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星空
- 太阳系与星际航行
- 银河系和宇宙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国家航天局明确表示,将在2017年底发射嫦娥五号探测器,完成中国探月工程“三步走”的最后一步。下列有关月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表层有液态水存在 |
B.表面没有大气层,环形山遍布 |
C.自身能发光,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
D.当地月日三者连成线时,一定能看到月食 |
关于红巨星的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当恒星中所有的氢都变成氦时,燃烧越来越向更外层推进,这时的恒星将膨胀得极大 |
B.红巨星时期的恒星表面温度相对较低,但极为明亮,因为它们的体积巨大 |
C.红巨星时期的恒星表面温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外层与高温的核心区相距很远 |
D.红巨星时期的恒星系的行星将正常绕恒星公转 |
红巨星、中子星、白矮星等各类“恒星”体积的大小排序正确的是( )
A.红巨星>中子星>白矮星 | B.红巨星>白矮星>中子星 |
C.中子星>红巨星>白矮星 | D.中子星>白矮星>红巨星 |
如图为某一时刻的局部星空图,图下方的横线表示地平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三个星座的名称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甲位置是________方。

(1)图中三个星座的名称是:A__________、B__________、C__________。
(2)甲位置是________方。
太阳系八大行星公转轨道可近似看作圆轨道,“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与“行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的三次方”成正比。地球与太阳之间平均距离约为1.5亿千米,结合下表可知,火星与太阳之间的平均距离约为( )
行星 | 水星 | 金星 | 地球 | 火星 | 木星 | 土星 |
公转周期(年) | 0.241 | 0.615 | 1.0 | 1.88 | 11.86 | 29.5 |
A.1.2亿千米 | B.2.3亿千米 | C.4.6亿千米 | D.6.9亿千米 |
地球是个巨大的不透明球体,在受到太阳光的照射时,被照亮部分称为昼半球,而未被照亮部分称为夜半球。现有两种说法:①在不考虑大气层影响下,由于太阳半径比地球半径大,会使昼半球稍大于夜半球;②由于阳光通过大气层时发生折射,会使昼半球稍大于夜半球。则以上两种说法( )
A.①②都正确 | B.只有①正确 | C.只有②正确 | D.①②都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