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示意“我国福建省南部局部沿海全新世(开始于1.15万年前)以来海岸变迁状况”。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全新世以来海岸变迁的状况是(  )
A.一直向陆地方向后退B.一直向海洋方向推进
C.位置相对稳定D.先向陆地后退,后向海洋推进
【小题2】对海岸线的变迁影响较弱的地质作用是(  )
A.河流的沉积作用B.地壳的升降运动
C.风力的侵蚀作用D.海浪的搬运、堆积作用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题文)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在潮间带创造了众多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是用玄武岩石块相互“咬角”固定而垒成,石材间隙处以较小的石块或珊瑚礁填入并敲实,没有任何黏胶、铁链等外来物的牵连固定。石沪核心部分由潮池和沪墙组成,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石沪沪墙“朝内(潮池)一侧陡,向外一侧缓”,石墙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能力强的生物。左图示意澎湖列岛的位置,右上图为著名的“心形项链”石沪(其开口朝北),右下图示意石沪沪墙剖面。

(1)简述渔民利用石沪“捕鱼”的原理及这种捕鱼方式的优点。
(2)比较澎湖列岛冬、夏季节石沪捕鱼量差异,分析原因。
(3)分析石沪沪墙形成及附着生物的作用。
(4)近年来部分石沪被遗弃、损毁,分析原因并提出保护石沪的合理化建议。
当前题号:2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7年8月29日,央视CCTV-13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栏目播放新闻《海南三亚:人工珊瑚生态系统恢复明显》。报道指出,近年来,三亚市附近部分海域人工珊瑚礁生态系统正在逐步得到恢复,点赞三亚珊期礁恢复工作。下图为人工修复珊瑚礁图。

(1)分析珊瑚礁遭到破坏的原因。
(2)简述保护珊瑚礁海洋环境的措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海洋地理] 2016年05月06日《羊城晚报》报道:广州市南沙区坦头村的天然红树林是迄今为止广州唯一一片幸存的天然红树林湿地,右图为“树龄在百年以上的秋茄古树(仅存两棵)”。历史上,这里曾有大面积茂密的红树林,但由于长期的围海造田、围垦养殖以及道路、码头的建设和海洋污染,使天然红树林几乎已被破坏殆尽。据此回答问题。

(1)红树林所属的海岸类型是 ,其主要分布在我国的    (填温度带)  (填海岸类型)海岸上。
(2)简述红树林海岸的生态价值:
(3)厂东省保护坦头村百年天然红树林的主要措施有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海洋地理] 下图中,左图为“台湾海峡及其附近海区夏季海水表层盐度分布图”,右图为“台湾海   峡及其附近海区冬季表层盐度分布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台湾海峡冬夏季表层盐度分布特征的相同点有 ,不同点有
(2)台湾布袋盐场形成的主要原因有   
(3)台湾海峡西岸的主要海岸类型是 ,特点有 ,其开发利用的方向是
当前题号:5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海洋地理]  下图为“江苏省海岸带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江苏沿海盐场主要分布在     ,盐场晒盐多在春季的主要原因是
(2)当前,江苏省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   
(3)简述江苏沿海滩涂主要有哪些利用方式:
(4)简述建设大丰港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在台湾澎湖的海滨,矗立着一种古老的人工建筑物——石沪。石沪通常位于潮间带,是利用海水的周期性涨退与鱼群洄游特点而设下的捕鱼陷阱。沪墙是石沪的主体构件,是由具有大量气孔的大块岩石和珊瑚礁碎屑砌嵌在一起而成的。沪墙高大,内壁陡直,甚至在顶端常有一小段卷曲。图甲是台湾双心石沪俯瞰图,图乙为沪墙剖面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渔民捕鱼时鱼群集聚的区域是(  )
A.①B.②
C.③D.④
【小题2】关于图中沪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处为沪内、B处为沪外B.沪墙质地坚硬,具有层理构造
C.由喷出岩混入珊瑚礁碎屑堆砌而成D.形态成因与流动沙丘形态成因相同
【小题3】关于石沪选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筑沪区平坦开阔,利于集鱼B.沿岸潮间带均可筑沪集鱼
C.潮差小的区域,集鱼效果好D.海浪小的区域,集鱼效果好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由于地质构造与岩性复杂、地貌类型各异,海南岛海岸类型较多。人工岸线以养殖因堤与建设因堤为主,多分布在易于开发的平原海岸及经济发达且人口密集的河口区域;自然岸线包括基岩海岸和生物海岸,基岩海岸主要分布在北部与东南部,生物海岸(包括红树林海岸)分布在海口、文昌这类以旅游业为主的城市。儋州市位于海南省的西北部世纪90年代以后,养殖业迅速发展,“凸”形围堤渐增,岸线明显向海推进。随着人工岸线的增加,自然岸线相应减少,可能导致岸线侵蚀、水生动物栖息地减退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1)指出近三十年文昌段海岸线的变化。
(2)简述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对海南生物海岸线可能产生的影响。
(3)分析近三十年儋州段海岸线变化的原因。
(4)针对海岸线的变化和开发现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石沪是修建在潮间带(最高潮位和最低潮位间的海岸),利用海水运动将鱼群困在石墙内的传统陷阱式捕鱼设施,下图示意台湾澎湖“心形项链”石沪,“项链坠”是集鱼的沪房,“项链串”是防止鱼游出石沪的石堤。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石沪主要修建在潮间带,主要是因为潮间带
A.海水深度较浅B.海面风浪较小
C.渔业资源丰富D.海水周期涨落
【小题2】推测沪房处的石墙剖面结构与实际最符合的是
A.B.
C.D.
【小题3】石沪捕鱼设施的主要作用是
A.捕鱼产量增加B.有利水体净化
C.避免海岸侵蚀D.资源持续利用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在我国南海分布着许多宛若翡翠的环礁,环礁由珊瑚虫营造而成,造礁珊瑚一般只生活在水温较高、光线充足、水质清洁、饵料和氧气充足的水域。近年来,南海环礁区域开发活动日盛。下图为我国南海某环礁礁顶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礁前斜坡珊瑚的生长速度最快,其主要原因是(  )
①海水较深;②风浪拍抚;③基底坚实;④水体清澈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小题2】人们在珊瑚礁区的开发活动,所选择的位置不合理的是(  )
A.海水养殖——礁前斜坡B.潜水运动——潟湖区
C.水上旅游——潟湖坡D.工程建设——礁坪区
当前题号:10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