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太平洋局部海域海底地形简图回答问题。

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______。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______。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是______。
⑵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______处,原因主要是______;渔业资源丰富的是______处附近海域,成因是______。
⑶2011年12月18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______。(双选)
⑷④处箭头所指的海底地形类型为______。试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⑴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①处海域属于______。该处海底储量巨大的矿产资源是______。海上航行、海底隧道和港口建设均利用的海洋资源类型是______。
⑵①②④三处比较,表层海水盐度最高的是______处,原因主要是______;渔业资源丰富的是______处附近海域,成因是______。
⑶2011年12月18日,③处附近一座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倾覆,救援船只因舷窗破损进水导致作业中断。造成这次救援中断的主要自然原因可能是______。(双选)
A.天气严寒 | B.台风影响 | C.海浪和海冰冲击 | D.海水污染严重 |
每年有大约400座冰山从格陵兰岛始发,最终漂入纽芬兰岛附近的温暖水域,威胁着航道上的船只安全。读北大西洋中高纬度洋面年平均水温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纽芬兰岛附近出现冰山数量最少的季节是
A.春季 | B.夏季 |
C.秋季 | D.冬季 |
A.盛行风不同 | B.洋流性质不同 |
C.距大陆的远近不同 | D.人类活动强度不同 |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洋灾害除了赤潮现象,还有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的月份是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与往年平均值相比,2010年各月份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普遍罗__(高或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简析赤潮发生的人为原因?

(1)海洋灾害除了赤潮现象,还有____、_____等自然灾害。
(2)2010年我国赤潮发生次数最多、累计面积最大的月份是____,其原因是____、____。
(3)与往年平均值相比,2010年各月份赤潮发生次数和累计面积普遍罗__(高或低)。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简析赤潮发生的人为原因?
2009年7月18日“大洋一号”从广州长洲码头出发,继2005年首次环球科考后,开始了第二次环球远洋科考的征程,考察区域涉及三大洋。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科考船在麦哲伦海峡最可能看到的是( )
A.风暴潮 | B.海冰 | C.冰山 | D.海啸 |
亚速海是世界上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8米,海水盐度低,沿岸常年有海流,海底地形平坦,冬季大幅封冻。冬季盛行偏北风,西北部海区常有惊涛巨浪,景象十分壮观。刻赤海峡是连接亚速海和黑海的通道,二战时建有铁路大桥,后因自然原因损毁,2018年俄罗斯新建的刻赤海峡公路两用大桥通车。西部有狭长的沙嘴与锡瓦什湾相隔,锅瓦什湾大部分水体深度在0.5米到1米之间,海底有厚达5m的淤泥。由于生物的作用,常散发出腐败的气味,夏季尤臭。下图为亚速海及周边区域略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百年来,亚速海的盐度发生了变化,关于其盐度变化及主要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变小 全球变暖导致冰雪融水增多,补给水源增多 |
B.变小 经济发展排放的废水增多,稀释了海水 |
C.变大 全球气候变暖,蒸发加剧,盐度增加 |
D.变大 生产活动中大量引水,海平面下降,黑海海水倒灌 |
A.因发生地震灾害而损毁 | B.由火山喷发的熔岩摧毁 |
C.海水挟浮冰撞毁桥墩 | D.因泥沙淤泥积航道而废弃 |
A.夏季亚速海的洋流较弱 | B.夏季蒸发大,降水少,湾内水位浅 |
C.夏季气温高,微生物生长活跃 | D.沙嘴阻挡了内外海水的交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