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尔盖湿地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自治州境内,20世纪60年代初期,湿地面积达4600km2,占区域总面积的43%。目前湿地只有1940km2,仅占区域总面积的18%。若尔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泥炭沼泽区,泥炭主要是由湖泊沼泽化形成的,湖泊退化后,湖中大量的沼生植物在湖底大量积累。下图为若尔盖湿地示意图。
据此并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导致若尔盖湿地迅速退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过度放牧 | B.盲目开采泥炭 | C.围湖造田 | D.全球气候变化 |
A.高寒草甸草原 | B.高寒荒漠 | C.高寒耕地 | D.高寒林地 |
①构造运动 ②气候变化 ③黄河凌汛 ④微生物分解有机质速度慢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统计表明,湖北省20世纪50年代共有湖泊1 052个,有“千湖之省”的美誉,而截至2014年只剩383个。昔日“八百里洞庭湖”水面缩小四成,由我国第一大淡水湖退居成第二。西部一批烟波浩淼的大湖相继消亡,湖水逐渐向盐湖、干盐湖方向发展,2014年9月2日,湖北发布首批308个湖泊保护名录。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使“八百里洞庭湖”退居成我国第二大淡水湖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围湖造田 ②水土流失严重 ③蒸发和下渗 ④引水灌溉 ⑤地壳运动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②③④ | D.④⑤ |
A.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 B.冰雪融水量不足 |
C.引河水灌溉、蒸发、下渗量增大 | D.围湖造田 |
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湖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
A.修建水库 调节径流 | B.退耕还草 保护水源 |
C.退耕还湖 水产养殖 | D.种植芦苇 改善水质 |

(1)乙图与甲图相比,洞庭湖发生的变化是 ;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有
。
(2)洞庭湖湿地是典型的湖泊湿地,其形成条件有哪些?(从气候、地形、水系等方面作答)
(3)图中所示的洞庭湖的这种变化,带来的危害有哪些?
(4)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其在防洪、抗旱、调节气候、控制污染等方面具有其他生态系统不可替代的功能和效益,被誉为“地球之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小题1】下列地理事物中都属于湿地的一组是
①塔里木河 ②滩涂 ③青海湖 ④水稻田 ⑤渤海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⑤ | C.①③④⑤ | D.①②③⑤ |
A.用水增多,地表水减少 | B.城市化进程加快,占用大量湿地 |
C.大片湿地改建为鱼塘 | D.围湖造田,泥沙淤积 |
①类型多样
②面积居世界第一位
③分布广泛,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高山到平原均有分布
④山西、甘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省区无湿地分布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③ | D.②④ |
材料一:甲地区为世界上最大的湿地(潘塔纳尔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生物资源丰富,鸟类众多。近年来,随着人类过度占用资源,潘塔纳尔湿地接近99%的土地被私人拥有,改造开垦湿地,用作农耕及经营大牧场。保护湿地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材料二:R河流流域示意图和甲地气候统计图,乙处河段洪水期为5月~6月。


(1)简析甲处湿地面积季节变化明显的原因。(从大气环流角度分析)
(2)说明乙处河段洪水期形成于5月~6月的原因。
(3)阐述甲处湿地鸟类资源丰富的原因。
(4)运用整体性原理,说明潘塔纳尔湿地被破坏可能对自然环境带来的影响。
【小题1】拉鲁湿地的作用表现在
①是拉萨市氧气主要补给源 ②增加拉萨市区的空气温度和湿度
③吸附空气中的尘埃,吸收有毒气体,是拉萨市的空气净化器
④有非常大的蓄洪能力,可有效消除拉萨市区北部的山洪威胁
A.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
A.通过湿地建设和草种改良,合理发展畜牧业 |
B.利用湿地的大面积水域发展水产业 |
C.利用其独特的高原天然湿地风貌,发展旅游业 |
D.利用湿地优越的自然条件和拉萨市的广阔市场,建立蔬菜、瓜果生产基地 |
【小题1】下列属于湿地的是
①青海湖 ②三峡水库 ③东海滩涂 ④日本海 ⑤尼罗河
A.①②③④⑤ | B.①②③④ | C.①②③⑤ | D.②③④⑤ |
A.扩大耕地的后备资源 | B.当地径流的调节系统 |
C.难以利用的淡水资源 | D.扩建城区的理想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