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孔子(前551-前479)
- + 左丘明(前556-前451)
- 墨子(约前468-前376)
- 老子(约前570-500)
- 孙子(约前551-前479)
- 其他春秋作家
- 阅读与鉴赏
- 写作
①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②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③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衣食所安(_____________) 小惠未遍(__________)
【小题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题3】长勺之战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从课文内容来看,你认为取胜的原因有哪些?
【小题4】从曹刿身上你得到哪些启示?请结合课文分析。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鲁恭为中牟①令,重德化②,不任刑罚。袁安③闻之,疑其不实,阴④使人往视之。随恭行阡陌,俱坐桑下。有雉过,止其旁,旁有儿童。其人曰:“儿何不捕之?”儿言雉方雏,不得捕。其人讶而起,与恭决曰:“所以来者,欲察君之政绩也。今蝗不犯境,此一异也;爱及鸟兽,此二异也;童有仁心,此三异也。久留徒扰贤者耳,吾将速反,以状白安。”
(节选自《后汉书》)
(注释)①中牟:古地名,今河南省境内。②德化:用道德来教化。③袁安:河南太守,是鲁恭的上司。④阴:暗中。【小题1】下列句子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何以战
A.以我酌油知之 | B.不以疾也 |
C.所以来者 | D.必以分人 |
A.又何间焉(参与) | B.小大之狱(监狱) |
C.随恭行阡陌(田间小路) | D.久留徒扰贤者耳(白白地) |
A.(甲)文中画线的句子朗读节奏应为:肉食者/谋之。 |
B.(甲)文中曹刿请见鲁庄公,通过三问三答,使鲁庄公认识到作战要依靠人民。 |
C.(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体现了执政者以德治民的思想;(乙)文“重德化,不任刑罚”体现了执政者注重德治。 |
D.(甲)(乙)两文的表达方式略有不同,(甲)文主要运用描写,(乙)文主要运用抒情。 |
袁安闻之,疑其不实,阴使人往视之。
【小题5】(甲)(乙)两文都刻画了典型的人物形象。结合(乙)文,请具体说明选文是如何刻画鲁恭的?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节选自《史记》)
【小题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公将鼓之 鼓:________ (2)再而衰 再:_________
(3)望其旗靡 靡:________ (4)而绝其粮道 绝:_________
(5)秦悉坑之 坑:________
【小题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尝与其父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小题3】[甲]文段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表明齐师不是“纵奇兵,佯败走”。(用原文语句填空)
【小题4】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言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内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人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会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齐师伐我(将领) | B.又何间焉?(参与) |
C.必以信(实情) | D.小大之狱(诉讼事件) |
A.未能远谋 | B.小惠未遍 |
C.可以一战 | D.战则请从 |
A.“十年春,齐师伐我”这句话交待了战争的时间、交战的双方、战争的性质。 |
B.曹刿与“其乡人”的对话点明了曹刿拜见鲁庄公的原因,显示了曹刿不同于一般人的见识。 |
C.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主要条件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
D.选文刻画人物的主要方法是语言描写,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对比,使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说明。 |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肉食者谋之 ②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B.①可以一战 ②以君之力 |
C.①战于长勺 ②所患有甚于死者 |
D.①登轼而望之 ②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