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是最早的光合放氧生物,对地球表面从无氧的大气环境变为有氧大气环境起了巨大的作用。蓝藻在生长过程中能黏附海水中细小的沉积物,当沉积物增多,蓝藻需要移动到表层寻找光源进行代谢。这样,沉积物一层一层地堆积,就形成了垫状或垛状的岩石结构,称为叠层石。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蓝藻在地球演化历程中,最大的作用是
A.制造氧气B.形成叠层石C.形成煤炭D.形成铁矿石
【小题2】叠层石的形成条件有
①蓝藻的数量多 ②有一定数量的细小沉积颗粒
③水底流速较慢 ④岩石增长速度慢于剥蚀速度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
A.爬行类B.鸟类
C.两栖类D.鱼类
【小题2】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
A.古生代B.中生代
C.元古代D.新生代
【小题3】地质历史上出现了两次重要的全球性生物大规模灭绝的时期,恐龙灭绝是在(  )
A.古生代中期B.中生代中期C.中生代末期D.古生代末期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五莲县许孟镇北部(与诸城市交界处)出土了中国角龙等化石骨架以及恐龙骨骼化石、蛋化石等极具代表性的恐龙化石。据悉,这些恐龙主要生活在白垩纪。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白垩纪属于
A.前寒武纪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小题2】白垩纪所处时代
A.被子植物繁盛B.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C.脊椎动物大发展D.金属矿产富集这一地层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8年1月15日,科研人员宣布发现了一种乌鸦大小、像鸟一样的恐龙,它有色彩艳丽的羽毛,生活在1.61亿年前的侏罗纪时代的中国东北,科研人员将它命名为“彩虹”。下左图为彩虹恐龙化石,下右图为彩虹恐龙想象复原图。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恐龙生活在
A.元古宙B.古生代C.中生代D.新生代
【小题2】下列关于生物演化过程,正确的是
A.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
B.海洋无脊椎动物一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一哺乳动物
C.脊椎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爬行动物
D.脊椎动物一哺乳动物一海洋无脊椎动物一爬行动物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关于甲、乙两个地质年代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古生代,乙是中生代B.甲是中生代,乙是古生代
C.甲是古生代,乙是元古代D.甲是新生代,乙是古生代
【小题2】按由老到新的年代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蕨类植物→被子植物→裸子植物B.三叶虫→鱼类→恐龙
C.元古代→古生代→太古代D.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两栖类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贵州省多高原山地,其所辖瓮安县磷矿采区的始杯海绵(属海生无脊椎动物,生活在距今约6亿年前)化石打破了科学界对“最早”动物的一般共识。

一般认为,海生无脊椎动物大量出现于
A.太古代B.元古代C.古生代D.中生代
当前题号:6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2019年4月17日,科学家宣布在阿根廷西部发现了至少有10只恐龙的化石,这些化石将近有2.2亿年的历史。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推测这些恐龙死亡的时期是(   )
A.古生代末期B.中生代早期C.中生代末期D.新生代早期
【小题2】下列关于恐龙生存时代表述正确的是(   )
A.被子植物繁盛B.小型哺乳动物出现
C.脊椎动物大发展D.金属矿产富集这一地层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试在图框内填上恰当事物的名称,使之成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的简单图式.(注:A代表外力作用)

(1)甲________,乙________,丙________,丁________.
(2)图中箭头B、D包含的意义分别是:B________,D________.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大致为:从________到形成________,又到新的________产生的过程.
当前题号:8 | 题型:填空题 | 难度:0.99
读某地地层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①②③④四个地层中,形成最晚的最可能是(  )
A.①B.②C.③D.④
【小题2】假如岩层④含三叶虫化石则该岩层可能形成于(  )
A.古生代B.中生代
C.元古代D.新生代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