.②
C.③
D.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6-05-06 10:55:0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浓雾发生时,有些居民进行地膜覆盖,以保障农作物的正常发芽生长。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浓雾使( )
A.大气逆辐射减弱
B.地面辐射增强
C.能见度降低
D.太阳辐射增强
【小题2】浓雾发生时进行地膜覆盖,可有效提高地温,其主要原理是( )
A.增强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
B.增强了大气逆辐射
C.增强了太阳辐射的总量
D.减弱了地面辐射
同类题2
白露(9月7日前后)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昼夜温差大,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容易凝结形成露水。读“中国白露至 秋分期间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在白露至秋分期间,关于图中四地的描述正确的是
A.甲地的温度最高
B.乙地温差在14℃以下
C.甲地与丙地最大差值可达8℃
D.丁地温差低于8℃
【小题2】在此期间,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白露”现象最典型的地区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小题3】关于我国白露至秋分期间平均气温日较差分布规律,正确的是
A.温差从东南向西北递减
B.沿海比内陆日较差大
C.纬度越高日较差越大
D.海拔高地区日较差较大
同类题3
图中甲为南昌附近一个蔬菜大棚的照片;乙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图中数字代表某种辐射。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乙图中
A.①能量大部分被大气所吸收
B.②是近地面大气的根本热源
C.③只出现在夜晚起保温作用
D.④表示散失的少量长波辐射
【小题2】照片拍摄季节,南昌的农民一般会给大棚覆盖黑色尼龙网,而不是我们常见的白色塑料薄膜或者玻璃大棚。照片拍摄的时间以及这样做的目的分别是
A.6—7月,增强④以降低白天大气的温度
B.10—11月,阻挡②以防止夜间温度过低
C.12—次年1月,增加③以提高土壤的温度
D.7—8月,削弱①以减少农作物水分蒸腾
同类题4
读图,回答下题。
影响海上风力大小的因素是( )
①地转偏向力 ②摩擦力 ③水平气压梯度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②③
同类题5
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其风向为____________。
(2)图中②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就气流运动状况而言,称为____________。
(3)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________天气。
(4)图中A、C两处相比,___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