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亚洲
- 东南亚
- 南亚
- 日本
- 印度
- 俄罗斯
- 中东
- + 欧洲西部
- 欧洲西部的位置范围
-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 大洋洲与澳大利亚
- 法国
- 德国
- 尼日利亚
- 埃及
- 中国地理
号称“低地之国”的荷兰.为避免海潮侵袭,在鹿特丹以南的多条河流交汇入海处修建了一系列防洪坝,统称为“三角洲工程”,如下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三角洲工程对鹿特丹交通体系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提高河海联运能力.水运更加通畅 |
B.增加河口泥沙淤积,船舶容易搁浅 |
C.改善跨河区域交通,公路运输便捷 |
D.拓展空间区域面积,发展航空运输 |
①环境污染问题 ②由环境污染演化而来的问题
③生态破坏问题 ④自然资源衰竭问题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③ | D.②④ |
英格兰东北部地区曾是英国著名老工业基地,桑德兰曾是北方造船中心,采矿业亦十分发达。纽卡斯尔曾是英国主要煤港和煤炭、造船工业中心。随着传统工业衰落,该地区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城市振兴。目前该地区已聚集英国一半的化学工业,拥有英格兰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日产公司、巴斯夫(BASF)、亨斯迈(Huntsman)等大型跨国企业,并涌现出一批具有活力的新兴产业,文化艺术和旅游业也更加繁荣。

(1)英格兰东北部地区传统工业发展的区位优势是什么?其衰落的原因可能是什么?其调整经济结构可行的措施有哪些?
(2)分析大不列颠岛降水的分布特点及成因。
(3)比较英国种植业和牧羊业的分布特点,分别说明原因。

【小题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是
A. M地 B. N地
C. P地 D. Q地
【小题2】影响L地人口稀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洋流 D. 距海远近
【小题3】图示地区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A. 商品谷物农业 B. 乳畜业
C. 大牧场放牧业 D. 游牧业

【小题1】M、N、P、Q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A.M地 |
B.N地 |
C.P地 |
D.Q地 |
A.地形 | B.纬度位置 | C.洋流 | D.距海远近 |
A.水田农业 | B.高度发达的商品化混合农业 |
C.旱作农业 | D.牧场畜牧业 |
2010年6月23日至10月23日,挪威人奥斯兰和他的团队利用一艘帆船完成了环北冰洋的航行,有力地说明北极冰融化的程度。
(2)第①段航行结束时,来到了港口摩尔曼斯克(约680N),分析其终年不冻的原因并简述第②段航行期间经过的沿岸陆地所属的干湿地区及成因。
(3)分别说出奥斯兰选择6—10月进行环北冰洋航行的原因和第②段航行期间帆船速度明显放慢的原因。
(4)试描述在第②到第④段航行期间摩尔曼斯克的昼夜长短及变化情况。
2011年5月奥斯兰在“中国国家地理大讲堂”提到:“1990年我和两位朋友进行第一次极地探险。那个时候,冰盖比较厚实,经常能看到3到4米厚的冰盖。然而到了2007年我们重访北极地区,测量冰盖的厚度,得到的结果是多数地区在1.5到2米之间。” 北极冰大量融化为全球气候变暖提供了事实依据,有观点认为全球变暖的“罪魁祸首”是对流层大气中不断增加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5)根据“大气保温作用示意图”解释温室气体是如何加剧全球变暖的。(6)温室效应会导致全球海平面上升,大气环流的变化以及台风影响的变化,简述这些变化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缓解温室效应的对策。
2018年3月12日,芬兰官方公布了计划在北极圈内修建一条铁路,连接挪威希尔克内斯口岸与芬兰现有铁路,打通芬兰现有铁路网至北冰洋的交通运输线,之后通过开辟的“北极丝路”绕北冰洋进入亚洲东部。
下图为北欧局部地区水系和交通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图示区域湖泊众多,这些湖泊的成因是
A.河流改道,积水成湖 | B.海底淤积,积水成湖 |
C.断裂下陷,积水成湖 | D.冰川刨蚀,积水成湖 |
A.寒冷潮湿 |
B.食物匮乏 |
C.淡水短缺 |
D.高寒缺氧 |
泥炭是一种经过几千年所形成的天然沼泽地产物,是煤化程度最低的煤。其绝大部分分布于高纬度、高海拔冷湿环境。位于欧洲西部的爱尔兰,以出产优质泥炭而闻名于世。
结合图示信息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与爱尔兰1月份多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最符合的是
A.-5 ℃,97mm |
B.-3 ℃,221mm |
C.3 ℃,95mm |
D.5 ℃,333mm |
A.亚寒带针叶林带 |
B.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C.温带草原带 |
D.苔原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