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星空
- 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 银河系和宇宙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月球表面阴暗状况不同,明亮部分是月球上的 ,称为 ;黑暗部分是 等低陷地带,称为 。月面上最显著特征是有众多的 。请你说出其形成的一条原因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时,必然发生月食现象 |
B.当月球月相为满月时,可能发生月食现象 |
C.日食是指太阳表面全部或部分被地球遮掩的现象 |
D.日食和月食可能会在同一天发生 |
下列关于土星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土星密度是水的0.7倍 |
B.土星与地球之间隔着两颗大行星 |
C.土星的光环的折射现象,不合有任何物质 |
D.与土星相邻的行星是木星与天王星 |
下列现象可能是由太阳活动强烈而引起的有()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②发生日食现象
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④地球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①地球上的短波通讯受到干扰
②发生日食现象
③到达地面的紫外线增多
④地球的某些地方洪涝灾害增多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嫦娥二号”于2010年10月1日18时59分57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获得了圆满成功。假如有一天,你乘上我国的飞船登上月球,当日、月、地三者位置如下所示时,在A点你能看到地球的地相是()


A.上弦地 | B.满地 | C.下弦地 | D.新地 |
读下面的半球图,完成填空与绘图。

(1)此图是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图,最外一圈表示 。
(2)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当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时,这一天是 (填“月、日”)前后,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填“最大”或“最小”)
(4)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一年中最 (填“短”或“长”),我国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1)此图是南北半球中的南半球图,最外一圈表示 。
(2)画出地球自转方向。
(3)当图中A点为太阳直射点时,这一天是 (填“月、日”)前后,北极圈上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填“最大”或“最小”)
(4)这一天,B地的昼长为一年中最 (填“短”或“长”),我国的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
1682年,哈雷正在圣赫勒纳岛进行南天观测,天空中突然出现了一个奇特的怪物:它披头散发,拖着一条摇曳不定、变化多端的尾巴,放射着时而血红、时而金黄、时而灰白色的光芒。这个怪物突然出现在神秘的天空,又神秘地消逝在茫茫的宇宙深处。这怪物就是中国民间所说的“扫帚星”,天文学学名叫“彗星”。这个怪物究竟是怎么回事呢?当人们都用惊恐的目光看着这个昙花一现的怪物,心中充满着无尽的恐惧时,哈雷却连夜对这个一生差不多只能见到一次的怪物进行观察,以期获得更详细的观察资料。
后来,哈雷受聘于牛津大学,致力于彗星的研究,并且对1337年至1698年期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运行轨道十分相似。他大量收集了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观测资料哈雷又敏锐地注意到:1607-1531=76;1682-1607=75。这表明这3颗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十分接近。于是,哈雷猜测这3颗彗星也许并不是大家以为的3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3次经过那里。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合。1720年,哈雷就任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这时,他正式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人们于1682年观测到的那颗大彗星,实际上就是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又一次回归。最后,他还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根据短文回答:
(1)文中哈雷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2)对此哈雷提出了什么猜测?
(3)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
(4)研究后哈雷得出的结论是怎样的?
后来,哈雷受聘于牛津大学,致力于彗星的研究,并且对1337年至1698年期间观测到的24颗彗星的运行轨道进行了计算,结果发现:1682年出现的那颗彗星,与1531年、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运行轨道十分相似。他大量收集了历史上关于彗星的观测资料哈雷又敏锐地注意到:1607-1531=76;1682-1607=75。这表明这3颗彗星出现的时间间隔十分接近。于是,哈雷猜测这3颗彗星也许并不是大家以为的3颗不同的彗星,而是同一颗彗星3次经过那里。
为了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又开始分析更早的彗星历史资料,果然又发现每隔75或76年就有一颗明亮的大彗星出现。接着,哈雷又对这颗彗星的运行轨道作了长达几个月的计算,这次更为精确的计算取得了振奋人心的结果:这颗彗星在运行轨道上环绕太阳运行的周期与历史上的记录完全相符合。1720年,哈雷就任英国格林威治天文台台长,这时,他正式公开宣布自己的发现:人们于1682年观测到的那颗大彗星,实际上就是1607年出现的彗星的又一次回归。最后,他还预言:这颗彗星将于1758年底或1759年初重新出现在人们眼前。
根据短文回答:
(1)文中哈雷对什么问题进行了科学探究?
(2)对此哈雷提出了什么猜测?
(3)为证实自己的猜测,哈雷做了哪些工作,收集了哪些证据。
(4)研究后哈雷得出的结论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