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群一般是以经济比较发达、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核心城市为中心,由若干个空间邻近、联系密切、功能互补和等级有序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城市群的发展可在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互联互通,促进城市群内部各城市及城乡区域协同发展。

材料二 成渝城市群地处我国西南腹地,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沿长江通道(水运)横轴和包昆通道(铁路)纵轴的交汇地带,是全国重要的城镇化区域,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区位优势。自然禀赋优良,综合承载力较强,交通体系比较健全。成渝城市群是西部经济基础最好、经济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金融等产业实力较为雄厚,具有较强的国际国内影响力。下图为“成渝城市群空间结构规划略图”。


材料三 表为“长江流域三大城市2016年GDP及产业结构统计表”,图为“2000年、2010年和2016年成渝城市群部分城市的城镇人口统计图”。



(1)根据材料,分析成渝经济群发展的位置优势。
(2)根据材料二、三,从人文地理环境角度分析成渝城市群发展的区位优势。
(3)根据成渝地区城市发展现状及城市群发展的目标和要求,指出成渝城市群建设中应解决的主要问题。
(4)为顺利推进成渝城市群建设,分析应采取的主要措施。
当前题号:1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人才资源强国。技师技工一般是通过中等专业训练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成长起来的。下图为2013年中、美、日、德四国劳动就业人口中完成高等教育和中等技术教育的人口比例。由图中数据可以推测,与其他三国相比,我国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迈进的不利条件主要有(  )
A.劳动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偏低B.技师技工数量偏低
C.制造业从业人口数量偏低D.研发人员数量偏低
当前题号:2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珠江三角洲与长江三角洲和京津唐等地区相比,对外资吸引力正在下降,其原因是(  )
A.国家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实行了更优惠的政策
B.受地区产业基础和市场腹地等条件限制
C.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劳动力资源更为丰富、廉价
D.长江三角洲地区和京津唐地区水资源、矿产资源比珠江三角洲地区更丰富
当前题号:3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浙江省沿海无人岛众多,从可持续发展考虑,无人岛最适宜发展的产业是(   )
A.木材加工业B.水稻种植业
C.矿石开采业D.休闲旅游业
当前题号:4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浙江省的建制镇由改革开放之初的167个发展到1998年的1007个,2013年又减少到639个。读浙江省三大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随时间(a→b→c)变化图。

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浙江省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第二产业的产值比重不断增加
B.目前从事第三产业的人数最多
C.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变化最大
D.目前还处于工业化阶段
【小题2】关于浙江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国有企业发展是推动浙江省工业化、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B.国内市场腹地狭小
C.今后应积极发展工业,进一步以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D.进一步优化小城镇发展的空间结构布局
当前题号:5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根据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广东、福建、江西、湖南、广西、海南、四川、贵州、云南等省(区)政府以及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共同推动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9+2”)目前已成为中国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区域合作。2014年,泛珠三角合作走过十年,新一轮合作如何开展成为外界关注的焦点。

材料二 “泛珠三角”略图。


材料三 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成为经济发展的一大特色。如我国沿海企业向内地迁移,台湾产业向大陆转移。

(1)“9+2”可以实施优势互补。香港地区和西南地区发展经济的不利条件各是什么?
(2)从世界地域分布来看,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工业类型主要有哪些?
(3)区位优势差异是互补合作的基础,请对比分析图示①②地区发展经济的主要优势条件。
(4)“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可以更好地解决东、中、西部的协调发展问题。“泛珠三角”区域中属于西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是________
(5)简要论述“泛珠三角”与国内其他区域相比突出的区位优势。
当前题号:6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读“三种工业化、城市化模式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下列地区中,其发展模式与①相符的是(  )
A.美国“硅谷”B.德国鲁尔区
C.意大利新工业区D.中国长江三角洲
【小题2】20世纪80年代初,影响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的主导因素是(  )
A.侨乡B.政策
C.交通D.劳动力
当前题号:7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图为粤港澳区域简图。

材料二:近年来,珠江三角洲的化工、玩具和电子装配等工业向粤东、粤北和粤西一带逐步转移。其中粤东山区M县产业结构中2009年和2019年第一产业比重分别占29.8%和22.4%。

材料三:粤港澳大湾区以珠江口为核心,由广州、佛山、深圳等9个城市和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形成的城市群。“十三五”期间,广东重点打造辐射国内外的综合交通体系,通过地铁、轨道交通、城际列车、高速公路、高铁、航空、水运等多种方式,实现广州与珠三角各市1小时通达,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各市陆路2小时通达、与周边省会城市陆路3小时通达,与全球主要城市12小时通达。

(1)说明珠三角传统工业向粤东、粤北、粤西等区域转移的主要原因。
(2)推测工业转入对M县的环境质量的影响。
(3)评价珠港澳大桥等交通线路的建设对珠三角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
当前题号:8 | 题型:综合题 | 难度:0.99
下列措施中,不属于江苏省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措施是( )
A.进行行政区划调整,加大城市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B.“组团式”地发展城市群
C.进行工业结构调整,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向邻省落后地区转移
D.大力发展工业,以促进小城镇建设
当前题号:9 | 题型:单选题 | 难度: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