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与式
- 方程与不等式
- 函数
- 图形的性质
- 图形的变化
- 统计与概率
- 调查收集数据的过程与方法
-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 统计表
- + 扇形统计图
- 求扇形统计图的某项数目
- 求扇形统计图的圆心角
- 由扇形统计图求某项的百分比
- 由扇形统计图求总量
- 由扇形统计图推断结论
- 条形统计图和扇形统计图信息关联
- 折线统计图
- 观察、猜想与证明
- 实践与应用(暂存)
在某校课外体育兴趣小组射击队日常训练中,教练为了掌握同学们一阶段以来的射击训练情况,对射击小组进行了射击测试,根据他们某次射击的测试数据绘制成不完整的条形统计图及扇形统计图如图所示:
(I)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II)填空:该射击小组共有____个同学,射击成绩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
(III)根据上述数据,小明同学说“平均成绩与中位数成绩相同”,试判断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I)请补全条形统计图;
(II)填空:该射击小组共有____个同学,射击成绩的众数是_____,中位数是____;
(III)根据上述数据,小明同学说“平均成绩与中位数成绩相同”,试判断小明的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某小型企业实行工资与业绩挂钩制度,工人工资分为A、B、C、D四个档次.小明对该企业三月份工人工资进行调查,并根据收集到的数据,绘制了如下尚不完整的统计表与扇形统计图.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该企业共有多少人?
(2)请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3)扇形统计图中“C档次”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是 度.

根据上面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求该企业共有多少人?
(2)请将统计表补充完整;
(3)扇形统计图中“C档次”的扇形所对的圆心角是 度.
在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这一章节时,某中学曾经要求同学们做过关于“学生上学方式”折调查.如图是某中学七年级(3)班学生上学方式的扇形统计图.

(1)若乘车有24人,则该中学七年级(3)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请你改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该中学七年级(3)班同学的上学方式.

(1)若乘车有24人,则该中学七年级(3)班共有多少名学生?
(2)请你改用条形统计图来表示该中学七年级(3)班同学的上学方式.
假期的某一天,学生小华的作息时间统计如图,统计图提供了4条信息,其中不正确的信息是( )


A.表示小华学习时间的扇形的圆心角是15° |
B.小华在一天中三分之一时间安排活动 |
C.小华的学习时间再增加1小时就与做家务的时间相等 |
D.小华的睡觉时间已超过9小时 |
体育委员统计了全班学生“1分钟跳绳”的次数,绘制成如下两幅统计图:

根据这两幅统计图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将“1分钟跳绳”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80个定为优秀,请你求出这个班“1分钟跳绳”的次数达到优秀的百分率.

根据这两幅统计图的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这个班共有学生多少人?并补全频数分布直方图;
(2)如果将“1分钟跳绳”的次数大于或等于180个定为优秀,请你求出这个班“1分钟跳绳”的次数达到优秀的百分率.
某校为了解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情况,随机抽查了一部分学生每天参加户外活动的时间情况,绘制出如下的统计图①和图②,请根据相关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Ⅰ)在图①中,m的值为 ,表示“2小时”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
(Ⅱ)求统计的这组学生户外运动时间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Ⅰ)在图①中,m的值为 ,表示“2小时”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度;
(Ⅱ)求统计的这组学生户外运动时间的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

下图是根据今年某校九年级学生体育考试跳绳的成绩绘制成的统计图.如果该校九年级共有200名学生参加了这项跳绳考试,根据该统计图给出的信息可得这些同学跳绳考试的平均成绩为 ▲ .

某班学生在课外活动参加文娱、美术、体育小组的人数之比为3:1:6,则在这三个小组构成的扇形统计图中,表示体育小组人数的扇形的圆心角为( )
A.108° | B.216° | C.60° | D.3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