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刘慈欣小说《流浪地球》的梗概
太阳即将毁灭,过去无数岁月中作为人类精神支柱的太阳变成了死亡和恐怖的象征。比起坐以待毙,人类选择挣扎到底。庞大的地球逃脱计划开始实施。然而人类所能制造的普通尺寸人造环境无法承受漫长的逃脱之旅。所以人类只得在地球的一侧安装上巨大的地球发动机,将然个巨大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以此逃离太阳系,前往新家园。疑惑和猜忌一度在人类当中引发叛乱之火,然而太阳最后的灭亡瞬间平息了一切,人类终于怀揣希望踏上漫长的流浪之旅。
(乙)刘慈欣在2000年度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会上的发言(节选)
《流浪地球》这篇小说是一个设想中的系列的一篇,这个系列叫“末日”,是以太阳灾变为题材,描写人类用各种方式逃生的过程。一个人的末日体验是很珍贵的,那么全人类的末日体验呢?能够带来这种末日体验的,只有科幻小说,这也是我构思这个“末日”系列科幻小说的初衷。
科幻小说能够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作者和读者都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这就是我热爱科幻的原因。
当科幻由爱好变成事业时,我发现有许多微妙的平衡需要掌握》这其中包括作品中科学性与文学性的平衡、思想性与可读性的平衡、作为文学的科幻与作为商品的科幻的平衡,而我现在的作品,正是这些平衡的结果,它们或多或少地背叛了我自己的科幻理念。对于我这样一个在科幻之路上践涉多年的作者来说,这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当然,科幻文学从本质上说又的确是幼稚的,它所要表现的,是童年时代的人类面对广漠深邃的宇宙所产生的好奇和恐惧,以及探索的冲动。
在这样的宇宙面前,人类的料学和哲学都很幼稚,科幻作为表现这两者的唯一一种文学形式,浸透着稚气也就不奇怪了。未来人类的科学发展到极致,宇宙的一切毫发毕现之日,也就是科幻消亡之时。
(丙)电影《流浪地球》相关评论
电影《流浪地球》于农历大年初一上映,在上映初期排片和标房并不占优势的情况下,却实现逆袭,排片量和票房逐日提升。目前,《流浪地球》票房仅次于《战狼2》,位居中国影史排行榜第二位。
“它实现了精准的类型控制,而且达到了行业很高水准,迈出了追赶好莱坞顶级制作的一大步。”—一李兆欣(未来事务管理局合伙人)
“求编剧,人类都快失去地球了,生存才是最重要的。请别再强调这点家庭琐事和煽情烂梗,浪费了刘慈欣原作的宏大主题。——迷眼看青山
“这是一个‘愚公移山’的故事。不仅是人类自救,而且是和地球一起逃离的故事,同时,它仍然是父子故事,但父子故事放在了中国的血缘当中。”—戴锦华(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爆好级好看!大刘对此片倾注了极大的心血,这是他作品改编的第一部电影,也是中国首部科幻片。大刘的作品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我希望这真的能为中国科幻片的开始。”——香水瓶
“这个设定本身带来的那种悲壮甚至一丝浪漫感全被空洞到不行的台词给毁了”——qw0aszx
“科幻层面没有任何想象力可言,基本就是又让我看了一遍《红海行动》。”——L00K
【小题1】阅读(甲)(乙)两文,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流浪地球》以“太阳即将毁灭”为背影,给读者带来一场全人类的末日体验。 |
B.刘慈欣热爱科幻是因为他认为在科幻中能得到现实中不可能得到的体验。 |
C.因为宇宙广漠深邃、充满未知,所以科幻文学永远会浸透着稚气。 |
D.小说《流浪地球》将整个地球环境圈化为移民方舟的情节,是科学性与文学性平衡的体现。 |
A.一位工程师凿穿地心,建立了沟通南北半球的地球隧道。 |
B.人类在未来进行意识上传,植入金属支架,在世界中趋向于虚无。 |
C.原始人仰望星空的时间超过了预警阈值,触发了宇宙预警系统的报警。 |
D.吞食者准备来到地球并吞食地球人,地球人试图用地球文明感化吞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