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读下图,回答问题。
(1)简述图示地区降水分布的主要特点和主要气候类型
(2)C地区辽宁是我国重要的重工业基地,请从矿产资源、交通、水源、劳动力、农业资源等方面,简析20世纪70年代以前这一地区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综合题 更新时间:2016-11-01 01:00:5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08年3月,联合国副秘书长提出了“碳中性国家”(不给地球环境增加二氧化碳负担)的概念之后,挪威、冰岛、新西兰和哥斯达黎加率先响应,为各自实行“碳中性国家”的计划制定年限和措施,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为零的目标。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假如世界大多数国家成为“碳中性国家”,对全球产生的影响是:
A.植物的生长速度明显减慢,农作物减产
B.全球平均气温波动上升
C.海平面上升速度减缓
D.南北半球的温带草原区更干旱
【小题2】人类通过低碳经济和低碳生活,能使右图中变化相对明显的是
A.①增强
B.②增强
C.③减弱
D.④减弱
同类题2
《齐民要术》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时遭霜,则无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是夜必霜。此时放火作煴,少得烟气,则免于霜矣。”(煴:无焰的微火)。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造成“天雨新晴,北风寒彻”现象的是
A.暖锋过境
B.冷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台风过境
【小题2】“天雨新晴,北风寒彻”造成“是夜必霜”,其原因是
A.地表温度低,大气逆辐射弱
B.雨后的夜晚,气温必定很低
C.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减弱
D.晴朗的夜晚,地面辐射加强
同类题3
2016年12月22日我国首颗碳卫星发射升空。这提升了我国对重点地区乃至全球大气二氧化碳浓度的监测能力。下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与“高处不胜寒”直接相关的环节是
A.①
B.②
C.③
D.④
【小题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会导致
A.大气吸收①辐射减少
B.地面吸收②辐射增多
C.大气吸收③辐射增多
D.地面吸收④辐射减少
同类题4
读“中纬度沿海某地某时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地气温、气压的比较,正确的是 ( )
A.①比②气温高
B.③比④气压低
C.②比③气压低
D.③比④气温低
【小题2】依据图示信息和所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图中风向的成因与东亚季风的成因相同
B.此时①地受高压控制,多阴雨天气
C.甲、乙两地水平气流运动方向相反
D.等压面分布状况出现时间可能在夏季的白天
同类题5
下图为“城市热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城市热岛环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市区近地面气温高
B.市区近地面气压高
C.市区垂直气流下沉
D.近地面风吹向郊区
【小题2】图中绿化带,对城市空气起到的作用是( )
A.增温和增湿
B.净化和增温
C.净化和增湿
D.减湿和降温
相关知识点
自然地理
地球上的大气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
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工业区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