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阅读图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下图中我国境内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绒棉。目前,这些区域是我国最大的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高。近年来,每至棉花收获季节,数十万外地民工前来这里采摘棉花。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
(2)说明该区域商品棉生产的限制性因素。
该我国部分农产品优势产区布局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
(3)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由。

(1)试分析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品质优良的主要原因。
(2)试比较东北牛奶优势产区和京津沪牛奶优势产区的形成条件。
(3)与长江流域粮食优势产区相比,东北粮食优势产区粮食单产较低,而商品率较高,请说明理由。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耕地不断被挤占。但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总产量仍连续增长。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小题2】改革开放以来,下列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商品粮生产中的地位下降最为显著的是( )
【小题1】近年来,我国粮食总产量连续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
A.扩大了粮食播种面积 | B.加大了农业科技投入 |
C.改进了农田水利设施 | D.完善了粮食流通体系 |
A.太湖平原 | B.洞庭湖平原 |
C.江汉平原 | D.成都平原 |
吉林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农业建设正在向更高水平迈进,号称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首的“吉林黄金玉米带”真正成了仓廪丰实的“天下粮仓”,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吉林省的地位举足轻重。下图为中国和美国的部分地区,阴影部分为玉米带。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小题2】中美两国玉米带所共有的社会经济因素是(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小题1】我国东北玉米带和美国玉米带所共同具备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
①热量丰富,生长期长 ②地广人稀 ③夏季降水丰富,且灌溉水源充足 ④地势平坦 ⑤土壤肥沃
A.①④⑤ | B.②③④ | C.②④⑤ | D.③④⑤ |
①劳动力充足 ②机械化程度高 ③市场广大 ④复种指数高 ⑤交通运输便利
A.①③⑤ | B.②④⑤ | C.②③⑤ | D.①③⑤ |
中国东北三江平原地区种植水稻原本以地表水灌溉为主,后来打井抽取地下水灌溉,发展“井灌种稻”。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三江平原地区发展井灌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小题2】三江平原地区作为我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小题1】三江平原地区发展井灌水稻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地下水资源丰富 | B.土壤质地粘重 | C.地表水源丰富 | D.气温年较差小 |
A.单位面积产量高 | B.人均耕地面积大 |
C.城市化快速发展 | D.灌溉技术的发展 |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南美洲部分地区地形图及A、B两地气候资料。

材料二 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B地因曾垄断全球天然橡胶市场长达70年而获得“黑金之都”之称。20世纪30年代,东南亚人工橡胶种植成功,B地陷入长时间的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巴西唯一的经济特区,凭借其在国内的优势条件,该地迅速崛起,成了巴西东北部的工业中心。
(1)分析B地比A地更适宜天然橡胶生长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30年代B地衰落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B地天然橡胶迅速崛起的主要优势条件及对B地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在B地发展人工橡胶种植?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材料一 南美洲部分地区地形图及A、B两地气候资料。

材料二 天然橡胶是一种喜高温、多雨、静风和肥沃土壤的热带乔木。B地因曾垄断全球天然橡胶市场长达70年而获得“黑金之都”之称。20世纪30年代,东南亚人工橡胶种植成功,B地陷入长时间的衰落。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汽车产业的发展,作为巴西唯一的经济特区,凭借其在国内的优势条件,该地迅速崛起,成了巴西东北部的工业中心。
(1)分析B地比A地更适宜天然橡胶生长的原因。
(2)说明20世纪30年代B地衰落的原因。
(3)推测20世纪90年代以来,B地天然橡胶迅速崛起的主要优势条件及对B地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影响。
(4)你是否赞同在B地发展人工橡胶种植?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马铃薯在福建省种植历史悠久,种植面积逐年增长,形成了闽中戴云山区秋种、闽东北鹫峰山区春种和沿海平原冬种等三大种植区域。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小题1】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小题2】该地利用稻草秸秆进行马铃薯包心培土栽培(下种后6天内覆盖稻草并培土于稻草之上),关于这种措施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小题1】关于福建沿海平原种植马铃薯的不利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生长期内易受低温冻害影响,产量下降 | B.纬度较低,温度较高,病虫害较多 |
C.生长期内日照不足,影响开花结实 | D.气温日较差小,马铃薯品质欠佳 |
A.具有保温、保温,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和产量 |
B.改善土壤小环境,使薯皮光滑、薯型规则、裂薯少 |
C.减少土壤开裂,防止因块茎见光导致薯皮发青 |
D.增加土壤无机盐,提高马铃薯微量元素含量 |
读近30年来我国东北部分地区农业类型布局变化图,回答下面小题。

【小题1】图示地区近30年来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正确的是
【小题2】吉林玉米种植区号称“黄金玉米带”,玉米种植面积变化的原因是

【小题1】图示地区近30年来农业生产布局的变化,正确的是
A.玉米产区向西、向南扩展,种植面积扩大 | B.西部牧业生产面积扩大 |
C.副食品生产基地在各类城市周围大量涌现 | D.东部水稻生产面积缩小 |
A.玉米的生态适应性弱,产量较低 | B.国家粮食政策对玉米生产的倾斜 |
C.全球气候变化,作物生育期缩短 | D.年日照时间短,年平均降水量少 |
在我国南方山地和丘陵的土地利用中,应该( )
A.发展种植业,增加农民收入 |
B.发展畜牧业 |
C.大力发展林业,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
D.积极发展建筑材料业 |
读“东北地区年降水量分布图”(单位:mm),完成下题。

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乙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是( )
A.年降水量不足,缺乏灌溉水源 |
B.纬度偏高,低温冻害影响农作物生长 |
C.耕地多为旱地,人均耕地少 |
D.广泛分布红壤,土壤肥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