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2010年8月24日电 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曹清尧24日说,我国松材线虫病疫区已扩大至江苏、浙江、安徽等12个省份的113个县(松材线虫病又称松树“癌症”,传播蔓延迅速,防治难,是松树的一种危险性和毁灭性病害,是国内外要求控制和消灭的一种检疫性病害)。
据此回答下列小题。【小题1】下列关于松材线虫病害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传染容易 | B.致死速度快 | C.蔓延迅速 | D.危害树叶 |
①松材线虫 ②松毛虫 ③杨树蛀干害虫 ④泡桐大袋蛾 ⑤蝗虫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⑤ | C.①②④⑤ | D.①③④⑤ |
关于致灾因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是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文化环境、自然资源 |
B.是对人类社会造成损害的自然异常变化 |
C.因灾导致的生命、财产、资源损失的情况 |
D.地表各圈层共同组成的地球表层环境 |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 2013年 4月 20日,这里发生了7.0级地震,2013年 4月21日夜至24日,震区出现多次降雨,本次地震后,图示区域发生了严重的次生灾害。
据图文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本次地震最可能诱发的次生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 B.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 |
C.火灾 | D.生物灾害 |
①地处地震断裂带
②山高、坡陡、谷深
③地震造成网管破裂,出现漏气、漏电
④河流多,河道弯曲,水流缓慢
⑤沿河有城镇分布
⑥降雨诱发
A.①③④⑤ | B.②④⑤⑥ | C.①②④⑥ | D.①②⑤⑥ |
2019年第2号台风“蝴蝶”,于2月20日在西北太平洋生成。此季节生成的台风对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影响较小的原因是
A.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北,且势力强 | B.台风源地位于赤道附近,距离远不易到达 |
C.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不在台风移动路径上 | D.我国东部近海表层水温低,台风不易生成 |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8年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①时段 | B.②时段 |
C.③时段 | D.④时段 |
A.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 |
B.农田病虫害减少 |
C.可以使电力电信设施毁坏 |
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 |
2016年11月14日新西兰南岛中部地区发生7.5级地震。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按自然灾害的性质分,地震属于
【小题2】该国南岛西侧降水较多的主导因素是

【小题1】按自然灾害的性质分,地震属于
A.地质灾害 |
B.气象灾害 |
C.海洋灾害 |
D.生物灾害 |
A.纬度 |
B.大气环流 |
C.洋流 |
D.海陆位置 |
霜冻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地表温度骤降到0℃以下,使农作物受到损害的现象。我国东北、华北地区霜冻灾害发生的季节可能是
①早春 ②初夏 ③晚秋 ④寒冬
①早春 ②初夏 ③晚秋 ④寒冬
A.①③ | B.②③ | C.①④ | D.②④ |
下图为地震、滑坡两种地质灾害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2】关于两种地质灾害的分布、危害和治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小题1】关于两种地质灾害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震多发生在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 |
B.滑坡是山区沟谷中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
C.两种地质灾害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 |
D.两种地质灾害的发生都与气象灾害存在着关联性 |
A.地区分布均不受地形因素影响 | B.滑坡是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 |
C.地震灾害可以通过监测和预报避免灾害的发生 | D.恢复植被、保持水土可以减小滑坡的发生频率和强度 |
在灾害强度相同情况下,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存在地域差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B.经济落后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
C.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强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高 |
D.经济发达但防抗灾能力弱的地区,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