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北地区气候的正确叙述是( )
A.大部分属于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 |
B.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多雨而短促 |
C.年降水量多在800毫米以上,由东南向西北递减 |
D.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无霜期较长 |
大叶榆是乌鲁木齐的市树,栽种在下沉式凹地的表层土质较疏松的砂质土壤中。读大叶榆灌溉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乌鲁木齐城市街道景观中
A.树木栽在凹地主要是为了防止土壤侵蚀和行人践踏 |
B.树木栽在凹地主要是为了便于雨季集水 |
C.采用地下灌溉水道主要为了防止水分下渗 |
D.采用地下灌溉水道主要为了方便自流输水 |
A.5~6时和12~13时 | B.6~7时和21~22时 |
C.15~16时和19~20时 | D.10~11时和15~16时 |
我国某县全年平均气温为5.3℃,最热月均温为18.0℃,最冷月均温为-11℃,年降水量为375mm,年蒸发量为1456.8mm。该县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其城区的道路规划也很有特色,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下图为该县城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县位于
A.渭河平原 | B.汉水谷地 | C.伊犁河谷 | D.松嫩平原 |
A.商业网点集中分布 | B.城区不易发生交通拥堵 |
C.住宅区和商业区相分隔 | D.公共绿地占地面积最广 |
A.种植业 | B.畜牧业 | C.旅游业 | D.采矿业 |
作物需水量中的一部分可由降雨供给,降雨供给不足的部分需由灌溉补充。作物生长过程中需依靠灌溉补充的水量即作物的净灌溉需水量。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作物多年平均需水量等值线。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丙地冬小麦多年平均需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
A.太阳辐射强,作物生育期长 | B.降水变率大,水分蒸发旺盛 |
C.地形较陡峻,水土流失严重 | D.日照时间长,气温年较差大 |
A.甲地 乙地 | B.乙地 丙地 | C.丙地 丁地 | D.甲地 丁地 |
A.地形 | B.气候 | C.水源 | D.土壤 |
在我国,农业和牧业交错分布的地带可分为北方农牧交错带、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带、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等,他们都具有农业牧业交错分布的特征。下图是中国的农牧交错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A.降水 地形 水源 热量 | B.降水 水源 热量 地形 |
C.水源 降水 热量 地形 | D.地形 水源 地形 降水 |
A.青藏高原温带农业牧业交错地带 | B.川滇鄂黔湘山地农业牧业交错带 |
C.北方农牧交错带 | D.西北绿洲农业牧业交错带 |
读“部分温度带和四类干湿区的关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O区在我国没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我国东部地区自南向北组合正确的是( )

【小题1】图中O区在我国没有分布的主要原因是( )
A.纬度位置 | B.地形 |
C.洋流 | D.大气环流 |
A.A—B—F—E | B.P—J—F—D |
C.A—G—F—D | D.D—E—L—M |
北京一乌鲁木齐高速公路,简称京新高速(G7),全长2540千米,是世界上穿越沙漠最长的高速公路,于2017年7月全线贯通。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G7高速自东向西依次途经
A.京、冀、晋、内蒙古、甘、新 | B.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宁夏平原 |
C.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 | D.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 |
A.热量 | B.水分 | C.季风 | D.地形 |
A.纬度高,气温低,人烟稀少 | B.沙漠化严重,工程建设难度大 |
C.地形千沟万壑,工程建设难度大 | D.气候干旱,大部分地区为无人区 |
下图是“我国某气象灾害多发原因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
【小题2】研究表明,该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但春季干旱程度更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小题1】该地区最可能是我国的( )
A.东北地区 | B.华北地区 | C.西北地区 | D.西南地区 |
A.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量大 | B.农业灌溉用水量较大 |
C.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 | D.人口、城市密集,人均水资源匮乏 |
某干旱区通过引水灌溉扩大耕地面积,下图示意农田灌溉初期该地环境要素的联系,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上图中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小题2】由于灌溉该地区大气湿度

【小题1】上图中表示蒸发增大和云量增多的依次为
A.甲丙 | B.甲丁 | C.乙丙 | D.乙丁 |
A.一直减小的 | B.一直增大中 | C.先减小后增大 | D.先增大后减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