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地球
- 地形和地壳的运动
- 土壤
- 地球上的水体
- 天气与气候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在地震中,不少无辜者并不因房屋倒塌被砸伤致死,而是由于种种不当行为“扼杀”自己。若不幸被困于倒塌建筑物中,下列措施不宜采取的是
A.不停地大声呼救并迅速用手挖掘砖块,希望尽快逃生 |
B.一时无法脱险时应尽量节省体力,寻找代用品和水,延长生存时间 |
C.用可以挪动的物品支撑身体上方的重物,扩大活动空间,保持足够的空气 |
D.用湿毛巾或其他布料捂住口、鼻和头部,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灰尘呛闷发生窒息 |
在地球仪上的某点,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以北是低纬度,以南是中纬度,则该点的坐标可能是()
A.(20°W,60°N) | B.(160°E,30°S) |
C.(160°E,30°N) | D.(20°W,60°S) |
关于地球的知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麦哲伦环球航行、日食的照片、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的照片都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
B.内地核呈固态,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态,所以火山喷发时的岩浆来自于外地核 |
C.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
D.板块的碰撞和张裂一定会引起火山和地震 |
读图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单位:米),完成下列问题。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米。
(2)若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3千米。
(3)图中C、D两处,较适合攀岩的是______处。

(1)A、B两地的相对高度为______米。
(2)若甲村到乙村的图上距离是2厘米,则实地距离是______3千米。
(3)图中C、D两处,较适合攀岩的是______处。
2016年12月8日13时15分在新疆昌吉州呼图壁县(北纬43.83度,东经86.35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6千米。玛纳斯三工乡少数房屋出现裂缝,附近有烟囱倒塌,人员已经转移至户外躲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地震是_____的结果,强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A.地表风化 B.地表流水侵蚀 C.冰川移动 D.地壳运动
(2)遇到地震时,假如你在16层高楼上的家中做作业,你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_。
A.对着窗外大声呼救 B.马上乘电梯下楼
C.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 D.从安全门走楼梯下楼
(1)地震是_____的结果,强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
A.地表风化 B.地表流水侵蚀 C.冰川移动 D.地壳运动
(2)遇到地震时,假如你在16层高楼上的家中做作业,你应该采取的正确措施是_____。
A.对着窗外大声呼救 B.马上乘电梯下楼
C.躲到厕所、储藏间等较小房间内 D.从安全门走楼梯下楼
下列有关地壳运动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运动有时表现得十分激烈,有时却十分缓慢,难以被人察觉 |
B.意大利那不勒斯海岸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可以有力地证明地壳是在运动的 |
C.火山和地震都是一种自然现象,它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 |
D.火山、地震都是地球内部能量的剧烈释放,其内部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
一天中气温是在不断变化的,其最低值和最高值大概出现在( )
A.日出前后和午后2时 | B.午夜24时和午后2时 |
C.日出前后和中午12时 | D.午夜24时和中午12时 |
人类的生命时刻遭受着来自自然的威胁和人为的威胁,以下保护措施不正确的是
A.野外被毒蛇咬伤,应先清洗伤口,再在靠近心脏端用布条扎紧 |
B.实验室中,若烧伤或烫伤,要立即用冷水冲洗受伤处 |
C.泥石流发生时,应迅速向两边的山坡上逃生,不可顺沟方向往上游或下游 |
D.地震发生时,若在低楼应迅速跑到室外,若在高楼则应护住头部,就近躲在坚固桌子下或墙角 |
读下图地震构造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OA为震源深度,震源深度越小,破坏越严重 |
B.BA为震中距,震中距越小,破坏越严重 |
C.O点为震源,往往位于板块交界处 |
D.O点为地核,往往温度很高 |
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火山和地震都是地壳变动的表现 |
B.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分为地壳和地幔两部分 |
C.地壳像“七巧板”一样拼接而成,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 |
D.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稳定,板块内部比较活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