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后,珠江三角洲地区迅速推进工业化,同时加快了城市化的进程。下图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总产值增长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中的阶段Ⅰ、Ⅱ两个发展阶段的主导产业分别是  (  )
A.原料密集型产业、动力密集型产业
B.劳动密集型产业、市场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新技术产业
D.高新技术产业、劳动密集型产业
【小题2】以下属于阶段Ⅰ工业发展特点的是(   )
A.建立了一大批需要劳动力的生活消费品加工工厂
B.外商的投资规模相对较大
C.工业附加值增长较快
D.成为我国最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
【小题3】以下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阶段Ⅱ进行产业升级的原因的是(  )
A.全国对外开放范围的扩大B.新能源矿产基地的开发
C.劳动成本优势的逐步丧失D.发达国家和地区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
当前题号:1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提出,坚持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以城市综合承载能力为支撑、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下表为2013年两城市群部分指标比较表。

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小题1】长江中游城市群与长三角城市群城镇化水平差异的成因是(  )
①长江中游城市群第一产业产值比重低于长三角城市群
②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总量少于长三角城市群
③长江中游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低于长三角城市群
④长江中游城市群对外开放程度低于长三角城市群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小题2】为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长江中游城市群应该(  )
①控制中小城市用地规模
②提高城市综合承载力
③加强城市间分工与合作
④限制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
A.①②B.①④C.③④D.②③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长三角”和“珠三角”是我国两个重要城市群。下图为两三角洲简图。

 
(1)两三角洲地区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导致酸雨危害严重,减少这些酸性气体排放有哪些主要措施。
(2)与其他城市群相比,长三角城市群的先天竞争力排第一,简要分析原因。
(3)伴随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该地区的农业应如何发展。
(4)与“长三角”城市群相比,“珠三角”城市化过程中出现了城市等级体系不合理、城市产业结构趋同等问题,请你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合理措施。
当前题号:3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埃及及周边区域略图。

 

材料二 历史上尼罗河的定期泛滥孕育了古埃及农耕文明,1970年阿斯旺大坝建成后,大坝下泄的水清澈无悬沙,农田由季节性灌溉改为常年灌溉。埃及耕地面积约占国土的3.7%,耕地、人口、城市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两岸尤其是三角洲地区。

材料三 埃及是非洲第二人口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与欧盟、非洲、阿拉伯国家等签有自由贸易协议(成员国之间货物流通免除关税和各种非关税壁垒)。中国巨石集团是全球规模最大的玻璃纤维制造企业,产品大量销往欧盟,2017 年巨石首个海外玻纤生产基地在中埃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全面建成,成为非洲唯一的玻璃纤维生产基地。

(1)简析埃及耕地资源短缺的主要原因。
(2)简述阿斯旺大坝的修建对尼罗河谷地农业生产自然条件的主要影响。
(3)简要说明在埃及投资建厂对提高巨石集团产品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4)随着埃及石油消费量增长,该国大力发展石化工业。有观点认为“与乙地相比,在甲城市加工石油会产生更多的环境问题,并带来更大的危害”。请阐述支持该观点的理由。
当前题号:4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地理研究中常常用某一区域内某行业的就业人口密度(即单位面积中某一行业就业人口的多少)来衡量该行业在该地区的集聚程度,就业人口密度的变化可以反映行业的集聚和扩散趋势。在全球化和产业重组过程中,长三角地区制造业扩散趋势越来越明显。

下图为“就业人口密度与到上海市中心距离的关系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见图甲,与2000年相比,2009年上海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就业人口密度大幅下降,而长三角其他地区保持较低密度,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①该行业需要大量劳动力,劳动力短缺
②该产业属于高能耗和资源密集型制造业
③该行业对交通的依赖性大
④长三角其他地区由于矿产资源、能源匮乏,该行业一直不是重点发展行业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④
【小题2】见图乙和图丙,与2000年相比,2009年纺织服装、鞋、帽制造业和电子通讯设备制造业就业人口密度在上海均增加,其原因是
A.上海交通便捷,人口密集,市场大,可以继续作为这两类制造业的中心
B.上海以外的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地价水涨船高
C.长三角地区高等院校在上海以外的其它地区建了分校
D.上海市区比长三角其他地区商务成本低
【小题3】上海制造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策略是淘汰和转移高耗能资源密集型制造业,继续发展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对该策略的评价不恰当的是
A.充分发挥上海的技术、市场、交通、劳动力资源优势
B.引发长三角地区生产成本的上涨
C.为当地众多劳动力保留就业机会
D.很好地保护上海地区的生态环境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读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位置图,回答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引进外资的有利条件是什么?(至少回答四点)
(2)与长江三角洲相比,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这一定困境,究其原因是什么?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按照“搜集资料——认识区域背景——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关注区域环境问题——探究区域发展方向”的思路,开展自主学习活动。下面为该小组搜集的几则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叙利亚人口稠密,地形以高原为主,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丰富,但工业发展落后,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小麦、棉花、葡萄、油橄榄、无花果等,出口棉花与小麦,是中东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国。

材料二 叙利亚及其附近地区图。

(1)认识区域背景:比较该国东部和西部地势特征的差异。
(2)分析区域发展条件:幼发拉底河沿岸是叙利亚重要的棉花产地,试分析其棉花生产的自然优势条件。
(3)关注区域发展问题:如果该地区大面积扩大棉花种植可能会产生哪些环境问题?
(4)探索区域发展方向:为了促进叙利亚的工业发展,根据本国资源状况,列举该国可以发展哪些工业部门?
当前题号:7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成渝经济区的实质是以重庆、成都两个超大城市为中心,以重庆城市群、成都都市圈、成内渝经济带、成德绵城市带以及川南城市群等多个城市群落为主体的超大城市群。读图,下列关于成渝经济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西部人口最为稠密、产业最为集中、城镇密度最高的区域
②成渝两市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成都在科技、商贸、文化教育方面优势明显,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
③该经济区地质条件复杂,多地质灾害
④该经济区可建成为能源基地、重型装备制造基地、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以IT产业为先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特色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长江上游生态屏障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③④
当前题号:8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受多种因素的制约,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后劲日显不足,而且出现了一系列问题。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与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不包括
A.产业升级面临困境B.城市建设相对滞后
C.生态环境问题日趋严重D.产业转移日渐加强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珠江水系图”


材料二、滇黔两省的能源储藏量占我国南方地区总量的80%左右,其中云南可开发的水能资源位居全国第二。而滇、黔、桂三省区GDP的总和仅为广东的一半。将滇、黔、桂三省区的水能资源开发出来送往广东,可形成我国西电东送南部主要通道。

材料三、自1991年以来,珠三角通过吸引美国、日本、欧洲等地高新技术产业的迁入,其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我国目前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产品出口额所占比重最高的产业。其中深圳的通信、东莞的IT、珠海的软件、肇庆的电子元件等都是在国内外市场上占有较大份额的知名品牌。

(1)珠江流域是我国内河航运发达地区之一,试分析其自然原因。
(2)从经济角度简述西电东送南部通道形成的积极意义。
(3)珠三角吸引高新技术产业迁入会给当地带来哪些有利影响?
当前题号:10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