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里木胡杨林公园(下图)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东北边缘的塔里木河中游、巴州轮台县城南沙漠公路70公里处,是新疆面积最大的原始胡杨林公园。每年金秋时节,塔里木河两岸的百万亩胡杨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如诗如画,但年内累计游客数量远不及东部地区的一些普通景观。

简析塔里木胡杨林公园年内累计游客数量比东部普通景区少的原因。
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mm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mm的银川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加之贺兰山的“守护”,盛产稻米、枸杞等名特优产品,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青铜峡又被称为“九渠之首”,引黄灌溉条件得天独厚。青铜峡水利枢纽是新中国成立后重点建设的以灌溉为主的水利枢纽,自1960年发挥灌溉效益,结束了宁夏平原两千多年来无坝引水灌溉的历史,实现灌面积达25万公顷。
材料二:青铜峡地理位置示意图

(1)银川平原有“被贺兰山护的,黄河爱的”称号,试分析原因。
(2)每年初冬和早春,黄河在该河段会发生河水暴涨,漫过大堤的现象,甚至决堤泛滥。试解释出现该现象的原因。
材料一 我国西北局部地区区域图

材料二 2011年12月17日黄河乌海河段堤防决口,造成当时的2个乡镇5个村900余户4 000多村民受灾,直接经济损失1.3亿元。
材料三 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大米是农产品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由于黄河来水减少,水稻种植面积已经由原来的150万亩压减到90万亩,不足灌溉面积的十分之一,大部分都种植在沿黄河两岸的堤防周边,成为宁夏沿黄河经济带的特色景观。
(1)甲河属于 (内流或外流)河,该河流出源地后,径流量沿程逐渐 (增多、减少),形成这种变化的自然因素除降水外还有 和 。(2)简要说明图中水电站兴建的有利自然条件。
(3)根据材料二,此次黄河乌海河段的洪水灾害类型属于 ,并简述其成因。
(4)有人认为宁夏平原应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业,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结合当地自然环境条件说明理由。
材料一 下右为新疆局部区域图。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新疆就开始建设引额济乌调水工程,该调水工程线路以明渠为主。新疆煤炭储量占我国40%,对新疆煤炭开发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是大力发展煤电输出,二是大力引入和发展煤化工工业。

材料二 新疆老风口地区气候干旱,植被稀少。冬季多发暴风雪,对当地造成极大影响。左上为当地人采取的生态治理工程示意图。实际结果表明,此方法比简单的营造防护林更有效地促进了树木生长。
(1)与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相比,指出引额济乌工程调水存在的问题。(2)说出导致老风口冬季暴风雪的主要风向;说明当地生态治理工程有利于树木生长的原因。

(3)归纳乌鲁木齐地区绿洲分布的形态特征并说明其自然原因。

【小题1】甲乙两地利用风能资源的最佳季节分别是()
A.春季 夏季 | B.冬季 夏季 | C.春季 秋季 | D.冬季 秋季 |
A.距海遥远,深居大陆的腹地 | B.森林覆盖率高,下垫面摩擦力大 |
C.盆地地形,周围有高山阻挡 | D.海拔较低,气温日较差较小 |
①人口稀少,经济落后,需求量少 ②替代能源丰富
③交通不便、开发难度大 ④科技力量弱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①③④ |
塔里木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00mm,地表气候干燥,物理风化作用强,水源短缺;地下沉积层深厚,埋藏着丰富的地下水。塔里木盆地从外向内地表物质结构由砾石过渡到粗砂、细沙、粉沙;地形由冲积扇过渡到冲积平原、沙垄、沙梁和流动沙丘。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塔里木盆地的开发、利用和管理。1949年后,为了加强塔里木盆地周边灌溉农业区与城镇的联系,先建设了环盆地公路,后又在该盆地内部兴建了数条贯穿盆地的高等级公路。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

(1)根据地下水的形成条件,推测塔里木盆地地下水的。
(2)简述塔里木盆地发展农业的不利水、土条件。
(3)塔里木盆地的公路容易遭受流沙掩埋,指出为减少流沙危害可采取的措施。
为建设生态文明,我国大力开发风能等清洁能源。风电建设成本高于煤电、水电。2009年5月,甘肃酒泉有“陆上三峡”之称的10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项目获国家批准,其中的80%集中在被称为“世界风库”的瓜州县。下图示意瓜州等地年大风(≥ 8级)日数。

(1)分别与煤炭、水能相比,指出开发风能的优势。
(2)说明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有利的自然条件。
(3)分析瓜州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不利区位条件。

【小题1】下列关于黑河流域说法正确的是
A.黑河属于内流河,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 |
B.图中乙处最有可能形成冲积扇,丙处可能有大面积沙丘分布 |
C.受降水、蒸发、下渗等因素影响径流量从中游向下游逐渐减少 |
D.造成黑河流域生态环境极度脆弱的主要自然原因是森林破坏严重 |
A.中游地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沙漠化与盐碱化、水污染等,应节约用水。 |
B.在绿洲生态系统,减少工矿用地和人工林的种植。 |
C.在荒漠生态系统,合理规定载畜量,退牧还草。 |
D.在流域内大兴水利设施,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

【小题1】制约图中区域经济持续增长的最大限制因素为( )
A.地处内陆,对外贸易条件差 |
B.人口多,对生态环境压力大 |
C.能源、矿产不足 |
D.水资源数量有限,生态环境脆弱 |
A.大力植树造林,改善生态环境 |
B.发展日光农业,生产特色农产品 |
C.加快工业化进程,提高城市化水平 |
D.扩大灌溉规模,提高粮食产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