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甲、乙两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区域河流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区域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乙区域以雨水补给为主
B.甲区域以外流河为主,乙区域以内流河为主
C.甲区域以春汛为主,乙区域以夏汛为主
D.甲区域水系呈放射状,乙区域水系呈扇状
【小题2】甲、乙两区域分别盛产棉花和天然橡胶,其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
①夏季热量充足  ②劳动力价格较低  ③农业科技发达   ④农业机械化程度高
A.①③B.①②C.②③D.③④
【小题3】 A、B两地是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也是国家重点扶贫地区,制约两地经济发展的共同因素是(   )
①多山的地形②干旱的气候③对外联系不便④水资源短缺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①③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分析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早期的石羊河和弱水流域面积较现在大很多,是祁连山北麓的两大水渠。

材料二:相关研究表明,阿拉善高原沙漠(巴丹吉林沙漠和腾格里沙漠)是中国黄土地区粉尘堆积的主要物源区,并且两者均来自于祁连山北麓高山作用(风化剥蚀和冰川作用)形成的碎屑物质。


(1)弱水属于______河,该河的补给主要是______。
(2)黄土土质疏松,易发生水土流失。请简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
(3)秦岭-淮河一线,是中国地理中的一个重要地理概念。请简述其地理意义。(至少答三点)
(4)祁连山下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农业区______ (填农业区的名称)。试分析其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中国地理四大区域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从东往西植被依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区域是(  )
A.a区域B.b区域C.c区域D.d区域
【小题2】综合考虑纬度.地形.气候等因素,四大区域太阳年辐射总量最大的是(  )
A.aB.bC.cD.d
【小题3】a、b两大区域耕作制度有明显差异,主要是由于(  )
A.热量和水分条件的显著差异
B.旱地和水田条件的显著差异
C.资金和技术条件的显著差异
D.水源和地形条件的显著差异
【小题4】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a——洪涝灾害B.b——土壤肥力
C.c——灌溉水源D.d——生长积温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藏族是全世界人均饮茶最多的民族之一。历史上茶马古道是汉藏民族之间一种传统的以茶马互市为中心内容的贸易往来通道,它是世界上通行难度最大的古道。下图示意茶马古道路线(局部)分布。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藏区居民酷爱饮茶,结合区域特征推测原因不包括
A.高寒地区适宜大量种植茶叶
B.畜牧业为主,分解过量脂肪
C.蔬菜产量低,补充维生素
D.历史饮食文化影响深刻
【小题2】滇藏间茶马古道的马帮商队过去通过滇西进入西藏多选择的季节是
A.春节B.夏季C.秋季D.冬季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秦岭—淮河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有关这条界线南北地理环境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冬季气温在0ºC以下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旱田为主 ,耕作制度以一年两熟到一年三熟为主
C.秦岭—淮河以北植被覆盖率低,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粮食和油料作物以水稻、油菜为主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地区自然地理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黄土广布B.东北平原土壤肥沃
C.云贵高原地形平坦D.长江三角洲土壤盐碱化严重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我国某乡村聚落地理环境示意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小题1】该聚落最有可能位于我国四大地理分区中的()
A.青藏高原B.西北地区
C.北方地区D.南方地区
【小题2】根据图中信息,该聚落与自然环境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多植被覆盖,利于保持水土、调节气候
B.聚落顺应地势特点修建,便于排水
C.位置临近河流,便于取、排水和出行
D.该聚落建在丘陵北坡地带,多地形雨,坡状尖顶利于排水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绿洲的发生、发展和演变,完全与水源有关。有水是绿洲,无水变沙漠。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下列有关绿洲形成条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绿洲水源只有坎儿井和水窖两种形式
B.绿洲多分布在山前洪积冲积扇和冲积平原上
C.绿洲的土壤积水、保肥能力较差
D.绿洲地区有丰富的降水,完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
【小题2】下列能充分有效利用土地,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做法是(   )
A.开垦草原,尽可能扩大耕地,多种粮食
B.在草原地区退耕还牧且适量放牧
C.樵采天然植被,解决燃料不足问题
D.在内流河中,上游截流引水,修建水库,扩大流域的灌溉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北山和秦岭把陕西分为三大自然区域:陕北黄土高原、关中渭河平原和陕南秦巴山地。下图为1989~2009年陕西省的人口重心移动轨迹、经济(GDP)重心移动轨迹及几何中心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陕西省的人口重心移动轨迹
A.与经济重心的移动同步B.与经济重心移动方向相反
C.经度方向大于纬度方向D.移动速度滞后于经济重心
【小题2】影响陕西省经济重心移动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陕北地区退耕还林T程实施B.陕北能源化T基地建设
C.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严重D.关中平原白然灾害多发
【小题3】人口重心和经济重心的轨迹变化,说明陕西省
A.人口分布日趋均衡B.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C.南部人口数量锐减D.南北部经济差距变大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我国某省区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叙述与该省区地理特征吻合的有
①多火山、地震分布
②全区为地表较平坦的高原
③全年降水丰富,多洪涝,无干旱灾害
④是我国主要喀斯特地貌分布区之一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小题2】该省发展水电的有利条件有
①河流众多,水量丰富,落差大
②当地经济发达,能源市场广阔
③多高山峡谷,有利于水库的建设
④多岩浆岩分布,地质条件稳定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