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18日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荣获“改革先锋”称号。40年前的冬天,位于淮河中游东南部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18户农民,率先实行农业“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小岗村所处的温度带及其农作物熟制为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亚热带 ④一年一熟 ⑤二年三熟 ⑥一年二熟
①中温带 ②暖温带 ③亚热带 ④一年一熟 ⑤二年三熟 ⑥一年二熟
A.①④ | B.②⑤ | C.③⑥ | D.③⑤ |
读“中国四大地理区域示意图”回答问题。

(1)图中A、B、C、D四个区域中,青藏铁路位于________区(填写字母)。
(2)A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3)区域A和B之间的界线由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流)构成。该线大致与我国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该线也是我国温度带上暖温带与_______带的分界线。
(4)a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下游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b河流上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_______________,分析该水电站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

(1)图中A、B、C、D四个区域中,青藏铁路位于________区(填写字母)。
(2)A区域的主要粮食作物____________(一种即可)。
(3)区域A和B之间的界线由____________(山脉)、___________(河流)构成。该线大致与我国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相吻合。该线也是我国温度带上暖温带与_______带的分界线。
(4)a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流,其下游成为举世闻名的“___________”;b河流上有世界最大的水电站_______________,分析该水电站水能开发的有利因素______________。
读我国南方某地某日12时到18时0℃等温线位置变化的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时期,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小题2】图中0℃等温线东西两侧位置变化差异较大,造成这种差异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小题1】图示时期,甲地的天气特征主要是()
A.升温转晴 | B.升温降雨 | C.风力减小 | D.气温下降 |
A.纬度位置 | B.大气环流 | C.海陆分布 | D.地形地势 |
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列顺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 |
B.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 |
C.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 |
D.一年一熟---一年两熟---两年三熟---一年三熟 |
气象学上,若连续5天的日平均气温一年中的第一次(北半球)均≥10℃,则以第一天作为春季的开始日。读“我国30°N附近各地入春时间分布示意图”。
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小题1】①地与②地入春时间分别可能是
A.①为5月15日,②为2月20日 |
B.①为3月18日,②为2月25日 |
C.①为3月18日,②为3月20日 |
D.①为2月20日,②为5月15日 |
A.③地太阳高度较大,获得太阳辐射多 | B.③地大陆性较强,春季气温回升较快 |
C.④地受海洋调节作用强,春季来得早 | D.④地受冬季风影响较大,春季来得晚 |
下图为“我国东部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和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小题2】下列有关图中M点所对应地形区的地理意义,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3】图中反映我国东部地区气温空间变化的规律是

【小题1】图中能正确反映我国东部1月和7月气温随纬度变化的曲线是
A.①和② | B.①和③ |
C.②和③ | D.②和④ |
A.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 B.森林与草原的分界线 |
C.400mm年等降水量的分界线 | D.河流有无结冰期的分界线 |
A.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减小 | B.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先减后增 |
C.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而增大 | D.气温年较差随纬度增加变化不大 |
下表为我国四种农作物种植的适宜气候条件,读表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种农作物中,可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小题2】成都平原不适宜种植农作物②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3】下列地区适合种植农作物③的是

【小题1】四种农作物中,可在鄱阳湖平原种植的是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A.热量条件不足 | B.水热配合不好 | C.光照条件不足 | D.水分条件不足 |
A.海南岛 | B.西双版纳 | C.三江平原 | D.江汉平原 |
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据图可知
【小题2】该区域
【小题3】芒种至小暑期间,

【小题1】据图可知
A.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 | B.35°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 |
C.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 | D.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 |
A.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 | B.位于地势二、三级阶梯 |
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 | 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 |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 | B.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 |
C.“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 | D.白昼时间北京比宜昌长 |
在中国的民间习俗中,人们习惯从冬至起开始“数九”,每九天算一个“九”。第一个九天叫做“一九”,第二个九天叫做“二九”……以此类推。我国某区域的“九九歌”为: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开,八九雁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材料中“九九歌”所描述区域应分布在( )
A.松嫩平原 | B.华北平原 | C.成都平原 | D.江汉平原 |
①正午太阳高度更低
②黑夜时间更长
③地面温度更低
④冬季风势力强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花开人来,花落人走”是养蜂人生活的真实写照。下图为湖北某养蜂人制定的“追花夺蜜”路线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各地蜜源植物花期早晚差异较大,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气候 | B.坡向 | C.树龄 | D.海拔 |
A.海拔高,开花期提前 |
B.地表崎岖,交通不便 |
C.相对高差大,气候多样 |
D.梅雨季节,多阴雨天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