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构成物质的微粒
- 物质的分类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甲烷(CH4)分子结构的比例模型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甲烷分子由五个原子构成 |
B.四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
C.甲烷中碳、氢两种元素质量比为1:4 |
D.甲烷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80% |
从微观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构成和物质的变化,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____________ 。
(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_____________ 。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____________ 。
(1)下列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
(2)如图分别是物质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
①图1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改变的是
②图2表示的变化,所表示的宏观事实是
③图2表示的变化,从微观角度看,在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是
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因为“发现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而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磺胺(化学式为C6H8N2O2S)是青蒿素之前最热门的抗疟药物之一。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青蒿素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青蒿素分子中含有 个原子。
(2)青蒿素中的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
如图表示的是地壳里所含各种元素的质量分数。请根据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这幅图属于符号还是模型?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__________;
(2)这幅图属于符号还是模型?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与含量占第二位的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可能是(________)
|
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和癌症。过量摄入会引起中毒,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 )
A.核外电子数为34 | B.核电荷数为79 |
C.质子数为34 | D.中子数为45 |
如图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
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