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地理
- 人文地理
- 区域地理
-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 + 区域经济发展
-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 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以美国为例
-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以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
-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 选修地理
- 世界地理
- 中国地理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和图表,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及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表1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材料三 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地理环境的变化,特别是石油、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使用,导致对煤炭的需求不断所减少;随着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对钢铁需求量减少。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多种行业协调发展、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成为欧洲最重要工业区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8分)
(2)鲁尔区经济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阅读材料二、三,指出其发展经验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6分)
材料一 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著名的传统工业区之一。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左右,煤炭产量高达80%以上,在本国及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材料二 表1 德国鲁尔区煤炭、钢铁工业的变化

| 1957年 | 2005年 |
煤矿(座) | 140 | 7 |
钢铁厂(个) | 26 | 4 |
煤矿工人(万人) | 47 | 4 |
钢铁工人(万人) | 30 | 约5 |
(1)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发展成为欧洲最重要工业区的主要区位优势条件有哪些?(8分)
(2)鲁尔区经济走向衰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6分)
(3)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的再繁荣。阅读材料二、三,指出其发展经验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区的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6分)
图中A、B、C各点分别代表区域发展不同时期的产业结构特征。从区域发展的过程来看,其正确的顺序是


A.A-B-C | B.B-C-A |
C.C-A-B | D.B-A-C |
下图甲为我国某地区图,乙为亚欧某交界处及其附近地区图,据图及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甲、乙两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分别是什么?(6分)
(2)A城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枯竭问题,而B城面临的是石油污染问题,简述两城应共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9分)

(1)简析甲、乙两地区主要的生态问题分别是什么?(6分)
(2)A城未来经济发展中可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资源枯竭问题,而B城面临的是石油污染问题,简述两城应共同采取的措施是什么。(9分)
(共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但我国能源利用率低,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比较表
(1)材料二中两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 ;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 。(4分)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 ;② 。(4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2分)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材料二中两大经济圈的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4分)
材料一 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但我国能源利用率低,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两大经济圈比较表
| 长江三角洲 | 珠江三角洲 |
2003年经济总量(万亿元) | 23798 | 11335 |
增速均值 | 14.8% | 15.5% |
2002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6:52.1:41.9 | 4.9:49.8:45.3 |
2003年三大产业结构比重 | 5.1:54.6:40.3 | 4.1:52.4:43.5 |
(2)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 ;② 。(4分)
(3)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 。(2分)
(4)鲁尔工业区通过产业转型,实现了经济再繁荣,其发展经验对材料二中两大经济圈的工业区可持续发展有哪些启示?(4分)
我国苏南地区的乡村城镇发展很快,这主要是因为
A.这里发现了大量的矿产资源 |
B.上海等大城市中的人口大量迁往苏南地区 |
C.这里的乡镇企业发展迅速 |
D.受改革开放政策的影响,外资企业蓬勃发展 |
读“长江三角洲略图”和”珠江三角洲略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

(1)简要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稠密的水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6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分析其原因。(5分)

(1)简要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稠密的水系”对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业生产活动的影响。(6分)
(2)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产业升级面临困境,分析其原因。(5分)
下图表示某区域四个不同时期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小题2】按照区域发展演变的一般规律,该区域三大产业结构的变化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小题3】下列关于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小题1】该区域工业化水平最低和城市化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
A.①② | B.④② |
C.③① | D.③④ |
A.①②③④ | B.②④③① |
C.④③①② | D.③④②① |
A.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是两股相互促进的力量,区域城市化必然带来工业化 |
B.区域工业化必然带动城市化,城市化反过来会抑制工业化 |
C.当今世界各国、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起步早晚虽不同,但水平基本相同 |
D.不同区域因发展条件不同,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道路及其起步早晚、水平高低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
读下图, 1995年以来我国工业就业人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A.工业发展水平的下降 | B.大量劳务工人的输出 |
C.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 | D.劳动力数量总体下降 |
中国的劳动力约是美国、欧盟和日本劳动力总和的2倍,因此中国被誉为“世界工厂”。但近些年珠三角地区的企业却抱怨劳动力短缺、工资上涨过快。结合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小题1】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小题2】为应对劳动力成本的上涨,我国工业发展对策不正确的是
【小题1】中国农业劳动力约占劳动力的24%,发达国家仅占3%左右。如果要从农业部门解放更多的劳动力到工业部门,我国农业发展应该选取的方式是
A.提高科技化水平 | B.提高机械化水平 |
C.加强生产资料投入 | D.加强水利工程建设 |
A.将部分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迁往中西部地区 |
B.加强高新科技产业发展,促进工业结构升级换代 |
C.鼓励生育,扩大青壮年劳动力人口规模 |
D.减小劳动力密集型工业的总体规模 |