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综合实验区位于福建省东部沿海,与台湾省隔海相望。近年来,该实验区通过积极承接台湾产业转移,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电子信息、海洋生物、清洁能源等现代产业。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平潭综合实验区承接台湾产业转移的优势区位条件有
①矿产资源丰富 ②地理位置优越
③政策支持 ④科技发达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A.带动经济发展 | B.降低能源消耗 |
C.增加就业压力 | D.消除环境污染 |
A.寒潮 | B.台风 | C.干旱 | D.沙尘天气 |

【小题1】下列受“哭泣曲线”影响的企业最可能是
A.饮料制造 | B.服装制造 | C.汽车制造 | D.飞机制造 |
A.降低职工工资水平 | B.降低能耗和土地成本 |
C.减小企业生产规模 | D.加强研发,提高自主创新水平 |
材料一 国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规划”,规划范围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
材料二 我国某区域图(下图)

材料三 下图为河北省煤铁资源分布与水系图。

(1)M地位于黄河上游,其建设大型水电站的有利条件是 、 。
(2)若甲地区植被遭大规模破坏,会加剧 等生态环境问题。
(3)图中的N为西电东送北线工程,该工程的建设对京津冀地区的有利影响是: 、 。
(4)北京与天津向河北省扩散产业和技术,对河北省产生的影响:
有利影响: ;不利影响: 。
(5)河北省发展钢铁行业的有利条件是: 。
(6)分析河北省发展钢铁行业对地理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2016年1月26日,全国纺织产业转移试点园区授牌仪式在株洲(位于湖南省东部偏北)芦淞区举行。株洲新芦淞白关(国际)服饰产业园大力承接东部沿海地区服饰产业转移,预计5至8年内打造成拥有40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布辅料市场、400家以上品牌服饰企业、10万从业人员的现代化服饰产业智慧园区。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小题1】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服饰产业向株洲转移的主要原因是( )
A.东部沿海地区土地租金、劳动力工资等生产成本高 |
B.东部沿海地区能源枯竭,满足不了生产需求 |
C.株洲服饰产业的科技实力强 |
D.株洲接近国际市场 |
A.增大株洲的就业压力 | B.推动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 |
C.利于株洲产业结构的调整 | D.促进株洲生态环境的改善 |
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中国北斗系统可广泛用于
A.农业中的精准施肥 | B.城市管理的规划设计 |
C.植物健康状况把脉 | D.生态环境问题的研究 |
A.环境污染加剧 | B.产业结构升级 |
C.温室效应增强 | D.海运需求增加 |
2012年国务院批准在贵阳和安顺两城市之间成立贵安新区(如图甲所示),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制造、航空制造、大数据处理等,在图乙中a、b、c分别表示影响工业区位的劳动力、技术、原料三大因素。

贵安新区建成之后带来的影响是( )
A.有效解决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问题 | B.阻隔两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
C.贵安新区将成为区域的行政中心 | D.加强省会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
材料一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
材料二 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
材料三 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

(1)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
(2)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

(1)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河北作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简述其优势条件。
(2)京津冀协同发展要实现互利共赢,分析京、冀两地产业转移对河北产生的积极意义。
山东省嘉祥县是鲁西南经济欠发达县,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手套加工业;20世纪90年代末江浙沪地区手套产业向嘉祥县转移后,当地逐步形成了由上千家手套加工相关企业组成的手套产业集聚,前期主要为欧美品牌做代工生产;2000年以来,一些成规模的手套加工企业先后获得自主出口权。目前嘉祥县是全国唯一的“中国手套名城”。
读世界手套产业转移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20世纪90年代嘉祥县吸引江浙沪地区手套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工业基础雄厚 | B.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 C.纺织原料丰富 | D.市场广阔 |
A.打造优质品牌 | B.节约能源消耗 | C.降低工人工资 | D.开拓国际市场 |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表
国家 | 每个雇员年产值(千美元) | 日工资(美元) | 年工资/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德国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德国而没有转向英国。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2)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3)全球三轮产业转移,对我们国家产业发展有何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