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和提高探究的能力
- 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基本技能
- 生命系统的构成层次
- 生物的新陈代谢
- 血液
- 心脏和血管
- 血液循环
- + 血型与输血
- 生命活动的调节
- 生命的延续和进化
- 人、健康与环境
- 常见的物质
- 物质的结构
- 物质的运动与相互作用
-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 人类生存的地球
- 当代社会重大课题
- 科学、技术、社会、环境
输血能够拯救生命,但血液却时常供不应求,十分依赖捐献者群体和错综复杂的血液收集储存网络。即使在发达国家,医院也可能出现某些特定血型的紧缺。不过,很快我们就能够在实验室按需制造血液,不再需要任何捐献者,从而在根本上解决问题。据悉,像这样的实验室制造血液将在2019年首次进行人体测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造血液中一定含有碳元素 |
B.不能给A型血的患者输B型血,是因为受血者红细胞上的凝集素与供血者血清中的凝集原会发生凝集反应,使血液凝固 |
C.健康人体中,血液流过肾脏之后,不再含有尿素尿酸 |
D.人体中血液中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所以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高位山体垮塌重大灾害发生后,大批伤员需要输血抢救,当地库存血供应不足,人们踊跃献血,确保灾区供血,请回答有关问题:

(1)人的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决定的。
(2)医生在“制作血涂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实验的操作和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1)人的ABO血型是由红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决定的。
(2)医生在“制作血涂片并用光学显微镜观察血细胞”实验的操作和叙述,正确的是 (______)
A.制血涂片时,应先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
B.推血涂片时,应来回推动几次使血膜均匀 |
C.图中的细胞A是有凝血止血功能的血小板 |
D.图中的细胞B具有抵抗病菌侵入的功能 |
人体内连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活动可用流程图来表示。以下流程图正确的是( )
A.尿液形成的途径:血液→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尿液 |
B.外界空气进入人体肺部:鼻→咽→气管→喉→支气管→肺 |
C.食物通过消化道的次序:食物→口腔→咽→食道→小肠→胃→大肠→肛门 |
D.血液循环的规律:心房→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心室 |
模型是学习科学的重要方法。为了更好地学习理解人类的ABO血型系统, 右图是某同学绘制的A型血和B型血的模型图。据此推测, O型血的模型图是( )


A.![]() | B.![]() |
C.![]() | D.![]() |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的ABO血型各不一样,将上述四人的血分别滴入B型血的血清中,结果只有丙、丁的红细胞会发生凝集,又知在紧急情况下,丙只能接受少量乙的血。由此推测丙的血滴入乙的血清中_____(填“会”、“不会”)发生凝集。
甲、乙、丙三人的血型分别为ABO血型系统中的一种
。甲的红细胞会与乙、丙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丙的红细胞会与甲的血清发生凝集反应;已知丙的血型为B型。那么()

A.甲的红细胞上有B凝集原 | B.乙的红细胞上没有凝集原 |
C.丙的血清中有抗B凝集素 | D.甲的血型是AB型 |
近期我市电视台播报市中心血库A型血告急,许多市民纷纷到各献血站无偿献血。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A型血液中含A凝集原和抗A凝集素 |
B.血型是由遗传决定的,一般终生不变 |
C.健康成年人一次献血200毫升一般不会影响健康 |
D.给病人输血时应遵循输同型血为原则 |
在A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B凝集素,在B型标准血清中含有抗A凝集素。血型鉴定实验中,将受检者血液与标准血清分别混匀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若红细胞呈游离状态,则无凝集现象(如图a所示);若红细胞凝集成团,则为凝集现象(如图b所示)。现有两位受检者的血型鉴定结果如图C所示。有关甲、乙两位受检者血型叙述正确的是( )


A.甲为A型,乙为B型 ![]() | B.甲为B型,乙为A型 ![]() | C.甲为AB型,乙为O型 ![]() | D.甲为AB型,乙为A型 |
2019年春节期间,某地血液中心血源不足,解放军战士积极参加献血。其中甲乙丙丁四个战士的血型各不相同,用B型血清测定,只有乙、丙两人发生凝集。已知乙只能接受丁的血,那么甲的血型是( )
A.A型 |
B.B型 |
C.O型 |
D.AB型 |
下列有关人体循环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在四肢静脉中含有防止血液倒流的静脉瓣 |
B.成熟的红细胞和白细胞中都有细胞核 |
C.输血时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
D.心脏中血液流动的方向是心房→心室→动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