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珠三角地区的区位优势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城市首位度,一般用一个地区最大城市与第二大城市人口规模之比来表示这个最大城市的首位度,通常用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存在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读我国各地区首位度统计。
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下列国家城市的首位度与青海省情况最接近的是
A.德国 | B.澳大利亚 | C.日本 | D.阿根廷 |
A.中西部自然条件差,自然资源在首要城市分布集中 |
B.土地面积大,城市数量多发展快 |
C.区域经济落后,城市体系不完善 |
D.政策优惠,集中发展首位城市 |
①经济特区的设立 ②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③逆城市化现象的推动 ④产业转移导致大量人口和资产外迁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①④ |
材料一 西藏自治区是我国藏文化的主要分布地,藏文化内涵丰富,藏药就是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但受自然条件等影响,生态环境脆弱,工业基础薄弱,目前西藏地区经济水平还不太高。
材料二 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是西藏地区唯一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于2001年9月,其方向是“三个坚持、一个致力于”,即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吸收外资为主,出口为主和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发展方向是依托本地资源优势,以资源开发和加工为重点,生产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目前,西藏除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外,还有达孜工业园区等四个省级开发区。特色产业是区域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在西藏经济发展中,高原特色生物产业是其重要发展方向。下图是拉萨及其附近区域示意图。

(1)试分析西藏在食药产业方面的发展条件并提出发展措施。
(2)在钢铁工业、石油化工、棉纺织工业、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现代医药业等工业部门中,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应当发展哪一个部门?说明选择该工业部门的理由。
(3)结合西藏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和工业基础薄弱的主要特征,说明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

【小题1】下列不是河北雄县、容城、安新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优势条件是( )
A.现有开发程度较低,发展空间充裕 | B.离京津地区较近,交通便捷 |
C.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 | D.生态环境优良、环境承载能力较强 |
A.有利于提高北京的城市化水平 | B.北京的失业率可能提高 |
C.缓解北京市的人口压力 | D.可以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人口、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对比数据统计表。

材料二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产业集聚的主要地区之一。该地区企业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外商和港澳台独资及其控股企业以外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统称)发达。据资料统计,江苏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省企业比重的99. 7%;浙江省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近年来比例还在持续上升;上海市中小型民营企业占全市法人企业的比重在70%以上。下图为长三角城市分布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长三角城市群与美国大西洋沿岸城市群的共同特征。
(2)分析长三角地区民营经济对城市化发展的推动作用。

【小题1】图中四条折线中代表第三产业和人口城镇化率的分别是
A.①③ | B.②④ | C.③② | D.④③ |
A.第一产业产值逐年下降 |
B.城市人口规模增加 |
C.第二产业产值不断下降 |
D.第三产业产值始终未超过第二产业 |
A.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 B.工业产值持续上升 |
C.就业岗位越来越多 | D.交通条件逐步改善 |
特色小镇是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的“产、城、人、工”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瑞士东南部的达沃斯作为阿尔卑斯山系海拔最高的小镇,由最初的肺病病患疗养区逐步发展成为欧洲最大高山滑雪场,后又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闻名遐迩,是特色小镇的成功典范。现在每年有超过50次的大型国际会议在这个人口仅13万的小镇召开。
据此回答下面小题。【小题1】达沃斯成为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固定会址地的优势是
A.铁路、公路网发达,对外交通便捷 | B.高新产业发达,经济基础好 |
C.各行业顶尖人才汇聚,创新环境好 | D.空气质最高,环境非常优美 |
A.增加酒店投入,提高接待能力 | B.拓宽道路,完善市区道路网 |
C.扩大城市用地,提供更全服务 | D.集约用地,增加建筑物高度 |
A.以旅游业为核心,促进经济发展,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
B.以大城市为依托,承接大城市的产业和资金的转移 |
C.考虑特色文化与产业的融合,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
D.发挥当地产业基础优势,促进相关产业的集聚 |

【小题1】据图推测( )
A.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 | B.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 |
C.长三角地区将持续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 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 |
A.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
B.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恶劣 |
C.水资源短缺现象明显 |
D.农村经济严重落后,农业基础薄弱 |
材料一 2018年,国务院正式批复《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规划》,旨在将其培育发展成为中西部地区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地处我国半干旱半湿润地区,面积17.5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138.4万人,城市化率达69.3%,目前已拥有呼和浩特、包头两座大城市和鄂尔多斯、榆林两座中等城市,有世界最大的稀土矿床以及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石墨、铁矿等矿产资源。
材料二 图甲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概况图”,图乙为“呼包鄂榆城市群演化示意图”。

(1)改革开放以来该地区城市化主要表现为____________。
(2)依据当地资源条件,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可重点发展的优势产业。
(3)指出呼包鄂榆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应协同应对的生态和环境问题。
(4)简述呼包鄂榆城市群建设对国内其他城市群及对外开放的作用。
1949年以来,中国实现了由工业化初期向工业化中后期的历史性跨越,工业基地作为工业化的主要载体,规模不断壮大,结构不断调整。中国工业基地形成与演化的一般模式主要分为小型、中型、大型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的工业结构和主导因素具有明显的差异(下图)。
据此下列各题。
【小题1】四川攀枝花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钢铁工业基地之一,至今仍处于小型阶段。其主导因素为
A.自然资源 | B.国家政策 |
C.基础设施 | D.科学技术 |
A.装备制造业比重减小 |
B.基础原材料工业比重增大 |
C.轻工业比重持续增大 |
D.能源工业的比重保持不变 |
①延长产业链并不断优化工业结构
②大力发展劳动力密集型工业
③共享信息并不断扩大工业区范围
④多措并举促进工业转型升级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小题1】在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始终占绝对支配地位,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 |
B.第一产业产值不断下降,第三产业产值不断上升 |
C.成长阶段后期,第三产业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而导致区域走向衰落 |
D.人地关系越来越不协调 |
A.A—B—C | B.B—A—C |
C.B—C—A | D.C—A—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