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东北地区的自然环境
- 东北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小题1】根据降水量、地形等因素推测甲、乙、丙三地主要的农业部门依次为
A.种植业、林业 、畜牧业 |
B.林业 、种植业、畜牧业 |
C.林业 、畜牧业、种植业 |
D.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
A.一年两熟到三熟 | B.一年一熟 |
C.两年一熟 | D.大部分地区两年三熟 |
A.我国商品粮供过于求 | B.当地气温低,不适宜大规模粮食生产 |
C.为了调整农业结构 | D.保护沼泽湿地,改善生态环境 |
A.耕地面积广 | B.生产规模大 | C.机械化水平高 | D.人口较少 |
材料一 在中共十八大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马立群建议,将松嫩和三江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在农田水利、农业机械化、农业生态、农业生产服务体系、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材料二 “北大荒”指20世纪50年代在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中尚未开发的区域。20世纪60年代,随着大庆油田的开发,国家加大了对“北大荒”荒地资源的开发力度。经过10~20年的草甸开垦和沼泽治理,“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材料三 东北地区黑土、黑钙土、沼泽分布图。


(1)分析“北大荒”沼泽地形成的原因及沼泽的生态功能。
(2)东北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试分析该区发展粮食生产的自然条件。
(3)-根据所学知识并借鉴东北农业发展历程,请你为宁夏平原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小题1】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地区相比,图示平原地区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条件是( )
A.交通发达 | B.单位面积产量高 |
C.水热条件好 | D.人均耕地面积广 |
A.以国营农场的经营方式为主 |
B.粮食商品率处于较低水平 |
C.已经形成粮食作物的地区专业化生产 |
D.是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 |
A.土壤十分贫瘠 | B.开发的成本太高 |
C.粮食过剩,价格下降 | D.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
A.机械化水平高 | B.人均耕地多 | C.土壤肥沃 | D.地形平坦 |

(1)三大农业区域的划分依据:_____、地貌、植被和_____等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差异及_______的不同。
(2)主要农业生产区域:①耕作农业区:主要分布在A_____平原,B______平原,C_______平原;作物主要有_____、大豆、小麦、水稻等。②林业和特产区:主要分布在D ______,E______,F________。

A.①地平原利用肥沃的黑土种植甘蔗 |
B.②地沿海利用滩涂发展海水养殖业 |
C.③地围湖造田,扩大耕地面积 |
D.④地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 |
材料一 2014年1月30日黑龙江农垦局负责人称,北大荒集团公司定位做大粮商是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确定的,垦区要具有世界眼光,要深刻理解中央和农业部的精神和要求,推进农垦事业再上新台阶。要抢抓机遇,实施大的发展战略,提升市场掌控能力和影响能力,利用自身实力与优势,掌握国际市场话语权。
材料二 我国目前部分优势商品粮基地分布和粮食流通格局图。

(1)丁区域曾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现在地位下降,从外地调入粮食量逐年增多,其主要原因是 。
(2)简要说明箭头A、B、C对西部地区的积极意义。
(3)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甲、乙、丙三个商品粮基地,填写下表。
商品粮基地 | 最主要的优势条件 | 最主要的限制性因素 |
甲 | | |
乙 | 夏季光热充足、昼夜温差大 | |
丙 | | 旱涝灾害频繁 |
(4)为增强“北大荒”品牌竞争力,该农垦集团在今后的生产中应采取哪些措施?
材料一 坦桑尼亚约有80%的人口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其中70%以上的农业人口在35岁以下。该国4400万公顷宜耕土地中,仅有23%被开发利用。木薯是坦桑尼亚的主栽作物之一,有“淀粉之王”之称。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到坦桑尼亚投资术薯种植-加工业的中国公司逐渐增多。
材料二 木薯适应性强,耐旱耐瘠,山地、平原均可种植;最适宜生长条件是年平均温度27C左右,年降水量1000~2000毫米且分布均匀、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
材料三 下图为“坦桑尼亚略图”。

(1)坦桑尼亚种植木薯的有利自然条件有________。
(2)坦桑尼亚吸引我国企业投资木薯产业的主要社会经济优势有_________。
(3)简述中坦合作发展木薯产业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表中是内蒙古自治区和海南省的产业结构信息,根据图表判断A、B两省区分别与海南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应关系,并说明理由(至少各写出两点)。
(2)根据A省区1985年~2010年农、林、牧、渔业产值结构变化,阐述A省区在此期间如何进行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并评价其合理性。
(3)结合B省区的区位优势,分析说明B省区优化产业结构可以采取的措施。

A.全球变暖,蒸发量加大 |
B.降水量年际变化过大 |
C.土地肥沃适合发展农业 |
D.开垦湿地从事粮食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