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现代医学证明,人类牙齿由一层碱式磷酸钙的坚硬物质保护着,碱式磷酸钙的化学式中除钙离子外,还含有一个氢氧根离子和三个磷酸根离子(PO43-),则化学式书写正确的是( )
A.Ca(OH)(PO4)3 | B.Ca3(OH)(PO4)3 |
C.Ca4(OH)(PO4)3 | D.Ca5(OH)(PO4)3 |
化学使人类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如打火机就给人们生活带来了方便,下列有关打火机的主要燃料丁烷(C4H10)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性质上看:丁烷具有可燃性 |
B.从变化上看:丁烷完全燃烧只生成水 |
C.从组成上看:丁烷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D.从结构上看:一个丁烷分子由4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构成 |
如图是某汽车尾气净化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中,Z是由Y分解生成的 |
B.化学反应前后,氢原子数目减少 |
C.参加反应的X与生成的Z的质量比为15:14 |
D.一个Y分子和一个W分子中均含有10个电子 |
在一密闭容器内有4种物质,通过电火花引燃后发生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的质量/g | 4 | 10 | 1 | 25 |
反应后的质量/g | 未测定 | 21 | 10 | 9 |
已知丁的相对分子质量为甲的2倍,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甲与丁的化学计量数的比为()
A.1:1 | B.1:2 | C.1:3 | D.2:1 |
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过程I的反应类型是化合反应 | B.过程II发生了化学变化 |
C.示意图中所有物质均为氧化物 | D.参加反应的CO与![]() ![]() |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温度越高的物体中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快 | B.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
C.温度越高物质的扩散越快 | D.温度越高的液体蒸发越快 |
下列现象中,不是表明扩散现象的有:( )
A.投入盐粒的白水全部变咸 | B.放入糖的水变甜 |
C.给液体或气体加热时产生的对流 | D.炒菜的香味能够传得很远 |
CO2的转化和利用是一个热门的研究课题。2018年5月,某杂志介绍了我国的一项研究成果:在一种新催化剂作用下可实现二氧化碳高效转化为甲醇,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参加反应的甲和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___。

建模是一种很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20世纪初,科学家先后提出了如图①、②、③、④所示的四种原子模型,依照提出时间的先后顺序_____
①
葡萄干模型 ②
电子云模型
③
核式结构模型 ④
实心球模型
①


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