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13 km。地震造成196人死亡,11 470人受伤,152万人口受灾,造成5.6万间房屋倒塌,严重损房14.7万余间。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地震的孕灾环境主要是(  )
A.岩石圈B.大气圈
C.水圈D.生物圈
【小题2】下列属于地震灾害主要受灾体的是(  )
A.桥梁、厂矿B.沉损船只
C.滑坡D.泥石流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2年2月欧亚大陆遭遇极寒和大雪袭击。极端天气导致人员死亡,交通运输中断和电力、燃气供应紧张,严重影响居民正常生活。而位于意大利的温暖的威尼斯水城也在寒潮中变成了“冰城”。
材料二:降雪对基础设施和交通的影响。

(1)根据材料的描述,此次降雪是否是一次自然灾害,为什么?
(2)材料中体现了此次降雪造成的哪些方面的影响?还有可能造成哪些方面的影响?
(3)当地可采取哪些方面的措施降低其影响?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元旦上海外滩的踩踏,70余人伤亡;“4·25”西藏地震(受尼泊尔地震影响)入选年度“十大自然灾害”;6月1日“东方之星”442条生命永诀;8月12日天津滨海爆炸痛彻中国;12月20日深圳泰裕工业园山体滑坡,33栋建筑物被掩埋……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小题1】以上事件均可称为(  )
A.自然灾害B.灾害
C.生产事故D.事故
【小题2】与“4·25”西藏地震发生关系最密切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
B.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C.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
D.非洲板块和欧亚板块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区暴雨往往引发泥石流
B.梅雨和寒潮大多相伴出现
C.地震可引发滑坡和崩塌
D.火山喷发可加剧气候干旱
当前题号:4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选项,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旱灾B.滑坡C.雪灾D.泥石流
当前题号:5 | 题型:多选题 | 难度:0.99
下列事件属于自然灾害的有( )
①北京时间2016年11月8日8时,云南红河发生山体滑坡,导致1人死亡②车辆严重超载导致大桥坍塌③北京时间2016年8月30日,台风“狮子山”袭击日本,并造成严重财产破坏和人员伤亡④太平洋某无人小岛上的火山喷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对自然灾害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
A.人们应该与自然为敌,通过“征服自然”来“消灭”自然灾害
B.我们应该趋利避害、化害为利,将自然灾害的损害降到最低
C.自然灾害和其他事物一样具有双重性,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待它
D.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资源损失的灾情相对于财产的损失而言具有的特点是(    )
A.滞后性和隐蔽性B.长远性和超前性
C.广泛性和间接性D.滞后性和地域性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表为世界主要农业灾害的分布,欧洲雪灾明显多于其他大洲的主要原因是
A.草场面积广阔,牧畜多B.冬季气候温湿,气旋活动频繁
C.冬季气候寒冷,1月均温低于0 ℃D.地形以平原为主,地表水源丰富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自然灾害灾情的大小通常以人类社会和自然资源的损失为衡量标准,如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与环境破坏等。据此完成小题。
【小题1】自然灾害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
A.对人类生理、心理的损害B.财产损失
C.自然资源与环境破坏D.停工停产、交通通信中断
【小题2】某一自然灾害的灾情指标有受灾面积、成灾面积、绝收面积、减产面积、经济损失等。该自然灾害可能是(   )①干旱 ②洪涝 ③地震 ④风暴潮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小题3】不同的自然灾害各有其一定的受灾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干旱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B.地震的主要受灾对象为农作物及农田
C.风暴潮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D.洪水的主要受灾对象是工程建筑
【小题4】通信系统、供电系统、交通系统等生命线工程,易受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多受________________等受灾方式的损害(   )
A.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开裂、沉陷、淤埋、泄漏
B.洪涝、干旱、冻害、风暴、病虫害;浸泡、缺水、冷冻、雹砸、虫食
C.洪涝、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浸泡、淤埋、腐蚀
D.地震、洪水、滑坡、泥石流、风暴潮;变形、震塌、沉陷、毁坏
【小题5】自然灾害对自然资源和环境造成的灾情相对于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等灾情来说,具有(   )
A.滞后性、隐蔽性、广泛性和深远性B.超前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深远性
C.滞后性、隐蔽性、狭窄性和暂时性D.滞后性、显著性、广泛性和暂时性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