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世界地质公园之—黄山
(1)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2)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3)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4)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小题1】黄山雄踞于我国_____省南部小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小题3】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材料:世界地质公园之—黄山
(1)黄山属花岗岩峰林景观。在距今约1.4亿年前,地下炽热岩浆在地壳薄弱的黄山地区上侵。在距今6500万年前后,黄山地区的岩体又发生了较强烈的隆升。
(2)随着地壳的间歇抬升,这里的花岗岩体遭受风化、剥蚀,奇峰耸立(海拔千米以上的高峰有72座),怪石千姿百态,由此而成了黄山雄峻瑰奇的美景。
(3)黄山多云海,每当雨过天晴,或在日出前后,山谷中就雾起云腾,铺天盖地而来。
(4)黄山的奇松、怪石、云海和温泉以“四绝”名扬天下。
【小题1】黄山雄踞于我国_____省南部小区,构成黄山秀丽风光的物质基础——花岗岩,按成因分________________。
【小题2】说明形成黄山奇峰异石地貌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及其表现形式。
【小题3】请从水汽凝结条件的角度,简要分析黄山云雾多出现在雨过天晴之时或日出前后的原因。
“三S”旅游所依托的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 )
A.亚热带和热带的滨海地带 |
B.温带和亚热带的滨海地带 |
C.温带和寒带的滨海地带 |
D.温带和热带的滨海地带 |
某校兴趣小组查阅资料时发现,在图甲中①处有一瀑布,有史为证,此瀑布“激流翻滚,惊涛怒吼,其声方圆十里可闻,其形恰如巨壶倒悬,场面极为壮观”。然而同学们在秋游时,并未欣赏到如此壮观的场面。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成因。
(2)在大型瀑布之下往往会有水潭,结合图乙信息,分析其成因。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甲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 ;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验证上述假设,同学们必须寻找的资料或证据有 。

(1)试分析该瀑布景观最为壮观的季节及成因。
(2)在大型瀑布之下往往会有水潭,结合图乙信息,分析其成因。
(3)秋游时,同学们对图甲中②河谷的成因产生了好奇,纷纷发表看法,一共提出了四种假设,请你根据所学的地理知识将下面的假设补充完整。
假设一:向斜成谷;
假设二: ;
假设三:_______________;
假设四:_______________;
(4)如果要验证上述假设,同学们必须寻找的资料或证据有 。
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月至次年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自然景色需要掌握什么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云海最适宜在一年之中的 季,在 的天气状况中欣赏。
(4)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5)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材料一:黄山集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飞瀑、雁荡之巧石、峨眉之秀丽于一体,除了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四绝”闻名天下外,黄山旅游景观还有“春(3~5月)观百花竞开,松枝吐翠,山鸟飞歌;夏(6~8月)观松、云雾及避暑休闲;秋(9~11月)观青松、苍石、红枫、黄菊等自然景色;冬(12月至次年2月)观冰雪之花及雾凇”之变化。
材料二:黄山冬雪雾凇图。

(1)说明欣赏黄山春、夏、秋、冬不同自然景色需要掌握什么要领。
(2)简述黄山雾凇的成因。
(3)黄山云海最适宜在一年之中的 季,在 的天气状况中欣赏。
(4)黄山“四绝”之一是怪石,在游览时怎样欣赏到这些岩石地貌的酷似造型?
(5)黄山迎客松常年站在黄山上,迎接远方到来的游客,给人宾至如归的感觉。如果你去观看黄山松,可能不像人们所宣传的那种神态。这是否会影响你的欣赏?
有关人文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文景观只具有历史文化价值,而无科学价值 |
B.人文景观是指人类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代建筑 |
C.埃及金字塔、巴黎凯旋门都属于人文景观 |
D.现代人创造的文化景观一般价值不大 |
【旅游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据统计,庐山风景区内宾馆大部分集中在海拔940~1240米的地方,占其总量的98.6%。下图中,图甲为庐山风景区宾馆与交通分布图,图乙为不同坡度等级宾馆分布图。


分析庐山风景区内宾馆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据统计,庐山风景区内宾馆大部分集中在海拔940~1240米的地方,占其总量的98.6%。下图中,图甲为庐山风景区宾馆与交通分布图,图乙为不同坡度等级宾馆分布图。


分析庐山风景区内宾馆分布特征及其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省区有各省区的特点:广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贵州则是“界于二者之间”。
(1)徐霞客为________朝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山海经·山经》和北魏郦道元的《________》等。
(3)喀斯特溶洞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4)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________;“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
(6)文中“穿穴之流”是指________。
材料:徐霞客在考察了广西、贵州、云南后,对这一带发育的峰林地貌作了总结:“峭峰离立,分行竞颖”“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他还指出这“磅礴数千里”的岩溶地貌,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各省区有各省区的特点:广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云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贵州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又说:云南之山“惟多土,故多壅流成海,而流多浑浊”;广西“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贵州则是“界于二者之间”。
(1)徐霞客为________朝人,著名的地理学家。
(2)比《徐霞客游记》更早记载溶洞的著作包括成书于战国年间的《山海经·山经》和北魏郦道元的《________》等。
(3)喀斯特溶洞形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
(4)西南地区喀斯特地貌发育的主要自然条件是什么?
(5)文中“壅流成海”的“海”是指________;“流多浑浊”的原因是________。
(6)文中“穿穴之流”是指________。
下列国外名景与所在大洲对应正确的是( )
A.特洛伊考古遗址——欧洲 |
B.阿波罗神庙——非洲 |
C.加拉帕戈斯群岛——美洲 |
D.吴哥窟——大洋洲 |
《徐霞客游记》写道:“遥望东界遥峰下,峭峰离立,分行竞颖,复见粤西面目;盖此丛立之峰,西南始于北,东北尽于道州(湖南道县)。”据此完成各题。
【小题1】徐霞客所描述的地貌分布在我国的( )
【小题2】形成该种地貌的主要因素是( )
【小题3】徐霞客注重对自然奥秘执著探索的时期是( )
【小题1】徐霞客所描述的地貌分布在我国的( )
A.云贵高原 | B.四川盆地 |
C.黄土高原 | D.两湖之地 |
A.岩浆喷发 | B.海浪冲击 |
C.冰川运动 | D.流水侵蚀 |
A.22岁以后 | B.明崇祯九年(1636) |
C.明崇祯十三年(1640) | D.青壮年时期 |
“红三角”区域经济圈,包括湖南郴州、江西赣州和广东韶关三市,区域人口约1 500万,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由于三市同是革命老区,又同属红色砂砾岩地貌,且三地相连成三角形,故被称为“红三角”。读图,完成各题。

【小题1】按成因分类,本区域的红色砂砾岩属于( )
【小题2】红色砂岩山地风化形成的地貌景观,在亚热带地区与丰茂的植被相映衬,成为特色鲜明的风景旅游资源。这种地貌景观是( )

【小题1】按成因分类,本区域的红色砂砾岩属于( )
A.岩浆岩 | B.沉积岩 |
C.变质岩 | D.侵入岩 |
A.丹霞地貌 | B.雅丹地貌 |
C.喀斯特地貌 | D.球状地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