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为“我国1951~1980年暴雨洪涝灾害分布图”,阅读下图,根据所学的知识,
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
(2)相同强度的洪涝灾害,A地往往比B地损失更大,分析主要原因。
(3)C地除暴雨洪涝外,还多发生什么洪水?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完成下列问题。

(1)描述我国暴雨洪涝灾害的地区分布特点。
(2)相同强度的洪涝灾害,A地往往比B地损失更大,分析主要原因。
(3)C地除暴雨洪涝外,还多发生什么洪水?多发生在什么季节?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海啸造成了重大人员伤亡。据报道,在海啸来临前的某海滩上,一个英国小女孩根据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发现了海啸前兆,劝父母和其他人离开了海滩,使数百人免于灾难。海啸是一种巨大的波浪,其波长可达数百千米,浪高达数十米。海啸来临时,必然伴随的现象是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①海面突然上升和下降
②海水变浑浊,发出异味和异常声音
③狂风
④大雨或暴雨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旱涝灾害是我国影响范围最广、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图甲示意1949-2015年我国洪涝灾害趋势,图乙示意1949-2015年我国旱灾趋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根据1949 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小题2】关于我国洪涝灾害、旱灾的关系,正确的是
【小题3】影响我国旱涝灾害强度的主要因素是

【小题1】根据1949 2015年中国洪涝灾害、旱灾趋势,可以确定的是
A.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在时间上呈现同步性特征 |
B.1949-1968年洪涝平均受灾面积与灾害强度指数具有较强的同步性 |
C.1969-2002年洪涝灾害强度指数呈波动下降趋势 |
D.2001-2015年旱灾平均受灾面积呈现波动上升趋势 |
A.旱灾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洪涝平均受灾面积 |
B.洪涝平均受灾面积大的年份,旱灾平均受灾面积都较小 |
C.洪涝平均受灾面积总是大于旱灾平均受灾面积 |
D.有的年份旱灾、洪涝平均受灾面积都大 |
A.西高东低的地形 | B.植被覆盖率的高低 |
C.多条大河东流入海 | D.夏季风的强弱 |
下列关于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洪涝灾害北方多于南方 | B.我国东北一定不会出现洪涝 |
C.我国长江以南以6~9月份降水最集中 | D.华北地区容易出现夏季洪涝 |
读印度1950~2016年某种自然灾害发生频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小题2】导致该自然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小题1】该自然灾害最可能为
A.洪涝 |
B.寒潮 |
C.地震 |
D.风暴潮 |
A.位于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
B.地势低平,热带气旋频频侵袭 |
C.海洋水汽充足,地形抬升作用明显 |
D.北部地区纬度较高,受冷空气影响大 |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江苏省里下河地区总面积1.3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米,其东面的通榆运河比里下河地区高1~2米,北面的黄河故道比里下河地区高5米,南面是新通扬运河和沿江高沙地,西面是高耸的京杭运河大堤,因此里下河地区易发洪涝灾害,下图示意里下河地区位置和河网分布。

提出里下河地区防治洪涝灾害的措施。
读泰国相关地图,回答下列题。

【小题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小题2】对于该国工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从气候与地形角度看,泰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且集中 ②热带雨林气候,终年多雨
③中南部地势低平,积涝成灾 ④北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
A.①③ | B.②③ | C.②④ | D.①④ |
A.科技发达 | B.国际市场广阔 |
C.基础设施完善 | D.劳动力价格较低 |
有关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季节性降水集中,降水强度大 | B.围湖造田,蓄洪能力下降 |
C.河道弯曲,泥沙淤积,流水不畅 | D.人类活动对洪涝灾害几乎没有影响 |
下图中数字代表广州、圣地亚哥、乌鲁木齐、吉隆坡四个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四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
【小题2】关于易发生滑坡地区的地理特征的叙述,可能的是(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小题1】四个城市附近地形最不易形成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①地形崎岖 ②全年降水丰富,年际变化大 ③地表基岩广布 ④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质多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