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中,能了解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有( )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①科举制度的废除 ②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 ③清末状元张謇退出官场办实业 ④京师大学堂的创办
A.①④ | B.①② | C.③④ | D.①②④ |
20世纪初,面对帝国主义列强的进一步侵略,为了救亡图存,中国社会各阶层所做的努力有( )
①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
②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刊物,宣传革命
③清政府倡导维新变法
④成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
①民族资产阶级发展民族工业
②革命知识分子出版刊物,宣传革命
③清政府倡导维新变法
④成立兴中会、同盟会等革命团体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故记者既据最高之地,代表国民,国民而亦即承认为其代表者。一纸之出,可以收全国之观听;一议之发,可以挽全国之倾势。
——《国民日日报》发刊词(1903)
材料二:20世纪《申报》大事年表
1909年开始用白报纸两面印刷,初具现代报纸的形式。买办席裕福以七万五千元购进《申报》,主权移归国人所有。
1918年安装美国进口的新式印报机,每小时可印三万余份。其他设备也相继更新。
1919年5月15日,发表声明不再刊登日商广告。
1924年增辟《教育新闻》等栏目,每日见报。
1946年《申报》将股权51%让与国民政府,成为官商合办,并改组公司董事会。
——根据宋军《申报的兴衰》整理编制
材料三:下图是中国1940~1947年报刊上“民主”出现频率统计图

(1)材料一中,给我们提供了怎样的信息?反映了怎样的时代特征?
(2)根据材料二,《申报》为我们研究当时社会的进步现象提供了哪些视角?
(3)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民主”出现频率的变化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
阅读以下三则资料,回答以下问题
A.郡县制度 | B.刺史制度 | C.行省制度 | D.改土归流 |
A.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成长 | B.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资本主义国家无暇东顾 |
C.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 D.***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
A.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援助 | B.***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
C.海内万中华儿女同仇敌忾 | D.国民党将士英勇抗战 |
下表显示的是民国初年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变化情况,导致1914—1918年间厂家数量发生较大变化的外因主要是( )


A.清政府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 | B.列强因战争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 | C.辛亥革命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
政府往往通过修筑铁路带动本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所采取的做法之一是对进口钢铁课征较高的关税,以保障本国钢铁工业的生产。民国以来,生产钢铁的汉冶萍公司仅于民国5至8年,获有盈余,其他时间都是亏损;11年,汉阳铁厂不堪亏损停工;14年,开办不久的大冶炼铁厂也停工。根据上述说明及历史背景,民国5至8年何以会有盈余?其长期亏损的主要原因为何( )
A.盈:因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 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B.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 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
C.盈:因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钢铁价格大涨 亏:军阀混战,故无法继续修建铁路 |
D.盈:机器由国外进口,设备新颖 亏:不平等条约束缚,关税不能自主 |
荖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1895年中国有三个人各自做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选择:康有为选择了变法,孙中山选择了革命,张謇选择了实业。”选择不同,但他们三人的共同目标是( )
A.推翻清政府的统治 | B.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 |
C.建立资产阶级专政 | D.唤醒国人与列强抗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