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据材料分析,甲岛主要开发方向为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乙岛主要开发方向为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舟山群岛渔业资源丰富的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渔业、物流业、旅游等产业发展可能产生的海洋环境问题有___________,当地应采取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
潮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在潮间带创造了众多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是用岛上岩石块相互“咬角”固定而垒成,石材间隙处以较小的石块或珊瑚礁填入并敲实,没有任何黏胶、铁链等外来物的牵连固定。石沪沪墙“朝陆一侧陡,向海一侧缓”,石墙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能力强的生物,石墙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下图中a图示意澎湖列岛的位置,b图为著名的“心形项链”石沪,c图示意石沪沪墙剖面。

(1)描述渔民利用石沪“捕鱼”的工作原理。
(2)分析石沪沪墙形态以及“种养” 藻类、贝类等生物的作用。
(3)运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出石沪“捕鱼”的好处。
浙江省东南部的象山港北靠杭州湾,港湾优良,开发利用强度不断加大,海岸线也在不断变化。如图为1985-2015年象山港人工化强度与岸线长度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图中四条岸线分别对应整体岸线,自然岸线,人工岸线,海岸人工化强度的是()
A.①④③② | B.①②③④ | C.④③②① | D.①③④② |
A.人工开发强度增大,改变海岸地质构造 | B.海岸人工化强度增加,海岸抗侵蚀能力增强 |
C.自然岸线缩短,海洋生态恶化 | D.人工岸线增长,生物多样性增加 |
A.岛屿海岸线增长,岸线资源更加丰富 | B.海岸线增加,岸线资源增加 |
C.舟山渔场鱼类游往其他地区 | D.浮游生物生长加快,吸引更多的鱼类 |

(1)图中字母表示的海底地形名称是A ;B 。
(2)①处为基岩海岸,其主要利用方式为 ;②处为砂质海岸,其特点是 ;③处为珊瑚礁海岸,它与红树林海岸同属于 海岸。
(3)图中②处附近有莺歌海盐场,分析其发展晒盐业的主要有利自然条件 。
(4)海南岛已被国家确定为“国际旅游岛”,这将促进其海岸带的大规模开发。在大规模开发海岸带过程中,应采取哪些措施保护海洋环境?

【小题1】江苏沿岸的海岸类型主要属于
A.基岩海岸 | B.淤泥质海岸 | C.红树林海岸 | D.砂质海岸 |
A.侵蚀作用 | B.搬动作用 | C.沉积作用 | D.变质作用 |
A.开发滨海旅游业 | B.开辟为港口 | C.建海滨浴场 | D.发展滩涂养殖 |
乐清湾位于浙江省南部,三面环陆,是一个深入陆地的半封闭海湾。湾内水深港阔,岛屿错列,是典型的强海潮区,沿岸有清江、白溪等30余条大小溪流入注。乐清湾是浙江省重要的海水养殖基地和贝类苗种基地。近30年乐清湾海洋经济发展迅速,受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海岸线发生了很大变化。下左图为1990-2017年乐清湾海岸线长度统计图:下右图为乐清湾位置示意图。

分析乐清湾自然海岸线变化的人为原因,并说明海岸线变化产生的不利影响。
江苏滨海湿地是中国乃至世界为数不多的典型原始海岸湿地之一。围垦是滨海湿地人为干扰的主要因素,直接改变了滨海湿地景观自然演变的过程和方向。下图示意江苏省四县市13段海岸观测点测量到4个年份围垦边界向海洋推进变化的情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关于图示时期围垦边界的说法,正确的是
A.1979-1991年S7段推进距离最大 |
B.1979-2015年推进速度先慢后快 |
C.2003-2015年东台段推进速度最快 |
D.1979-2015年总体向海洋方向推进 |
A.土地盐碱化加重 | B.蒸发量和年降水量明显减少 |
C.河流含沙量增大 | D.动植物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 |
下列地理事物不属于近代才出现的海洋交通与通讯方式的是( )
A.海底光缆 | B.海底隧道 | C.远洋航行 | D.海底管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