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请你赏析“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中动词的妙处。【小题2】最后两句诗,诗人的感情陡起,请说说诗人表达了什么感情?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A.“行路难”是乐府古题,大多咏叹世路艰难及贫困孤苦的处境。李白借这首诗抒发了怀才不遇的感慨,反映了封建统治者对人才的压抑。 |
B.“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四句节奏急促跳跃,这是诗人在急切不安状态下的内心独白,传达出诗人进退失据的迷茫与求索。 |
C.“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全诗的核心部分,唱出了高昂乐观的调子。用自信的话语道出自己已经得到朝廷任用的欣喜之情。 |
D.全诗具有强烈的抒情色彩,情慼一波三折,通过层层叠叠的感情变化,表现诗人苦闷、惘怅、徘徊、昂扬等情绪,只有极强的感染力。 |
龟虽寿
曹操
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小题1】这首诗是曹操所作 (诗体)《步出夏门行》中的第四章。【小题2】请赏析诗中的画线句。
【小题3】生命长短不是由天决定,人的主观能动性作用更大。哪几句诗阐述了作者这样朴素的辩证见解?
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小题1】以下对诗歌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诗的开头两句以夸张的笔法,营造了欢乐的宴饮气氛,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情。 |
B.诗中以"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来比喻人生道路中的艰难险阻。 |
C.诗中运用典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盼望得到朝廷重用的心理。 |
D.诗的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坚信远大的抱负必能实现的豪迈气概。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对上面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诗是歌行体,诗人用写实的手法向我们展现了秋风破屋、顽童抱茅、夜雨难眠和期盼大厦四部分内容,先描写、记叙,后议论、抒情。 |
B.“归来倚杖自叹息”,诗人面对顽童的“趁风打劫”,一方面为自己的无可奈何而叹息,另一方面也为自己的一事无成而叹息。 |
C.“长夜沾湿何由彻”,“长夜”既指雨夜,也指安史之乱,在写出诗人因生计窘迫而煎熬的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命运转危为安的热切期盼。 |
D.诗歌末段,诗人由个人遭遇想到天下寒士,闪耀着理想的光辉,洋溢着救世济人的激情,显示出积极现实主义的精神。 |
(甲)《行路难》其一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乙)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珪[]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垅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小题1】对(甲)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采用乐府古题“行路难”,以叙事开篇,渐而过渡到抒情。 |
B.诗人面对美酒佳肴却“停杯投著”“拔剑四顾”,透露出内心的迷惆痛苦。 |
C.“闲来”两句连用两个历史典故。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 |
D.诗人反复感叹“行路难”,唱出了无穷忧虑,焦灼不安的心声。 |
A.“云犹含态石披衣”一句采用拟人手法,赋予“云”和“石”以人的情态。 |
B.诗的颔联写远景,颈联写近景,远近结合,使景物富有层次感。 |
C.最后两联用鸟类逢春之乐反衬“田家”早耕归来的心情。 |
D.全诗借景抒情,表达了作者热爱田园风光的感情。 |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题1】诗中有不少精彩的描写,请赏析首句“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小题2】下面对本首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连续的韵脚变换体现了“歌”的特点,单行散句乃至长短句的错落搭配,又体现了“行”的动感。 |
B.这首诗有二言、七言、九言句,不讲究平仄、对仗。 |
C.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特征在本诗中体现非常明显,如顿挫,是就内容而言的,包括题材的严肃、境界的阔大、感情的悲壮等。 |
D.“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而不动安如山。”三句,理想崇高,境界阔大,朗读时要激情奔放,铿锵有力。 |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嚣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题1】诗中的画线句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___________句中的“飞”,“渡”“洒”“挂罥”“飘转”几个动词运用生动传神,如果让你朗读你要怎么处理?(提示:叫从语气、感情、画面感、人物心情等方面处理)【小题2】“安得广厦千万问,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小题1】这首诗中,画线两句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小题2】请对“雨脚如麻未断绝”进行简要赏析。
【小题3】结合整首诗,想一想:对“归来倚杖自叹息”这句话,你认为诗人叹息什么?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材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自经丧乱少睡眠”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2)“归来倚杖自叹息”中的“倚杖”与诗中的哪个词相照应?诗人叹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