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社会生活
- 人类生活的世界
- 中国古代史
-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
- 秦末农民起义与汉朝的建立
- + 汉武帝时代的大一统格局
- 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 昌盛的秦汉文化
- 探寻丝绸之路
- 中国近现代史
- 世界历史
- 当代中国与世界
①秦朝—统一度量衡
②汉朝—建立刺史制度
③秦朝—建立郡县制
④汉朝—推行儒学教育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
A.秦朝的统治被推翻 |
B.必须解除统军大将的兵权 |
C.尽快停止战争,注重恢复和发展生产 |
D.大力分封同姓人做诸侯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天下既定,民亡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史记﹒平淮书》
材料二 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史记﹒平淮书》)
材料三 汉武帝时候,西汉王朝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2)材料二反映的统治局面史称 之治。这一治世局面的出现得益于几代帝王的不懈努力,他们吸取秦亡教训,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3)材料三中,为了实现大一统,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了哪些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4)材料二的治世局面与材料三中大一统局面的出现有何内在联系?
材料一 秦新破六国。丞相绾建议置王以镇之,“始皇下其议于群臣”,最后,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废古封国制而以郡县制去代替。以当时其具体情况来说,郡县制推行到如何程度,不可详知。但从制度本身来说,郡县制是以地缘本位的地方政权取代了以血缘关系为本位的地方政权,这是地方政权封建化的主要标志。
——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公元前 127 年时,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
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推行的历史作用。
(2)材料二中“汉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指的是什么法令?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行该法令的影响。
(3)材料三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建议?他的建议为什么被汉武帝采纳?
(4)三则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有何共同作用?
(1)
思想家 | 主张 | 与其相应的现代理念 |
孔 子 | | 以德治国 |
孟 子 | | 以人为本 |
老 子 | “自然”“无为” | 道法自然 |
韩非子 | 法治 | 依法治国 |
材料一:“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藏有《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公元前212年,因为有儒生方士说秦始皇“天性刚愎自用,贪于权势”等,结果460个儒生方士在咸阳被坑杀。
材料二: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大学,以儒家的经典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的学说。
材料三: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2)材料一反映哪一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何消极作用?(3)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推行的哪一政策?该政策产生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4)材料三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史上什么选官制度?这一制度的正式确立产生了哪些历史影响?
A.西周时期 | B.西汉时期 | C.东汉时期 | D.隋朝时期 |
A.丞相 |
B.刺史 |
C.御史大夫 |
D.司隶校尉 |
A.颁布“推恩令” | B.实行分封制 | C.派张骞出使西域 | D.实行刺史制度 |
材料一:

材料二: 昭君自有千秋在,胡汉和亲识见高。
——董必武《谒昭君墓》
“边城晏闭,牛马布野,三世亡(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
——《汉书》
(1)根据所学知识,两件国宝分别反映了什么史实?(2)材料二中,《谒昭君墓》你同意作者的态度吗?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由。
(3)两件国宝代表的朝代既迎来了中国古代的封建盛世,也出现过内部混乱。请你列举相关史实印证这一结论。
①有利于学术文化的繁荣
②推动儒学占据主导地位
③有利于公平地选拔人才
④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